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60篇 |
免费 | 168篇 |
国内免费 | 5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篇 |
儿科学 | 22篇 |
妇产科学 | 14篇 |
基础医学 | 84篇 |
口腔科学 | 37篇 |
临床医学 | 649篇 |
内科学 | 152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20篇 |
特种医学 | 31篇 |
外科学 | 139篇 |
综合类 | 839篇 |
预防医学 | 430篇 |
眼科学 | 19篇 |
药学 | 439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433篇 |
肿瘤学 | 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65篇 |
2022年 | 91篇 |
2021年 | 117篇 |
2020年 | 83篇 |
2019年 | 82篇 |
2018年 | 71篇 |
2017年 | 59篇 |
2016年 | 65篇 |
2015年 | 61篇 |
2014年 | 141篇 |
2013年 | 131篇 |
2012年 | 180篇 |
2011年 | 185篇 |
2010年 | 194篇 |
2009年 | 168篇 |
2008年 | 153篇 |
2007年 | 170篇 |
2006年 | 179篇 |
2005年 | 132篇 |
2004年 | 120篇 |
2003年 | 91篇 |
2002年 | 100篇 |
2001年 | 81篇 |
2000年 | 90篇 |
1999年 | 80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58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因无遗传物质的丢失或增加,故不表现出疾患,但可导致流产和生育畸形儿等,对其进行产前诊断,是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现将2例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的产前诊断报告如下。 病例 例1:男,35岁,因“其妻育1低智儿,1次畸形儿”而就诊遗传门诊。1993年其妻足月胎吸助娩1女婴,出生窒息经抢救后啼哭,生后“头颅血肿”3次抽吸出血水,1~2岁时常抽搐,至今不能独坐、不会说,曾行脑CT示“未见异常”脑电图“轻微异常波”。1996年足月顺娩1男婴,单侧外 相似文献
92.
郑霞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3):208-208
目的观察早期鼻饲糖盐水刺激肠道对胃癌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癌大部或全部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盐水(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使用输液加温器使鼻饲液保持为38℃~40℃的恒温,速度30~40滴/min,第一日鼻饲量500ml左右,以后循序渐进,最多不超过1000ml;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肠蠕动恢复及肛门排气情况,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温糖盐水组肠蠕动恢复及肛门排气时间出现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鼻饲温糖盐水能有效地促进胃癌术后肠蠕动恢复。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降压、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缬沙坦80mg/d,疗程均6周。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94.
95.
【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训练法对不同节段脊髓损伤病人排尿及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自2011年10月~2013年7月收治共收治外伤行脊髓损伤病人86例,其中男53例,女33例,年龄21~64岁,平均40.2±4.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采用生物反馈训练法对不同节段脊髓损伤病人排尿训练;对照组41例,采用传统方法留置尿管及进行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经过3~10次生物反馈训练(平均5.9次),其拔除尿管时间、拔除尿管例数自主排尿、一周后残余尿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两组疗效判定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物反馈训练法能有效提高不同节段脊髓损伤病人排尿及膀胱功能恢复,以颈髓、腰髓、胸髓恢复较好,马尾及骶尾髓损伤效果差。 相似文献
96.
肌肉动力与断端显微位移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不同时期肌力和位移的变化,探讨肌肉动力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肌力和位移传感器,测试夹板固定下兔胫骨干闭合骨折后的肌力与位移变化,计算机同步数据采集。结果:正常肌力5.04kg,伤后第一天肌力1.87kg,位移0.87mm;7天对肌力3.35kg,位移最大为1.02mm;14天对肌力接近正常5.01kg(P>0.05);21天对肌力恢复正常,位移下降至0.28mm;35天时位移仅为0.035mm,骨折愈合。结论:肌肉动力为骨折端提供间歇性生理应力为骨折愈合所必需,骨折愈合的最佳应力是该部生理状态下所承受的肌力。在功能活动时允许断端一定范围的纵向活动,能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分析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影像学特点、误诊原因,提高临床医生对SDAVF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12例男性,平均年龄52.3岁。所有患者症状体征均集中在双下肢、二便和性功能。表现为下肢运动障碍、浅感觉障碍、深感觉异常及大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3例患者在腰椎穿刺后症状体征曾有加重。以胸腰段脊髓受累为主,可见到脊髓轻度增粗和髓内异常信号灶,脊髓前后有迂曲状、"虫蚀样"的血管流空影;全部患者均经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11例接受了介入栓塞或手术治疗,10例在治疗后即刻改善,1例复发。4例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恶化。结论 SDAVF以中老年男性多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减退、大小便功能障碍。脑脊液检查无特异性。本病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脊髓MRI可对其进行初步诊断,是避免误诊的关键,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及早规范的血管栓塞或手术治疗可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9.
微粒皮移植是一种很少的自体皮肤修复大面积Ⅲ度烧伤创面的植皮方式,将皮片分割成微粒,以增加皮片的扩展面积,微粒皮移植自体皮的扩展面积可达14~18倍。2006年6月~2008年8月,我们开展了微粒皮肤移植术16例,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