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0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81.
目的 比较Tri-Lock骨保留型股骨柄(BPS)与Corail股骨柄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纳入2015年1月-2019年4月贵州省人民医院骨关节外科病区Crowe Ⅰ型DDH患者35例(40髋),其中男5例(5髋)、女30例(35髋),年龄26~77(60.81±11.72)岁,均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按照使用的股骨柄假体类型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17例20髋,采用Tri-Lock BPS;对照组18例20髋,采用Corail股骨柄。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髓腔闪烁指数(CFI),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股骨柄初始稳定性、手术前后双下肢绝对长度差及股骨小转子最宽部骨量保留的面积,使用Mimics 17.0测量大小转子间骨量保留体积,并记录与股骨柄相关并发症。术后第2日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髋部疼痛程度,术后12周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HHS)标准评价整体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CF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6个月。患者的股骨柄初始稳定性以及术前术后双下肢绝对长度差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患者的股骨小转子最宽部骨量保留的面积[(6.28±0.32)cm2]、大小转子间骨量保留体积[(30.25±0.81)cm3]均大于对照组患者[(5.63±0.14)cm2、(17.74±0.33)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13、64.099, P值均<0.01)。术后第2天髋部疼痛VAS、双下肢绝对长度差、股骨柄的初始稳定性观察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1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HHS总分及其中髋部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98、2.432, P值均<0.05),但髋关节功能、运动及肢体畸形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1/20)低于对照组(25.0%, 5/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5, P>0.05)。结论 Tri-Lock BPS较Corail股骨柄假体用于治疗Crowe Ⅰ型DDH THA中,具有更加微创、更好的临床效果和更多的股骨近端骨量保留的优势,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82.
背景:单纯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复骨缺损只有骨诱导性,单纯异种脱蛋白骨只有骨传导性。 目的:评估异种脱蛋白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复山羊大段长骨缺损的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对照观察实验,于2005-03/2007-0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山羊24只用于制备大段长骨缺损模型。市售猪股骨用于制备脱蛋白骨。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为美国Biosource公司产品。 方法:山羊右侧胫骨中下段截除胫骨总长度20%制备节段性骨缺损模型。24只山羊按植入材料的不同分为3组,单纯异种脱蛋白骨组、自体骨组和异种脱蛋白骨+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每组8只。 主要观察指标:植入后4,8,12,16,20,24周X射线评估骨缺损情况。植入后24周取新生骨组织进行双能X射线、组织学、生物力学检测修复效果。 结果:植入后12,24周自体骨组和异种脱蛋白骨+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X射线评分均高于单纯异种脱蛋白骨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植入后24周自体骨组和异种脱蛋白骨+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均高于单纯异种脱蛋白骨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自体骨组和异种脱蛋白骨+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植入后24周生物力学测试表明,自体骨组>异种脱蛋白骨+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单纯异种脱蛋白骨组。植入后24周,自体骨组、异种脱蛋白骨+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新生骨与最初两断端连成一体,新生骨骨小梁排列整齐有序。单纯异种脱蛋白骨组,新生骨与最初两断端部分相连。 结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异种脱蛋白骨修复山羊胫骨大段缺损成骨能力与自体骨相当。  相似文献   
83.
孙锐  田晓滨  李波 《贵州医药》2001,25(3):248-249
胸腰椎前路Z—PLATE钛钢板内固定系统是在Armstrong钢板螺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脊椎胸腰段内固定技术 ,已在北美国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并取得显著疗效[1,2 ] 。本文对 3例治疗情况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例 ,女 2例 ,男 1例 ,年龄 30~ 4 6岁 ,其中L1、L2 爆裂骨折各 1例 ,T12 爆裂骨折 1例 ,骨折时间均已超过 1个月 ,表现为不完全性截瘫 ,截瘫指数 3~ 4 ,治疗均行爆裂椎体次全切除 ,前路减压植骨 ,采用SofamorDanek公司提供的Z—PLATE钛钢板内固定系统。1 2 手术方法 患…  相似文献   
84.
全髋关节置换作为一种治疗髋关节疾患、重建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 ,现已逐渐普及 ,但由于各种原因 ,其并发症也逐渐增多 ,部分病例还需行翻修术。现就我科对 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翻修术的资料 ,结合有关文献 ,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9例中男 5例 ,女 4例 ;年龄 38~ 76岁 ,平均 5 4岁。翻修时间 :术后 12~ 6 0个月 ,平均 2 6个月。翻修原因 :5例假体柄松动 (其中 2例远端穿破骨皮质 ) ,2例假体周围感染、窦道形成 ,1例人工臼杯脱位 ,1例假体柄断裂。1 2 手术方法及术中所见5例假体松…  相似文献   
85.
田晓滨  张美心 《贵州医药》1994,18(5):481-483
自1984年以来,我科对140例上肢神经损伤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发现有7例(10条神经)患者在术后一周内神经功能部分或全部恢复。本文就损伤神经术后再通现象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6.
目的对照采用骨水泥型与生物型人工半髋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比研究该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采用人工半髋治疗的87例股骨颈骨折高龄患者。其中43例实施了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设为观察组),其余44例实施了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设为对照组),术后两组均给予12~36个月的追踪随访。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扶拐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后的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条件接受全髋置换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近期、远期疗效均理想。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联合性运动疗法(有氧运动加抗阻训练)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骨密度(BMD)和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及其对患者疼痛的缓解作用。方法 52例PMOP患者按简单抽签法随机分为训练组(n=26)及对照组(n=26),两组均予常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训练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联合性运动疗法,治疗3个月后分别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MD、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25-羟基维生素D(25-OH-D)、碱性磷酸酶(ALP)、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及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训练组腰椎及左股骨颈BMD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GF-1和25-OH-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LP、PINP和TRACP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仅训练组TRAC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均降低,且训练组VA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性运动疗法可有效增加PMOP患者BMD,抑制细胞因子表达,调节骨代谢及骨转换状态,抑制骨吸收,同时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为更安全、有效、可持续地治疗PMOP患者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88.
可吸收螺钉是一种新型内固定材料,它应用于临床,为骨折治疗增添了新的方法和理念;自2000年1月以来,我院采用自体增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一些部位骨折共96例,其中86例获得随访,疗效满意;本文就自体增强可吸收螺钉临床应用作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颈髓MRI局限性高信号改变对脊髓型颈椎病诊治及其预后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118例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JOA评分标准对其术前术后疗效进行评价,并与其MRI进行比较,观察颈髓内高信号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颈椎管越狭窄,MRI颈髓高信号改变出现率越高;术前有T2W1像高信号患者的JOA评分较低,术后恢复也较差;多节段T2W1像高信号组术后JOA评分较低,术后恢复也较单节段组差.结论 颈髓髓内高信号与脊髓受压程度有相关性,对临床神经定位有参考意义,单节段组神经症状较多节段组轻,术后恢复较好,T2W1像髓内高信号可作为判断脊髓功能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0.
况春燕  田晓滨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1):2604-2606
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病及骨关节损伤严重影响患肢功能,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人工关节置换术。虽然其技术成熟,但仍有少见的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本文报道1例双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1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1例股骨转子间陈旧性骨折经相应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患者,并对已有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