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4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诊室内漂白剂对釉质晶体结构的影响。方法:将牙釉质片随机分成3组,一组为对照组,余下两组分别用35%过氧化氢和35%过氧化脲处理。用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各组釉质的晶体结构。结果:不同组牙釉质的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图谱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种诊室内漂白剂对人牙釉质晶体结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2.
33.
瓷贴面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前瓷贴面已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牙体修复技术,本对瓷贴面的类型,适应证的选择、牙体预备的方式及粘结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34.
采用仿生溶液法在纯钛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了解在仿生溶液中,纯钛表面沉积羟基磷灰石涂层的技术路线。方法:商业纯钛片经抛光,喷砂,清洗,酸碱腐蚀氧化及加热等预处理后,先后置于37℃的仿生液及1.5倍仿生液中16天。结果:酸碱处理后钛片表面呈现均匀多孔的网状结构,热处理后网状结构更致密,置仿生溶液中16天后,在钛片表面呈现结晶物,X射线衍射分析证明其为羟基磷灰石。结论:预处理后可能在纯钛表面形成多孔网状结构的氧化膜,经仿生液处理后在氧化膜表面沉积了羟基磷灰石涂层。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纯钛表面纤维连结蛋白、钙磷复合涂层对细胞粘附的影响。方法:采用纤维连结蛋白、钙磷共沉积的方法,对商业纯钛表面进行复合涂层的表面改性,MTT法分析细胞的早期粘附(4小时内),荧光显微镜原位观察细胞在复合涂层表面的分布情况。结果:复合涂层较单独涂层更能促进细胞的早期附着,荧光原位观察显示细胞在复合涂层表面分布均匀,呈现不同的粘附时间。结论:通过纤维连结蛋白、钙磷复合涂层对纯钛的表面改性能够提高其表面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36.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评价植酸(IP6)作为根管螯合剂去除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的牙本质表面玷污层的效力,探究其对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的牙本质化学组成的影响。方法:24个完整无龋正畸牙取得牙本质样本随机分成4组。A组:2 mL去离子水(pH7.4)处理5 min;B组:2 mL 5%NaClO溶液(pH12)处理5 min;C组:2 mL 5%NaClO溶液处理5 min后,2 mL 17% EDTA溶液(pH7.5)处理1 min;D组:2 mL 5% NaClO溶液处理5 min后,2 mL 1% IP6溶液(pH1.3)处理1 min。SEM观察样本表面玷污层去除情况,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仪(ATR-IR)测量样本红外光谱,得到处理前后的M:M(matrix:mineral)和C:M(carbonate:mineral)。以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差异。结果:SEM显示处理后A组仍有大量玷污层剩余,B组玷污层去除效果不明显,C组玷污层基本完全去除,D组玷污去除效果更加明显。ATR-IR结果经统计分析后发现,A组M:M处理前后无显著差异(P=0.744),B、C、D组均显著下降(P<0.01);处理后B、C、D组明显低于A组(P<0.01),而该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四组C:M处理后均略低于处理前(P<0.01)。结论:植酸能够有效地去除经次氯酸钠溶液处理后的牙本质表面的玷污层,并且其与EDTA对牙本质本身化学组成的影响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37.
正交实验优化蛹虫草培养成分提高虫草菌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正交实验优化蛹虫草培养成分,提高虫草菌素含量.方法 以蛹虫草的无性型Peacilomyces militaris 08-03为材料,进行正交实验.结果 通过正交实验优选出的最佳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2%、酵母膏3%、麦牙糖3%、蔗糖4%、KH2PO4 0.1%、NaNO3 0.1%、NH4Cl 0.2%,140 r/min,27℃,摇瓶发酵8 d;虫草菌素含量为(0.98±0.08) mg/g.结论 优化的培养基比用查氏液体培养基培养的虫草菌素产量[(6.51±0.22) mg/g]提高了近6.6倍.  相似文献   
38.
天然牙一种植体联合义齿中天然基牙下沉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基牙下沉是天然牙-种植体联合义齿修复部分失牙中遇到的一个较为特殊的问题,本文对天然牙-种植体联合义齿的类型、天然基牙下沉的临床资料、发生机制以及预防和处理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9.
目的 研究外濠性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固定于经三氟代乙烷磺酰氯(Tresyl chloride)激活的纯钛表面后对细胞早期粘附的影响。方法 将Fn直接固定于经tresyl chloride处理的纯钛表面,XPS分析表面元素及结合能;再将人牙用韧带细胞接种于其上,并分别在30min、60min、120min三个时间段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粘附活力,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和伸展。结果 随时间延长,每组细胞粘附和伸展相均持续增加。30min、60min经处理并固定有Fn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粘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120min时两组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纯钛表面经tresyl chloride处理并固定了Fn后,在早期能促进细胞的粘附。  相似文献   
40.
目的:应用聚羟基乙酸(polyrglycolic acid,PGA)作为人牙周韧带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PDLC)的三维体外培养支架,观察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性状。方法:将人牙周韧带细胞与PGA三维支架进行体外复合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及其与支架的粘附性和组织相容性,并用Ⅰ型胶原抗体检测细胞的Ⅰ型胶原分泌情况。结果:光镜和扫描电镜显示,人PDLC在PGA三维支架上粘附良好,分泌基质旺盛。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细胞支架复合物中Ⅰ型胶原表达阳性。结论:人PDLC在PGA三维支架上能够维持其形态学特征及生物学性状。聚羟基乙酸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和生物相容性,适宜进一步作为构建组织工程化牙周韧带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