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0篇 |
免费 | 34篇 |
国内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24篇 |
妇产科学 | 8篇 |
基础医学 | 19篇 |
口腔科学 | 21篇 |
临床医学 | 79篇 |
内科学 | 34篇 |
皮肤病学 | 10篇 |
神经病学 | 9篇 |
特种医学 | 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8篇 |
综合类 | 175篇 |
预防医学 | 70篇 |
眼科学 | 29篇 |
药学 | 70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82篇 |
肿瘤学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损害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发病前无认知损害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价认知功能,MRI确定梗死部位和侧别,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定粥样硬化动脉.结果 共纳入10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75例(74.3%)存在认知损害,认知损害组年龄[(54.54±12.59)岁对(64.43±10.37)岁;t=-3.960,P<0.001]以及受教育年限≤6年(50.7%对11.5%;x2=12.257,P<0.001)和脑动脉粥样硬化(89.3%对50.0%;x2=18.137,P<0.001)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720,95%可信区间1.005~2.942;P=0.048).MoCA评分与责任血管(r=-0.365,P<0.001)和粥样硬化程度最重血管(r=-0.243,P=0.014)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多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后早期即存在认知损害,且MoCA评分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负相关,脑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对比口腔种植修复患者强化口腔卫生宣教与常规口腔卫生宣教的菌斑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我院口腔修复科进行种植修复的患者120例,对照组及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向患者告知种植修复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及口腔卫生相关知识宣教.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使用菌斑显示液,强调菌斑显示和菌斑不良作用.统...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对比成人正畸患者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变化.方法 选择成人正畸患者30例,分为2组,实验组15例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照组15例应用固定矫治技术.分别在矫治器戴入前,戴入后第1、3个月检查临床牙周指标[包括菌斑指数(PLI)、牙龈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同时采集菌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样本中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总细菌的数量,计算出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构成比.将临床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进行组间对比和组内不同时间点对比.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实验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LI和变异链球菌构成比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SBI、PD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未见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结论 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对比,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更利于口腔卫生维护,但仍会对口腔卫生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征(TAPS)的临床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 方法选择2016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 TAPS新生儿(新生儿1、2)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本对TAPS新生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本研究对TAPS文献进行复习时,设定检索策略为:以"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征"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检索TAPS相关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8月31日。总结TAPS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治疗与预后。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对本对TAPS新生儿母亲的临床资料采集如下:29岁,自然受孕,G1P0,孕龄为11+6孕周时,于本院建卡进行定期产前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病史20+年(接受定期随访);孕龄为16+5孕周时,超声检查提示MCDA双活胎。于孕龄为36+4孕周时发现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予以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保肝及降胆汁酸等治疗1 d后,经剖宫产术分娩一对活男婴。②对本对TAPS新生儿的临床资料采集如下:均为男性,出生胎龄为36+5周。其中,新生儿1:出生体重为2 420 g,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生后1 h+58 min转入本院新生儿科,全身皮肤红紫,胃管内反复抽出咖啡色胃液,穿刺部位、脐带残端可见渗血。转入本院新生儿科时,血红蛋白(Hb)值为278 g/L,血细胞比容为78.4%,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为3.0%,诊断为红细胞增多症等。新生儿2:出生体重为1 870 g,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生后34 min转入本院新生儿科,全身皮肤苍白、反应差,竖颈差,四肢肌张力减低,原始反射减弱,转入本院新生儿科时,Hb值为63 g/L,血细胞比容为21.2%,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为39.7%,诊断为重度新生儿贫血等。新生儿1、2的Hb差值为215 g/L,并且新生儿2与新生儿1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的比值为13.2,确诊为TAPS双胎新生儿。新生儿1、2均合并多系统并发症,分别予以部分换血、输血治疗后好转出院,生后随访1年,生长发育均正常。③文献复习结果:按照本研究设定的文献检索策略,共计检索出7篇报道TAPS研究的文献,涉及25对(50例)TAPS新生儿/胎儿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等方面研究。其中,受血儿均表现为多血貌,供血儿均表现为贫血貌。50例TAPS新生儿/胎儿的治疗结局为:37例(74.0%)好转出院,1例(2.0%)纳入原始研究时尚未娩出,9例(18.0%)死亡,2例(4.0%)因严重并发症放弃治疗后结局不详,1例(2.0%)新生儿因气腹征转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后失访。在37例好转出院的TAPS新生儿中,4例(10.8%)合并低白蛋白血症,4例(10.8%)合并神经系统损害,22例(59.5%)合并心血管系统并发症,14例(37.8%)合并呼吸系统并发症,14例(37.8%)合并新生儿黄疸;对其均缺乏长期随访,长期预后均不详。 结论国内报道的TAPS多于生后才被确诊,新生儿临床特点主要为MCDA新生儿的生后Hb差值大(>80 g/L),而羊水量差异不明显,可合并多系统并发症,其长期预后目前尚不明确。对MCDA新生儿的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MCA-PSV)测定与胎盘超声检查,可协助临床于产前尽早诊断TAPS。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研究复发性口疮 (RAU)患者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及微量元素 (TE)的变化。方法 :用Disilvestro方法测定 5 0例复发性口疮患者及 5 0例正常人血清中的SOD活性 ,用光谱分析仪测定锌 (Zn)、铜 (Cu)、铁(Fe)含量并加以比较。结果 :复发性口疮患者血液中SOD活性 ((1 7.1 3± 2 .2 6 )u/ml)较正常人 ((2 1 .0 8± 1 .4 6 )u/ml)明显降低 (P <0 .0 1 ) ,血清中Zn((0 .71 2 7± 0 .0 6 98)mg/L)、Fe((1 .0 2 91± 0 .1 2 1 6 )mg/L)含量低于正常人Zn((0 .96 39± 0 .1 2 93)mg/L)、Fe((1 .2 85 8± 0 .1 2 71 )mg/L)含量 (P <0 .0 1 ) ,Cu的含量与正常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 :在RAU的发病过程中SOD活性及Zn、Fe含量低下可能是RAU多因素致病环节 ,可提高SOD活性和适当补充锌、铁制剂治疗RAU患者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应用思维导图法结合PBL教学对提高护士临床思维能力的作用研究.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70名临床护理人员作为此次研究样本,此间,结合护理人员培训期间应用教学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名.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带教,研究组则以此为基础,采用思维导图法结合PBL教学法进行... 相似文献
109.
血栓性疾病是一种多发的、多个脏器的病理性综合征,除受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以及体力活动减少、肥胖等因素影响外,炎症和遗传性因素亦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黏附分子介导的炎性细胞及血小板聚集并黏附于局部血管内皮细胞是血栓性疾病发生的重要起始阶段。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分析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患者联合使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邹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APL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ATRA)和B组(ATRA+As2O3),各41例。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B组患者完全缓解(CR)达标时间短于A组,CR达标率、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PML-RARα)转阴率、2年生存率均高于A组,白细胞峰值、复发率均低于A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临床体征评分均降低,且B组均低于A组(P <0.05)。B组患者头痛乏力、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A组(P <0.05)。治疗4、7 d,B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高于A组,纤维蛋白原(FIB)均低于A组(P <0.05)。治疗4 d、治疗7 d,B组患者输注血小板、血浆、冷沉淀物数量均高于A组(P <0.05)。结论 APL患者联合使用ATRA、As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