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1.
目的:观察二磷酸盐药物对羟基磷灰石进行表面改性后对材料表面蛋白吸附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6/08在口腔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将羟基磷灰石制成10mm×10mm×2mm大小的块状,共48块,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4块。②实验组羟基磷灰石与氯磷酸二钠复合制成氯磷酸二钠-羟基磷灰石,对照组不复合氯磷酸二钠,用乙醇和蒸馏水超声波清洁,干燥备用。③将两组标本分别置入100g/L小牛血清(蛋白吸附溶液)和0.2mol/LPBS磷酸缓冲液(对照吸附溶液)中浸泡吸附,每种溶液中12块。④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检测和蛋白质电泳对两组材料表面吸附的蛋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检测提示吸附小牛血清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表面氮元素百分含量分别是(9.83±1.33)%和(10.11±1.67)%,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②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提示两组材料均可以吸附大量白蛋白,实验组表面吸附的白蛋白要少于对照组。③双向电泳提示两组材料表面吸附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均大于50000;对照组吸附的酸性蛋白量要多一些,实验组表面吸附的碱性蛋白和中性蛋白要多一些;偏酸性的蛋白中,β球蛋白和玻璃粘连蛋白在实验组表面吸附量较对照组表面多。结论:氯磷酸二钠复合羟基磷灰石对材料表面吸附蛋白的种类有一定影响,但对总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杭  王慕遥  梁成文  罗恩  郑谦 《西北医学教育》2011,19(6):1103-1105,1117
为了分析当代医学生的责任感状况,以提高医学生责任感,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责任"两个字的意义,把"责任"刻在心里,而不是流于形式,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开展了医学生责任感教育的研究。通过设计各种环节,最终摸索出一条切实有效的培养医学生责任感的路径。经过调查研究,对教学效果进行详细评价,结果表明该课题的开展达到了预期效果,有开展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28岁。5天前做家务时突头晕伴左侧肢体乏力约半小时,缓解后无特殊不适。第二日早上起床时出现左侧肢瘫伴头晕,肢瘫进行性加重。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及发热。无风心或高血压病史。查体:生命体征正常,一般情况好,语言清楚。右眼角膜可见点状混浊,瞳孔不园,直径约3.5mm,对光反射稍迟钝;左眼外观正常,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探讨其物理性能及生物相容性,为骨组织工程的应用作奠定基础。方法热压成形术合成孔隙大小及孔隙率适宜的形状记忆聚合物(SMP)支架,应用体式显微镜观察支架材料的形变过程,扫描电镜考察支架材料塑形前后的孔隙变化以及细胞在支架表面附着生长的情况,同时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接种于支架材料,运用死活细胞染色方法检测该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结果体式显微镜展现了材料自形变后的中间状态恢复到原始状态,形变恢复率约91%,合成的支架材料在人体温度(37℃)下具有形状记忆特性;扫描电镜下可见未形变的支架材料其具有良好的孔隙率(90.6±5.2)%,原始孔隙大小约165μm,压缩状态的孔隙大小约为33μm,同时BMSC与支架材料表面附着良好;死活细胞染色结果显示,BMSC在SMP支架表面培养1、7、14 d的活细胞率分别为(81.5±2.2)%、(86.3±1.9)%、(82.1±1.8)%,空白对照组1、7、14 d活细胞率分别为(82.3±1.7)%、(88.4±1.4)%、(83.7±2.1)%,两组间活细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80,P=0.555)。而SMP支架组1、7、14 d的活细胞密度分别为(91±2.3)、(202±4.8)和(617±5.5)个/mm2,空白对照组1、7、14 d活细胞密度分别为(83±4.5)、(219±5.3)和(599±7.2)个/mm~2,均呈增长模式。结论制备所得支架材料孔隙均一,形变温度为37℃,具有良好形状记忆特性及生物相容性,能响应人体温度恢复到塑型前形状,在微创手术中有巨大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科技的不断进步,目前迫切需求口腔医学专业高端人才,特别是对于高、精、尖类口腔医学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要培养高素质的口腔医学创新型人才,必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在研究生培养阶段,要注重科研创新能力及临床操作能力的协同培养。除了对现阶段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外,更要全面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以及临床技能,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的口腔医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聚左消旋聚乳酸膜对羊腭部软组织缺损的引导修复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3/07在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取四川简阳山羊12只,分为左消旋聚乳酸组和空白对照组,6只/组.左消旋聚乳酸膜由成都迪康中科生物医学材料有限公司制备,分子质量约4.1&;#215;10^4 u,拉伸强度>5.0 Mpa,厚0.5 mm,膜无色透明,可以根据需要修剪成不同的形状.于两组羊硬腭中份切除一18.0 mm&;#215;16.0 mm的矩形黏骨膜,暴露骨面,用骨膜分离器潜行分离周围黏骨膜,形成约3 mm的游离黏骨膜边缘.再于暴露骨面用牙科裂钻做一17.0 mm&;#215;15.0 mm的矩形骨缺损,使得口鼻腔相通,形成腭部贯通性缺损模型.左消旋聚乳酸组植入一21.0 mm&;#215;19.0 mm左消旋聚乳酸膜,空白对照组制备同样大小的软硬组织缺损,但不植入左消旋聚乳酸膜.分别于术后1~7周对两组腭部软组织缺损大小进行测量.7周后取左消旋聚乳酸组缺损区新生软组织标本,行组织切片光镜观察.结果:实验纳入12只羊,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术后不同时间平均黏骨膜缺损面积的比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左消旋聚乳酸组于术后第3,4,5,6周均显著缩小[(249.11&;#177;26.08),(202.32&;#177;14.15)mm^2;(249.11&;#177;28.34),(167.32&;#177;22.73)mm^2;(249.11&;#177;27.23),(72.14&;#177;12.08)mm^2;(249.11&;#177;26.78),(3.34&;#177;2.28)mm^2;P均<0.01],且于第7周完全关闭软组织缺损.②两组大体观察结果比较:左消旋聚乳酸组:术后第1周,术区有轻微红肿,缺损边缘已有新生的黏膜上皮组织,黏膜缺损面积因水肿的边缘而轻微的缩小,左消旋聚乳酸膜由透明变为乳白色半透明.第2周,红肿已消失,黏骨膜缺损边缘新生的上皮组织已经完全覆盖黏膜缺损边缘,黏膜缺损面积进一步缩小,左消旋聚乳酸膜仍为乳白色半透明.第3~5周时,黏膜缺损面积持续缩小,左消旋聚乳酸膜变为乳白色不透明.第6周时,6只山羊的黏膜缺损已有5只完全关闭,愈合的软组织中央均有不同大小的疤痕组织形成.剩下的1只在第7周时完全关闭.空白对照组:第1周,术区未见红肿,黏膜上皮组织再生尚未完全覆盖黏膜缺损边缘.第2周,黏膜上皮组织已完全覆盖黏膜缺损边缘.第3周,黏骨膜向鼻腔垂直生长,覆盖部分骨缺损边缘,水平测量黏骨膜缺损及骨缺损面积没有缩小.第4~7周,黏骨膜缺损及骨缺损与第3周时没有变化.6只羊均形成永久性口鼻瘘.③左消旋聚乳酸组光镜观察结果:新生黏膜组织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较薄的新生黏膜组织处,上皮和结缔组织纤维排列方向较为紊乱;较厚的新生黏膜组织处,纤维排列方向成横向或纵向走行,在不同的层面走向不同,但在同一层面排列较为整齐.结缔组织内可观察到少量血管,未见神经、肌肉和骨组织.愈合软组织中央均可见大小不等的瘢痕组织.新生黏膜与材料接触处可见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形成的包膜,未见明显炎症反应和异物反应.结论:左消旋聚乳酸膜可引导羊腭部黏骨膜沿其生长,自行修复一定大小的软组织缺损从而达到修复重建腭部软组织缺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们从1995年10月至1996年10月期间应用消疣液治疗扁平疣,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扁平疣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200例,男86例,女114例;年龄6~43岁;病程1月~7年。对照组200例,男93例,女107例;年龄10~51岁,病程3月~9年。治疗组中有34例,对照组中有29例在治疗前应用过中药、西药等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8.
背景:RNA干涉是目前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重要的基因下调技术,护骨素/κB受体活化因子/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偶联系统是目前骨改建平衡研究中的热点。目的:应用RNA干涉特异性抑制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内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基因的表达,研究破骨细胞分化因子表达下调后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获取骨髓基质细胞,转染前24h按5×105/孔接种于6孔培养板中,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前2组细胞分别转染针对破骨细胞分化因子的siRNA或阴性对照siRNA。观察骨髓基质细胞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及Real-TimePCR检测成骨成脂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实验组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RunX-2,骨形态发生蛋白2,4表达降低,而PPAR-γ和C/EBP-α的表达升高(P<0.05)。提示,通过RNA干涉使骨髓基质细胞的破骨细胞分化因子表达下调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有抑制作用,而对成脂分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外科治疗与姑息性治疗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不同的手术方式及姑息性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我院治疗7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病历纪录,分析切除率、生存率等数据.结果 手术切除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60%、36.20%和10.60%,高于引流组的60.00%、14.30%和0.00%(P均小于0.05);根治性切除组的1、3、5年生存率分...  相似文献   
20.
骨软骨瘤属于良性肿瘤,髁突是颌面部骨软骨瘤易受累的部位.髁突骨软骨瘤主要表现为关节区肿块、关节功能异常,常继发不对称性牙颌面畸形.手术仍是治疗的主要方法.手术应彻底切除肿瘤、重建关节功能、纠正错畸形以获得稳定良好的口颌系统功能.同时应矫正其异常和畸形容貌,以达到功能与形态俱佳的效果,常需以多种手术结合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本文从髁突骨软骨瘤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治疗目标和手术方式等方面对该病的诊治作一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