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5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分析结肠憩室的内镜诊断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2011年内镜下诊断的结肠憩室病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结肠憩室病患者中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占32.5%,年龄越大,伴发憩室的概率越高.憩室以右半结肠多见,尤以升结肠居多.结论 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便血、腹泻、便秘、急腹症时,应及时做结肠镜检查,以除外结肠憩室病变,指导临床治疗,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柴胡渗湿汤对哮喘大鼠血清和BALF中IL-10及VEGF含量的影响,探讨柴胡渗湿汤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4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定喘汤组、柴胡渗湿汤低剂量组、柴胡渗湿汤中剂量组、柴胡渗湿汤高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卵蛋白制作大鼠哮喘模型,予相应药物干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和BALF中IL-10及VEGF水平。实验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模型对照组血清和BALF中IL-10的含量明显<正常组(P<0.05),VEGF的含量明显>正常组(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各治疗组血清和BALF中IL-10的含量明显升高,VEGF的含量明显降低,其中尤以地塞米松组、柴胡渗湿汤中剂量组和柴胡渗湿汤高剂量组的作用更明显。结论:柴胡渗湿汤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与上调IL-10、下调VEGF的水平有关;其作用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并随给药剂量的增加有加强趋势。  相似文献   
83.
韩萍  华红  胡海波 《中医杂志》2012,53(5):428-430
近年来我们根据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的原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纳入及排除标准1.1.1纳入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全国第3次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诊断标准》[1]:X线胸片示右肺下动脉干扩张;肺动脉段中度突出或其高度≥3mm;右心室肥大.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静息状态下肺动脉收缩压>30mmHg.②年龄40~75岁.③患者均为急性加重期,舌质暗红,苔白滑,脉沉涩滑,中医辨证标准参照《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2],属阳虚水泛兼有血瘀.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新型Apmlatzer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有效性、可性性,并评价其近期疗效. 方法2002年11月至2003年8月采用新型Amplatzer膜部VSD封堵器对34例膜周部VSD(26例合并膜部瘤)患者进行封堵治疗,男16例,女18例,年龄3~40岁,体重13~83(44.6±21.1)kg,经胸超声(TTE)提示VSD的直径3~14(4.7±1.0)mm.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大补肝汤联合文拉法辛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肺病科进行诊治的255例慢性COPD合并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28例)与观察组(127例)。对照组服用文拉法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服用大补肝汤,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1%(P0.05);2组护理干预后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状态、生理状态、社会关系、独立性状况以及环境等5个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补肝汤联合文拉法辛可以有效改善慢性COPD合并抑郁症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6.
胡海波  谢若兰  蒋世良 《海南医学》2002,13(11):109-109
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各种心律失常及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 ,以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探讨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1986年 4月至 2 0 0 2年 9月 ,我院总计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术 14 62例 ,包括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5 15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461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1例 ,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 (PBPV) 42 3例、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 3例。肺动静脉瘘栓塞术 2 7例 ,体肺侧支栓塞术 14例 ,冠状动脉瘘栓塞术 4例 ,主动脉缩窄球襄扩张术 5例 ,房间隔造口术 8例。回顾性分析其术前EKG结果 ,术中心电监测记录 ,以及术后EKG随访情况 ,采用X2检验比较率的显著性。结果  14 62例先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 ,共有 49例术中发生不同程度和性质的心律失常及心电变化 (均为术中新出现 ,且持续时间超过 5分钟者。术中导管操作引起的一过性心电图改变不包括在列 ) ,发生率为 3 .3 % ,与国外文献报道较为一致。其中女 2 8例 ,男 2 1例 ,平均年龄 14 .2± 12 .4岁 (1-4 4岁 )。严重心律失常 11例 ,包括心脏骤停 3例 (均发生在PBPV术中 ,1例经心肺复苏后恢复 ,2例死亡 )、房颤 5例 ,室颤 2例 (1例发生于PBPV术中经治疗后恢复 ;1例发生于PBAV术中抢救无效死亡 ) ,Ⅲ°房室传导阻滞l例。其他心律失常包括 :频发房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PBMV)治疗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二尖瓣狭窄 (MS)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 30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二尖瓣狭窄患者进行严格的PBMV术后随访 ,包括超声心动图、胸片 ,临床心功能评价。平均随访时间 (6 .4± 1.4 )年。结果 二尖瓣口面积 (MVA)由术前的 (1.19± 0 .32 )cm2 增至术后的 (1.99± 0 .4 5 )cm2 (P <0 .0 1) ;随访 5年以上 ,MVA逐渐减小至(1.4 4± 0 .4 2 )cm2 ,较术后明显减小 ,P <0 .0 1;16例发生再狭窄 ,再狭窄率 5 3.3%。平均肺动脉压(PAMP)由术前的 (6 5 .3± 14 .1)mmHg降至术后的 (40 .0 3± 12 .6 9)mmHg ,P <0 .0 1;PBMV术心功能改善 1个级别以上者占 93.3% ,术后 5年以上随访心功能仍维持在Ⅰ~Ⅱ级而未再次行介入或换瓣手术者占 73.3%。结论 PBMV术对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MS患者也有较为满意的远期疗效 ,作为一种良好姑息疗法可明显缓解此类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探讨柴胡渗湿汤治疗肺纤维化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强的松组、柴胡渗湿汤组、柴胡渗湿汤加强的松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采用经支气管注入博莱霉素法建立肺纤维化大鼠模型。动态对比各组大鼠第14天、28天肺组织MMP-9、TIMP-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第14天、28天MMP-9、TIMP-1阳性颗粒表达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MMP-9、TIMP-1阳性颗粒表达及MMP-9/TIMP-1比值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强的松组比较,柴胡渗湿汤组大鼠MMP-9、TIMP-1阳性颗粒表达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柴胡渗湿汤加强的松组MMP-9、TIMP-1阳性颗粒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柴胡渗湿汤组比较,柴胡渗湿汤加强的松组MMP-9、TIMP-1阳性颗粒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亦说明各治疗组优于模型组。结论柴胡渗湿汤可能通过降低MMP-9、抑制TIMP-1表达,调节两者比例的平衡来治疗肺纤维化,与强的松联合后效果有一定程度加强。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6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时期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对照组及病例组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计算D-二聚体阳性表达率;随访2年,比较D-.二-聚体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 病例组术前、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Ⅲ期+Ⅳ期患者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Ⅰ期+Ⅱ期患者(P<0.05);病例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阳性表达率为49.25%显著高于术后的26.87%(P<0.05);术前D-二聚体阳性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率为27.27%,2年生存率为45.45%,与术前D-二聚体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TNM分期、术前D-二聚体阳性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降低,且与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复发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