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75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CK10和CK13在口腔粘膜癌变过程的各阶段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强度。方法:用LSAB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口腔正常粘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和口腔磷癌切片进行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正常颊粘膜和口底舌腹粘膜基底上层CK10表达阴性,CK13表达强阳性;上皮过度不全角化时,CK10表达可为阳性,CK13表达减少;上皮过度正角化时,CK10在基底上层呈强阳性表达,CK13表达进一步减少甚至缺失。随上皮异常增生程度加重,基底上层细胞CK10和CK13表达减少甚至缺失。在口腔浸润癌中,不管分化程度如何,CK13均表达阴性,而CK10在分化较好的癌细胞及癌巢中呈阳性表达。结论:CK13表达减少或缺失可作为口腔癌前病变诊断的辅助指标,CK10可为口腔癌的分化程度及其预后判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 探讨加味导赤散与维生素B12对大鼠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等量蒸馏水)、模型组(等量蒸馏水)、阳性对照组(左旋咪唑20 mg/kg灌胃治疗)、实验组(使用含有加味导赤散生药材1 g/mL,1.278 mL/200 g+维生素B1220 μg/kg灌胃)各12只,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免疫法建立复发性口腔溃疡模型,建模后按照对应治疗方法处理20 d.结果 阳性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的口腔溃疡数目、溃疡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大鼠(P<0.05),阳性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的溃疡间隔出现时间均显著长于模型组大鼠(P<0.05);阳性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的血清IL-6、TNF-α检测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大鼠(P<0.05);模型组的血清IL-6、TNF-α检测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阳性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的外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大鼠(P<0.05),丙二醛(MD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加味导赤散与维生素B12对大鼠复发性口腔溃疡具有治疗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性反应、提高组织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44.
黎春晖  冯燕  蒋俊强  聂敏海 《重庆医学》2015,(19):2716-2717
口腔黏膜病病种繁多,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具有“病因难明、诊断难定、治疗难愈”的特点。该学科涉及到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皮肤病学等多学科,是口腔内科教学中的难点[1]。本院口腔黏膜病学主要采取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法(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 ),课程内容枯燥、抽象,学生反映口腔黏膜病学乏味难懂,学习困难。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法(case‐based learning ,CBL ),是以病例为先导、学生为主体的小组讨论式教学。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是医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为了激发同学对口腔黏膜病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本院将CBL联合 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口腔黏膜病的临床教学中,并与 LBL 进行比较,对其效果进行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初步探讨Fas和Fas L蛋白在口腔黏膜癌前损害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变化规律。方法 分别选出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轻度异常增生、上皮中度异常增生、上皮重度异常增生与原位癌、鳞状细胞癌标本,共6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酶标链亲和素生物素法(LsAB)染色并进行光镜下观察。结果 多数口腔鳞癌显示Fas表达的下调和Fas L表达的上调,同样的结果见于口腔癌前损害黏膜组织。结论 Fas 和Fas L的表达参与了口腔癌变过程,且可能是癌细胞逃避宿主免疫攻击的机制。Fas/Fas L系统有望成为判定口腔癌前损害预后的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46.
的 研究健康人和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口腔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颊细胞粘附力。方法 应用颊细胞粘 附实验法,比较来自于健康人(26株)、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62株)以及非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24株)共 112株白色念珠菌对人颊细胞粘附力的大小。结果 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组的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平均粘附 数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说明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组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颊细胞粘附力高于健康对照 组。结论 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组的白色念珠菌分离株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具有不同的毒性特征,白色念珠 菌与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发生发展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47.
口腔中幽门螺杆菌与RAU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患者口腔中幽门螺杆菌(H.pylori),探讨H.pylori感染与RAU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PCR方法,利用内引物(ET-5U/ET-5L)、外引物(EHC-U/EHC-L),检测42例RAU患者口腔溃疡表面的假膜和上皮组织刮取物以及患者口腔其他部位正常黏膜上皮刮取物.结果:RAU患者溃疡组织、患者正常完整黏膜中H.pylori阳性率分别为16.7%(7/42)、7.1%(3/42),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RAU患者溃疡组织与对照组正常完整口腔黏膜中H.pylori阳性率4.8%(2/42),两者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ylori和RAU的发病可能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48.
DNA杂交在证实HPV存在和分型中有重要作用。首先用广谱探针检测HPV的存在,再用型特异性探针检测与特定的临床病损和相应的组织学征象有关的特异性HPV。作者研究的目的是比较3种HPV的DNA原位杂交试剂盒检测口腔病损中的HP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49.
口胶粘膜创伤性溃疡又称日腔褥疮性溃疡,是由于慢性机械性刺激或压迫引起的口腔粘膜损害[1]。明确其病因有助于治疗。创伤性溃疡去除刺激因素后长期不愈时应注意其有癌变的可能。为探讨口腔粘膜创伤性溃疡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案,我们对1995年7月~1998年7月4年内就诊于我科的口  相似文献   
50.
吸烟是口腔鳞癌的病因之一,有人把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作为口腔癌前病变和口腔癌的上皮分化标志。已发现雌激素可影响颊粘膜上皮,培养的人子宫颈阴道部的上皮细胞中发现激素可调节细胞角蛋白的表达。这种上皮在体外与颊粘膜上皮非常相似。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吸烟和激素变化是否对颊粘膜的细胞角蛋白表达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