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5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86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75篇
内科学   271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92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78篇
综合类   608篇
预防医学   239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234篇
  1篇
中国医学   188篇
肿瘤学   4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患者出现癫痫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处理原则与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月至6月收治的9例癫痫反复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加重的原因、发作特点及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 9例患者中3例合并胶质瘤、1例蛛网膜囊肿、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脑软化灶;7例有癫痫病史,2例既往无癫痫病史;7例为额叶癫痫,2例颞叶癫痫.癫痫发作加重的原因:减药3例,新诊断的脑肿瘤2例,手术(颅内电极置入术)1例,原因不明3例.癫痫发作类型包括部分性发作与全面性发作,发作频率从间隔3min至间隔数小时发作一次.患者经给予多种抗癫痫药物联合用药治疗,包括口服与注射给药,癫痫得到控制,其中添加左乙拉西坦口服有较好的疗效.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出现癫痫反复发作多呈药物难治性,发作不易控制,其处理应使用对部分性癫痫发作有较好疗效的多种抗癫痫药物联合用药,剂量应高于常规初始剂量,包括静脉注射及肌注给药,以尽快控制癫痫发作.左乙拉西坦因口服吸收快、起效迅速及有较好的抗癫痫作用,对癫痫反复发作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2.
耳后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文报告自1984年1月至1993年4月,对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久治不愈者1100例,采用局麻、耳后小切口入路行桥小脑角探查术。据术中发现不同病因采用神经血管减压术、肿瘤切除术等治疗。本组死亡2例,近期总有效率为99.5%。对本病的治疗方法、术式的选择、并发症和副反应的防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3.
对90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进行开颅清除血肿(A组),脑室穿刺引流(B组)和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C组),分析评价3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IB、C组的总有效率和基本痊愈率高于A组,脑脊液正常时间、住院天数较A组明显缩短,病死率低于A组(P〈0.05),而B、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IC组的基本痊愈率高于A、B组(P〈0.05)。认为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可以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并肝损伤大鼠肝组织中肾上腺髓质素(ADM)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64只SD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ANP组和对照组,每组32只。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制备ANP模型,对照组仅剖腹翻动胰腺后关腹。术后第3、6、12、24h分批处死大鼠,取血检测淀粉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浓度及ADM水平。取胰腺和肝脏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ADMmRNA表达。结果造模后6h,ANP组大鼠血清淀粉酶、ALT、AST浓度分别为(7229.20±968.30)、(174.20±28.04)、(657.69±139.01)U/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36.00±291.95)、(104.25±22.11)、(419.67±86.28)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ANP组胰腺、肝组织病理损伤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12h时的病理评分为(11.60±1.51)、(2.60±0.89)分,显著高于同时点对照组的(1.20±0.77)、0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ANP组大鼠血清ADM水平于造模后3h上升,12h达(38.53±6.25)pg/ml,高于同时点对照组的(28.99±3.92)pg/ml;肝组织ADMmRNA表达量在3h升高,6h达到3.00±1.49,显著高于同时点对照组的1.04±0.2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ANP大鼠早期肝组织ADMmRNA表达增多,且血清ADM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老年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0例为研究组,其中预后不良32例,预后良好28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入院时、术后1、3、7、14、21 d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3ml,对照组于体检时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奥林巴斯Au640型生化分析仪动态检测血糖、CRP、PLT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组入院时空腹血糖(FBG)明显增高(P<0.05),之后随时间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术后14 d时基本恢复正常.研究组血清CRP在入院时升高,于术后1d达最高水平,以后逐渐下降,术后21d基本恢复正常.研究组入院时至术后1 d PLT均未见升高,术后3d开始逐渐升高,至14 d时达到最高水平,随后缓慢下降.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的FBG动态变化一致,均随时间逐渐下降的趋势;预后不良组血清CRP高水平持续时间长,术后14d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在各时间点预后不良组FBG、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术后7~21 d预后不良组患者PLT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 老年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FBG、CRP、PLT的动态变化有一定规律,是判断脑损伤急性期病情变化及预后的参考指标标准.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3种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蒿甲醚对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童虫的体内作用效果。方法以经11轮亚治疗剂量吡喹酮筛选的日本血吸虫为吡喹酮抗性株,以未暴露于吡喹酮的日本血吸虫作为吡喹酮敏感株,收集2虫株尾蚴感染小鼠,以300mg/kg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蒿甲醚对感染后7~8 d童虫分别进行2次灌服用药(总剂量600 mg/kg),所有小鼠于感染后45 d解剖,收集小鼠体内成虫并计数,计算减虫率和减雌率。结果 300 mg/kg双氢青蒿素、蒿甲醚和青蒿琥酯2日疗法(总剂量600 mg/kg)对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7~8 d童虫的减虫率为69.8%~71.0%,减雌率为75.4%~79.8%;对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7~8 d童虫的减虫率为64.6%~66.1%,减雌率为69.3%~7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对青蒿素类衍生物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蒿甲醚依然敏感,青蒿素衍生物与吡喹酮在日本血吸虫中不存在交叉抗药性。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综合强化管理与医疗方法的运用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保肢及生活质量提高的意义。方法入选的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教育中心接受专科糖尿病教员的教育,包括常规糖尿病教育及足部特别教育,教育前后各完成糖尿病知识问卷,到达研究终点时评价强化管理组(n=65)及普通管理组(n=58),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足部防护知识、血糖控制情况、足部溃疡发生率、截肢率的差异。结果两组的糖尿病一般知识和足部防护知识在干预前和干预后1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干预后1年和2年的差异则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强化管理组在HBA1c犤(7.1±2.3)%犦、平均收缩压犤(142±10)mmHg〗、平均舒张压犤(80±10)mmHg犦、总胆固醇犤(4.4±1.1)mmol/L犦、三酰甘油犤(1.8±0.9)mmol/L犦的改善较普通管理组犤分别为(8.5±4.2)%,(158±9)mmHg,(92±10)mmHg,(5.6±2.6)mmol/L,(2.5±1.8)mmol/L犦显著(t=2.310,9.019,6.647,2.804,2.745,P<0.05),强化管理组的糖尿病足发生率(7.7%)及截肢率(3.1%)较普通管理组(20.7%,13.8%)显著降低(t=4.347,4.712,P<0.05)。结论强化管理有助于减少糖尿病足发生率及截肢率,提高生活质量及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紫杉醇加顺铂(TP)方案与顺铂加氟尿嘧啶(PF)方案化疗同步放疗对局部晚期喉癌的效果和毒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将局部晚期喉癌47例随机分为TP化疗同步放疗组(TP组)24例和PF化疗同步放疗组(PF组)23例。两组均予常规放疗,方法相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放射耐受剂量(DT)60~70 Gy/6~7周(2.0 Gy/d,每周5次)。放疗同时予2周期化疗,放疗结束后继续完成2周期化疗,共4周期。TP组予紫杉醇13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28 d为1个周期;PF组予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氟尿嘧啶500 mg/m2静脉注射(第1~5天),28 d为1个周期。治疗结束后观察近期疗效、毒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5年观察生存期。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组与PF组的放射性咽喉炎、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时间TP组2.4年,PF组2.0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方案化疗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喉癌有效率较高,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评价肋骨结构性支撑植骨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矫形融合手术中应用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时间超过4年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矫形手术病例30例,男3例,女27例;年龄12~ 17.5岁,平均14.3岁.侧凸类型包括PUMC Ⅰ b型5例、Ⅰc型5例、Ⅱd1型20例.全部病例均行前路矫形融合手术,植骨方式采用自体肋骨结构性支撑植骨.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脊柱站立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及矢状面Cobb角,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有无假关节形成及内置物并发症.[结果]随访4~10.2年,平均6.3年.融合弯冠状面矫形率术后平均为75.1%,末次随访时矫形丢失平均4.6°;固定融合节段冠状面矫形率术后平均为93.2%,末次随访时丢失平均2.1°;固定融合节段矢状面Cobb角术前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末次随访时矫形丢失平均3.1°.13例胸腰段后凸患者术前后凸平均8.3°,术后矫正为前凸平均5.6°,末次随访时保持前凸平均3.7°.全部病例末次随访时均未见假关节形成或内置物并发症.[结论]肋骨结构性支撑植骨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矫形融合手术中能获得并维持良好的冠状面及矢状面矫形,且融合率高、远期矫形丢失少,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植骨方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Roux-en-Y胃空肠转流术(LRYGB)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4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LRYGB,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C肽(C-P)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分析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4例患者手术顺利,均无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及中转开腹。术后随访3个月。1例出现腹泻,经饮食调整及口服药物改善,术后3月BMI、FBG、2hPBG、HbA1C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C-P在术后1个月开始下降,术后3月明显,但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8)。结论腹腔镜Roux-en-Y胃空肠转流术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