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4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0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24篇 |
内科学 | 34篇 |
皮肤病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56篇 |
综合类 | 82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33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2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马蹄内翻足患者踝足四关节融合跟腱延长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模型预测效能。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马蹄内翻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踝足四关节融合跟腱延长术治疗,根据术后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24)与非血栓组(n=58)。分析马蹄内翻足患者踝足四关节融合跟腱延长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其预测效能进行分析与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麻醉方式、手术时长、术前是否存在基础疾病、总蛋白、阿司匹林用药史、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麻醉方式、术前是否存在基础疾病、总蛋白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年龄、阿司匹林用药史均是马蹄内翻足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麻醉方式63分、手术时长80分、术前是否存在基础疾病63分、总蛋白75分、纤维蛋白原70分。借助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列线图效能,结果显示:马蹄内翻足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C-index为0.782,95%CI为0.673~0.871;ROC的曲线下面积为0.816(95%CI:0.757~0.899),预测灵敏度为85.25%,特异度为81.58%。结论马蹄内翻足患者踝足四关节融合跟腱延长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相对较多,针对危险因素成功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预测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32.
患者男性,60岁,因"反复心悸40余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加多年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心悸,伴大汗,持续30 min自行终止.之后心悸反复发作,憋气、刺激恶心等兴奋迷走神经方法可终止.近1个月发作频繁,1天可达数次,偶有头晕、黑朦,无确切晕厥史.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术后血压变化因素,为选择合适的手术对象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术前都有高血压症状,持续时间中位数为78(6-232)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肾上腺CT检查及立位实验。60.3%的患者术前曾使用拮抗醛固酮拮抗剂,80.9%的患者术前曾使用降压药物。诊断为醛固酮瘤的患者行腹腔镜下腺瘤摘除术,肾上腺增生的患者行腹腔镜下单侧肾上腺切除术。【结果】68例患者中,单侧结节增生7例,醛固酮瘤41例,双侧增生20例。术后经过平均25(8-50)个月的随访,无需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正常的有21人,58.8%的患者术后减少了降压药物的用量。影响术后血压变化因素中,仅手术时年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手术时年龄、立位醛固酮水平及术前高血压病程是影响术后患者血压恢复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成功的肺静脉电隔离对心房除极的影响。方法记录接受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1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窦性心律时的心向量图。测量P环的运行时间、P向量环在正交导联额面(F)、水平面(H)、左侧面(LS)的最大振幅及方向。同时记录P环从运行开始后每10ms的除极振幅。结果肺静脉隔离术后P环F最大振幅较术前降低(0.109±0.038mVvs0.128±0.040mV,P0.05)。P环运行时间,H及LS的最大振幅,F、H、LS的最大振幅方向,术前术后无差异(P0.05)。消融成功组(n=12)术后P环H最大振幅较术前降低(0.092±0.019mVvs0.122±0.030mV,P0.05),而术后复发组(n=6)则无明显变化。肺静脉隔离术后P环振幅降低发生在P环运行至40~80ms的部分,即P向量环的中部。结论PAF病人在肺静脉电隔离成功后P环最大振幅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5.
立体心电图分析阵发性房颤患者心房的电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立体心电图(three-dimensional electrocardiogram,3D-ECG)分析阵发性房颤患者心房传导时间、心房除极角度和振幅的变化。方法入选在住院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3例,对照组患者15例。分别应用立体心电图仪记录窦律下的立体心电图,分析后比较两组患者心房传导时间,P波除极振幅及角度。同时记录患者入院时超声心动图中左心房内径数值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左心房内径无显著差异。阵发性房颤组与对照组心房传导时间分别为123.75±11.67msvs.111.39±13.52ms,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心房除极角度、振幅上,两组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比较,阵发性房颤组患者P环初始部的运行方向与泪点疏密程度无明显变化,但在P环中间至终末部分,P环运行方向及泪点疏密出现明显变化,并且可看到明显的曲折、弯曲。但在除极末20ms的振幅,房颤患者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05±0.013mvvs.0.036±0.014mv,p<0.05),除极末30ms、40ms处两组振幅无显著差异。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可以出现心房传导时间延长、心房除极末振幅的改变和立体三维P环运行方向及泪点疏密程...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合并髂动脉病变的腹主动脉瘤(AAA)的腔内处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AAA行腔内治疗的52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患者临床特点(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股深动脉及股浅动脉通畅率,按照是否存在严重髂动脉病变将患者分为髂动脉通畅组和髂动脉狭窄或闭塞组,分别进行腔内治疗,并于术后接受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以防动脉粥样硬化。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52例患者被分为髂动脉通畅组41例和髂动脉狭窄或闭塞组11例,其中通畅组髂动脉严重扭曲2例(3.8%,2/52),狭窄或闭塞组髂动脉狭窄9例(17.3%,9/52)及闭塞2例(3.8%,2/52),术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者临床特点(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股深动脉及股浅动脉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了AAA腔内修复(EVAR)术,其中通常组扭曲者通过特硬导丝纠正髂动脉成角后支架顺利通过,狭窄或闭塞组给予患侧或对侧球囊扩张或逆行开通股动脉进行扩张,支架最终顺利通过。随访了12~24个月,狭窄或闭塞组出现一侧髂动脉腿支的闭塞2例(P0.05),1例行右髂序贯放置髂腿支架1枚+双侧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术后双下肢动脉供血良好。结论合并髂动脉病变会导致AAA腔内治疗困难,运用合理的手术技巧和器材的配合,AAA患者行EVAR术均可以获得成功,远期通畅率较好。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观察胶原在不同的预冻温度下其内部孔径大小的情况。方法:将牛I型胶原粉末在0.5M的醋酸溶液中溶解后离心,把加入胶原的6孔板分别放入-20℃、-70℃冰箱过夜(约12h),预冻后胶原置于-70℃冻干机内冻干48h,扫描电镜(SEM)测量胶原支架内部孔径。结果:胶原溶液经冷冻干燥后呈膜状结构,经SEM测量-20℃预冻温度所得胶原侧面孔径大小在107.21~215.49μm之间,-70℃预冻温度所得胶原侧面孔径大小在62.18~133.58μm之间。结论:不同的预冻温度所形成的胶原海绵内部孔径大小不同,胶原支架在-70℃的预冻温度下获得了理想的孔径大小。 相似文献
39.
膀胱肾原性腺瘤临床少见,1995年1月至2005年4月我院共收治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