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磁性固位系统在全口义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胥春  杜莉 《广东牙病防治》2003,11(2):151-153
20世纪 5 0年代初 ,磁性材料开始用于改善全口义齿固位。近年来 ,随着磁性材料的发展 ,磁性固位系统已被广泛用于各种口腔颌面修复体中 ,其中全口义齿是应用最多的领域[1] 。本文对近年来磁性固位系统在全口义齿中的应用作一系统综述。一、磁性固位系统在全口义齿中的临床应用1  相似文献   
62.
目的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体外培养过程中不同代次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的超微结构的观察分析,进一步了解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过程。方法将临床自愿捐献骨髓的无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骨髓体外分离培养诱导,分别在原代,1代,2代,3代细胞达到融合后,2.5%戊二醛4℃原位固定1h后,送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观察细胞内细胞器、细胞间质及钙盐沉积状况,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碱性磷酸酶染色及VonKossa染色,放免法测定骨钙素分泌情况。结果透射电镜显示,1代、2代、3代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超微结构有明显变化,第1代细胞内出现大量的溶酶体;第2代细胞内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增多;第3代细胞外基质中出现排列规律的胶原纤维以及初期和成熟的钙化基质。免疫组化I型胶原表达第3代细胞达到最强;碱性磷酸酶染色第2、3代ALP染色蓝紫色颗粒加深、增多;放免法测定骨钙素分泌第3代细胞达到最强。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经过体外培养诱导从原代到第3代逐步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具备成骨细胞的特征。由透射电镜反映出的细胞器及细胞外间质的变化为进一步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化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究根管治疗后远中邻 腭面(disto-occluso-palatal,DOP)缺损的上颌第 1 磨牙纤维桩-树脂核修复策 略。 方法 建立 8 种不同的纤维桩-树脂核修复策略修复后的上颌第 1 磨牙有限元模型。 若多根桩在髓腔内存在 干扰,则将较细的桩在重叠部分下方 1 mm 处水平截断作为辅桩,较粗的桩保留原长作为主桩。 分别加载与牙体长 轴平行的 800 N 垂直力和与牙体长轴呈 45°的 225 N 侧向力。 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牙体组织和纤维桩内的等效应 力及桩-树脂水门汀、树脂水门汀-根管壁界面上的切应力。 结果 在相同载荷下,不同组间在牙体组织外表面的应 力分布形式相似。 垂直加载时,应力集中于根干的腭侧面;侧向加载时,应力集中于根干的近中颊侧面。 置入纤维 桩的根管中 1 / 3 处内表面最大等儿应力上升,而根管颈 1 / 3 处内表面最大等效应力下降。 垂直、侧向载荷下所受 应力最大的桩分别是腭桩和近颊桩。 垂直载荷下,在同一根管内主桩较辅桩在桩-树脂水门汀界面上的切应力大; 侧向载荷下,近中颊桩的桩-树脂水门汀界面切应力最大。 垂直载荷下,树脂水门汀-根管壁界面上最大切应力在腭 根内放置纤维桩时最大;侧向载荷下,界面上的最大切应力在近颊根放置纤维桩时最大。 结论 对于 DOP 缺损的 上颌第 1 磨牙,纤维桩修复能有效地将 力向根方传导,改善剩余牙体组织中的应力分布。 在腭根内置入单根纤 维桩进行纤维桩-树脂核-全瓷冠修复可能是其最佳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64.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数据研究角度螺丝通道(angulated screw channel,ASC)在上颌切牙早期及延期种植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114位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CBCT数据,共119个上颌切牙位点,在Simplant软件中参考对侧同名牙的形态对缺牙区进行虚拟修复体牙冠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种植体虚拟植入,测量以修复为导向与以牙槽骨骨量为导向虚拟植入种植体之间的夹角,以及以牙槽骨骨量为导向虚拟植入种植体时螺丝通道在理想修复体牙冠上的穿出位置,并记录实现螺丝通道从腭侧穿出时所需ASC的最小角度。结果 在119颗上颌切牙虚拟种植方案中,以修复为导向与以骨量为导向虚拟植入种植体之间存在夹角,且在不同性别、不同牙位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女性的夹角大于男性,中位数分别为10.00°(5.30°~14.15°)和6.80°(3.80°~9.30°),侧切牙的夹角大于中切牙,中位数分别为14.45°(9.80°~19.43°)和6.50°(3.85°~9.75°)。以骨量为导向虚拟植入种植体螺丝通道在理想修复体牙...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本文旨在探索分层教学在口腔修复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及对提高临床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20年1月起至2023年5月期间在口腔修复科完成规培且出科的297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层组培训时间为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纳入研究对象141人;对照组培训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纳入研究对象156人。分层组依据学员专业、规培阶段及身份类别分为3个层级,采用分层式教学,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教学主题和教学方式。对照组则遵循传统教学模式。分别比较两组学员的病史采集、口腔检查、病例分析及技能操作的考核成绩和病例汇报评分。利用SPSSAU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结果 分层组学员出科考核成绩有所提高,第一层级学员的病例分析成绩(85.72±4.14)高于对照组(83.00±6.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第二层级分层组学员的病史采集成绩(88.20±7.14)高于对照组(85.38±5.63);分层组住院医师病例汇报评为优秀的人数占比(第一层级:54.02%;第二层级:52.63%;第三层级:75.00%)均高于对照组(第一层级:42.65%;第二层级:45.33%;第三层级:46.15%)。结论 在口腔修复科住培中实行分层教学,能有效提高学员的病例分析、病史采集及病例汇报能力,对于口腔修复专业学员技能操作水平的提升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6.
针对口腔修复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学教研室创新教学模式,将整合教学引入口腔修复学本科教学,通过将《口腔修复学》《口腔工程技术学》《口腔材料学》和《牙合学》等四门课程中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性整合,将理论教学和临床实习相互融合,并将多种教学形式与传统课堂相结合,整合教学资源,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库,并建立多维度的教评体系,构建了口腔修复学整合课程。通过整合教学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本科生对口腔修复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临床适应能力,促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和眼界,提升了学生在基础理论、临床实践、职业素养、交流沟通、团队协作等全方位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了口腔修复学的本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