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高压氧疗法(HBOT)对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诱导骨形成的活性的影响。方法:I型胶原作为rhBMP-2的载体,将1mg的rhBMP-2植入Wistar鼠小腿的肌袋内,30只鼠被随机分成HBO组和对照组。在材料植入3,7,21d时对新骨形成分别进行X线、生化分析及组织学检查。结果:21d时两组中均有新骨形成,但HBO组新骨形成明显高于对照组。7d时在HBO组植入材料的周边有软骨组织出现;同时,在7d和21d时HBO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钙(C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HBO加快了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诱导骨形成的活性和速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羟基磷灰石/骨碎补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大白兔双侧下颌骨形成人工骨缺损,植入羟基磷灰石/骨碎补复合材料及对照材料。进行X线片、组织学、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修复区密度,4、8、12、16周密度逐渐减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组织学观察,随时间延长新骨呈渐进性成熟,扫描电镜观察也证实了新生骨呈渐进性成熟过程。实验组骨缺损修复程度优于各对照组材料。结论:羟基磷灰石/骨碎补复合材料有明显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PC)与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复合修复即刻种植牙骨缺损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于种植牙骨缺损修复的可行性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在兔股骨大转子上模拟即刻种植模型,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植入CPC/rhBMP-2及CPC进行修复,通过X线片,骨密度测量及组织学检查,观察新骨形成情况和材料的微观结构变化以及新骨与种植体的关系。结果:CPC/-rhBMP-2复合物可以有效地修复即刻种植牙骨缺损,材料被逐渐降解吸收,新骨与种植体表面更早地结合。结论:CPC/rhBMP-2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死髓牙在根管预备封药后并发急性根尖周炎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对186例死髓牙根管预备封药后的继发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0%患牙分次根管预备后无继发感染。结论:原因可能与机械刺激,化学刺激,牙位有关。  相似文献   
15.
颅面部外伤中颧骨骨折较为常见 ,据报道约占 2 5 %。颧弓因其所在位置和解剖形态有特殊性。随着交通事故、工伤及暴力事件的频发 ,颧弓骨折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以往采用发际切口间隙复位 ,术后有些患者恢复不理想 ,有时很难达到患者满意 ;局部切口进行复位往往造成颜面部明显瘢痕。我院自 1998~ 2 0 0 2年应用半冠状切口、自体颅外板移植、钛螺钉坚固内固定矫治 19例颧弓粉碎性骨折病人。术后外形恢复良好 ,功能无障碍 ,效果满意。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颧弓粉碎性骨折病人 19例 ,男 13例 ,女 6例 ;年龄 14~ 5 8岁 ,平均 32 .5岁。术…  相似文献   
16.
面神经受损伤后直接造成其所支配肌肉的功能丧失,不仅扭曲患者的容貌,而且扭曲患者的心理。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如神经端端吻合、神经移植等虽然可以修复损伤,但有些条件下必须以牺牲其它正常神经为代价,因此有些面神经损伤修复仍受到限制。神经端侧吻合技术开展以来,基本上弥补了传统手术方法的不足。本动物实验通过解剖兔面神经、设计制作动物模型探讨神经端侧吻合技术在面神经分支瘫治疗中的作用,一方面进一步证明神经端侧吻合神经侧支发芽机制,另一方面为面瘫修复探索更好手术治疗方法。1材料与方法选用实验动物成年新西兰兔20…  相似文献   
17.
医学、社会、经济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提高等都对口腔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口腔预防诊断治疗等技术的不断更新,又需要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竞争创造能力的高级口腔专门人才.目前国内口腔医学教育模式是单纯强调知识的灌输,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衔接,学生在校只是"学习-考试-被动应试"忽视素质教育与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用金黄地鼠作为口腔粘膜白斑实验对象,采用血管墨汁灌注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血管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口腔粘膜白斑时,其固有层因管增生扩张,迂曲,向上皮侧伸长形成血管袢,血管超微结构显示,血管腔形态不规则,内皮细胞核立方或柱状变,管腔内形成指状突起,实验结果提示:口腔粘膜白斑期间有层务砭增生成网状,预示白斑癌变的可能,血管指状突起,表明血管吸收营养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葛根素对鼠拔牙后剩余牙槽嵴吸收的影响作用。方法制作大鼠下颌中切牙缺失模型,于剩余牙槽嵴的粘膜下注射葛根素,用X线片测量大鼠相对剩余牙槽嵴高度和骨密度值,HE染色观察不同时期剩余牙槽嵴的组织学形态改变。结果实验组剩余牙槽嵴相对高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除一周组外,其余各实验组剩余牙槽嵴光密度测量值均大于对照组(P〈0.01);组织学观察可见实验组大鼠剩余牙槽嵴表面的成骨质量较对照组高,骨吸收程度较对照组少。结论将葛根素注射于拔牙窝周围能够抑制剩余牙槽嵴的吸收并保存牙槽嵴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因其与天然骨中的盐类成分一致,与骨中羟基磷灰石的尺寸接近,因而成为骨修复材料的较好选择。 设计、时间及地点:材料学动物实验观察,2003-01/2005-06于佳木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及北京积水潭医院完成。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颌骨缺损的可行性。 材料:采用磷酸二氢钙和氢氧化钙中和反应构造体系,通过控制反应条件,适量加入形核剂,使反应物成为胶体状态,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得到针状羟基磷灰石纳米晶体,再进行烧结除处理,得到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直径为1~56 nm。 方法:24只大耳白兔于颌下区备皮,麻醉后在下颌骨体部以GX微型钻机慢速制作一面积为1.5 cm×1.5 cm 的骨缺损。将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12只/组。实验组采用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对照组采用普通羟基磷灰石修复,并应用抗生素5 d。 主要观察指标:纳米羟基磷灰石植入骨缺损后骨密度的变化。 结果:骨缺损修复后,实验组骨密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直至与正常的骨密度接近并趋于稳定;对照组骨密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 0.01) 。 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骨缺损,骨成熟较快,是修复骨缺损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