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比较二维超声及CT在涎腺肿块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涎腺肿块住院患者,术前随机分为二组,分别进行二维超声及CT检查,并将二维超声诊断、CT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二维超声、CT对涎腺肿块定性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82.8%及78.3%,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及CT检查对涎腺肿块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二者在涎腺肿块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方面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小剂量顺铂联合瘤内注射32P玻璃微球(32P-GMS)对裸鼠舌鳞癌移植瘤的抑制影响,探讨小剂量顺铂对32P玻璃微球间质注射内放射的增敏机制。方法将40只荷瘤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单纯顺铂组、单纯32P-GMS组和顺铂联合32P-GMS组),分别处理两周后取出肿瘤称瘤体质量,计算各组抑瘤率。取各组肿瘤组织行透射电镜观察,比较各治疗对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单纯顺铂组、单纯32P-GMS及联合治疗组抑瘤率分别为57%、46%和78%。电镜观察联合组细胞死亡率达81%。结论小剂量顺铂联合32P玻璃微球间质注射内放射治疗对裸鼠舌鳞癌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单独应用有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3.
小剂量顺铂联合32P玻璃微球对小鼠S180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腹腔注射小剂量顺铂联合瘤内注射32P玻璃微球对小鼠S180实体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比较不同治疗对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荷S180瘤小鼠28只随机分为4组,各组7只.4组小鼠随机定为空白对照组、单纯顺铂组、单纯32P玻璃微球间质注射组和顺铂联合32P玻璃微球间质注射组,治疗两周后取出肿瘤称瘤体质量,计算各组抑瘤率.分别取各组肿瘤组织行透射电镜观察,比较不同治疗对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单纯顺铂组、单纯32P玻璃微球间质注射组及顺铂联合32P玻璃微球间质注射组抑瘤率分别为47%、40%、76%.小剂量顺铂联合32P玻璃微球间质注射组与两单独治疗组抑瘤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镜观察联合组细胞死亡率达75%,绝大部分肿瘤细胞消失,呈大片坏死结构.[结论]腹腔注射小剂量顺铂联合32P玻璃微球间质注射内放射治疗对小鼠S180实体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较单独应用有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初步研究新型聚氨酯(PU)液体根充材料的一般特性以及根管封闭能力,观察其是否适用于根管系统的充填。方法 观察材料的操作时间与固化时间、X线显影效果、离体牙充填效果。采用染料渗漏法和扫描电镜观察新型PU液体根充材料与根管壁之间的密合度及其对根尖孔的封闭能力。结果 PU的操作时间和固化时间分别为(11.4±0.9661)min,(38.3±1.4944)min:1mm厚PU的X线显影密度大于3mm厚的铝片;离体牙充填结果显示无论按上颌牙位或下颌牙位均充填严密;PU组染料渗漏的长度为(1.2483±0.6110)mm,PU组材料与根管壁的缝隙宽度为(1.2740±1.1688)μm,PU组与CP+ZOE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新型PU类液体根充材料符合根充材料的基本要求,具有成为一种新的根充材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5.
背景: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自体来源的富血小板血浆可能对骨缺损修复具有促进作用.目的:观察复合富血小板血浆的滨珊瑚对兔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2005-07/2006-03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采用海南产滨珊瑚,孔径为150~200 μm,孔隙率40%~50%,碾磨及筛选出直径200~400 μm大小颗粒.方法:选择新西兰兔24只,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在每只动物的两侧下颌骨体部分别作1处洞穿型骨缺损,大小15 mm×5 mm,随机选择一侧为实验侧,另一侧为对照侧.植入滨珊瑚/富血小板血浆的复合物作为实验组,植入滨珊瑚/贫血小板血浆的复合物作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4,8,12周通过大体观察、X射线片、组织学染色观察兔两侧下颌骨愈合情况.结果:新两兰兔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2,4,8周,加入富血小板血浆的材料区比较对照侧可以看到更多的间充质细胞和成骨细胞,并且有更多的新生骨形成.术后12周,两侧缺损区植骨床生长没有区别,骨质均成熟和致密.结论:富血小板血浆能起到很好的促进骨生长的效果,滨珊瑚与富血小板血浆的复合物能显著促进兔下颌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36.
背景: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自体来源的富血小板血浆可能对骨缺损修复具有促进作用。
目的:观察复合富血小板血浆的滨珊瑚对兔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2005-07/2006-03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
材料:采用海南产滨珊瑚,孔径为150~200 μm,孔隙率40%~50%,碾磨及筛选出直径200~400 μm大小颗粒。
方法:选择新西兰兔24只,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在每只动物的两侧下颌骨体部分别作1处洞穿型骨缺损,大小15 mm×5 mm,随机选择一侧为实验侧,另一侧为对照侧。植入滨珊瑚/富血小板血浆的复合物作为实验组,植入滨珊瑚/贫血小板血浆的复合物作为对照组。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4,8,12周通过大体观察、X射线片、组织学染色观察兔两侧下颌骨愈合情况。
结果:新西兰兔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2,4,8周,加入富血小板血浆的材料区比较对照侧可以看到更多的间充质细胞和成骨细胞,并且有更多的新生骨形成。术后12周,两侧缺损区植骨床生长没有区别,骨质均成熟和致密。
结论:富血小板血浆能起到很好的促进骨生长的效果,滨珊瑚与富血小板血浆的复合物能显著促进兔下颌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高压氧能否促进非血管化新鲜自体游离植骨在受植区的生长愈合过程,能否加快游离移植骨的爬行替代过程。方法选用4只成年杂种狗,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只,实验组(HBO组)在植骨后第3天即进行高压氧治疗。术后10周处死动物,分别从游离植骨的中央区、周边区、移植骨和受植骨交界处取标本,甲酸和硝酸脱钙、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结果所有部位移植骨均发生了“爬行替代”的组织学改变,表现为新骨与旧骨相互参杂。在HBO组中,移植骨与受植骨的结合比非HBO快,新骨形成较非HBO组多。结论HBO可以加快移植骨与受植骨的结合,促进移植骨“爬行替代”过程中的新骨形成,但不能改变自体游离植骨的生长方式。 相似文献
38.
无瘢痕愈合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理论认为,瘢痕组织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必然的产物;从广义上说,没有瘢痕组织也就没有创伤的愈合。1971年Burrington[1]首先发现胎儿皮肤组织创伤修复后无瘢痕形成,并提出“无瘢痕愈合”(FetalScarlessWoundHealing)的概念。近年来国外有些学者对无瘢痕愈合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有关情况综述如下。1-研究无瘢痕愈合的动物模型及方法许多种动物胎儿都被用以研究无瘢痕愈合,其中包括大鼠、小鼠、几内亚猪、负鼠(opossum)、绵羊、猴、牛、兔等[2,… 相似文献
39.
39例婴幼儿双例唇裂患者用原长法整复比用加长法整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医师经验 ,术式选择以及术后护理对修复效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