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0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背景:在支架材料选择中,目前尚未完全解决异种骨的免疫原性问题.目的:观察改良法制备异种脱蛋白骨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后机体的免疫学改变.方法:SPF级青山羊18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骨组不截骨,自体骨组、异种脱蛋白骨组在羊右侧胫骨中下段造成胫骨总长度20%骨膜和骨缺损.自体骨组在缺损处植入羊自体骨;异种脱蛋白骨组培养收集羊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整细胞数为1×109L-1,将2 mL细胞悬液接种于以猪股骨为原料改良制备的猪脱蛋白骨上,再加入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半环槽外固定.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D4+及CD8+T淋巴细胞、血清抗体IgG免疫学检测,以双能X射线测量仪分析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异种脱蛋白骨组植入后3,7,14,28 d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含量基本正常(P>0.05),血清抗体IgG水平略高于自体骨组(P>0.05);植入后24周骨密度、骨矿物含量与自体骨组基本相似(P>0.05),表现为骨缺损区两断端之间高密度钙化影.3组抗压缩压强及极限压强、抗弯曲载荷及极限载荷、抗扭转转矩及极限转矩均基本相似(P>0.05).植入后24周与自体骨组比较,异种脱蛋白骨组的成骨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改良法制备的异种脱蛋白骨不引起明显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不影响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新骨生物力学性能与自体骨相当.  相似文献   
6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怎样选择全髋关节置换的假体类型,以达到较子临床效果。方法:结合178例各类类型髋关节置换术后平均58个月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7例疗效满意,Harris评分>80。21例疗效不满意,Harris评分<70分,其中15例假体松动;3例长期股骨疼痛严重,影响患肢功能恢复;2例假体周围感染并窦道形成;1例假体股骨柄断裂。结论:根据患者年龄,全身情况,骨质情况等综合因素选择合适假体类型,按照规范化操作步骤置入假体,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3.
1984年以来,我科对部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施行了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块移植术,经0.5~5年随访观察,效果尚好。现将得到随访的资料完整的12例(13侧)予以报告。  相似文献   
64.
脊柱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手术方法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科自1995年1月-2002年1月7年间对急性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96例,采取前路或后路椎管减压后,Harrington系统、Luque系统、Dick系统、AF系统、Z-plate系统等内固定治疗.其中有71例得到随访,现就随访结果,并结合有关文献,讨论急性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以期对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5.
自1981年始,我们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利用腓骨上段(头)作为桡骨下端、肱骨上端因瘤、病切除后腕、肩关节重建的替代物共11例。通过近几年随访,效果满意,现予报告。典型病例例1,男,34岁。因右手腕部疼痛1~+月入院。经临床,X 线检查,诊断为右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行右桡骨远端切除,右腓骨上段(头)植入,腕关节重建术。病理诊断为骨巨细胞瘤Ⅰ~Ⅱ级。术后半月拆线,切口一期愈合。术后2月,X 线复查,植入骨阶梯状接触面有骨痂生长,开始功能锻炼;3个月后,植入骨接触面模糊,周围有中等量骨痂生长;6个月后植入骨接触面融合,界线消失;1年后复查,腕关节功能40°(背伸)(?)40°(掌屈),15°(桡侧偏屈)(?)30。(尺侧偏屈),  相似文献   
66.
改良Gibson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田晓滨  张美心 《贵州医药》1999,23(4):268-269
目的:了解采用改良Gibson入路行髋关节置换病例,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25例26个髋关节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13个关节手术采用Gibson入路。另外13个关节手术采用改良Gibson入路,其实质是:(1)缩短切口;(2)无需切断臀中肌,犁状肌等外旋,外展肌群。结果:两组病例随访显示,改良Gibson入路病例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关节活动度好于采取Gibson入路者。结论:通过本文病  相似文献   
67.
目的:报道我院1981年1月至1998年12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上肢神经损伤177例248条神经。手术方法:对断伤神经采用外膜一束膜联合吻合法;对压挫伤后疤痕粘连的神经用神经束间显微松解术;对神经缺损3cm以上者采用松解神经,屈曲肢体等措施补救仍无效或张力过大者,采用腓肠神经游离移植术。结果:按上海华山医院顾玉东提出的综合评价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来评定疗效,优良率为90.71%。结论:上肢神经损伤的治疗应积极倡导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关于神经吻合的方法推荐束膜一外膜联合吻接法,对于1年以上的上肢神经损伤,视病人的具体情况,仍应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积极为其修复。  相似文献   
68.
69.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 ,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膝关节作为人体运动多、负荷最大的关节之一 ,其发生率之高堪称全身各关节之最。笔者自1995年至1999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患者102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本组102例 ,男40例 ,女62例 ,年龄40~70岁 ,单侧发病58例 ,双侧44例 ,其中绝大部分为慢性劳损患者 ,占89 % ,其余少部分患者有明显外伤史 ,占11%。病程最短4个月 ,最长7年。1 2临床特点 :膝关节疼痛是…  相似文献   
70.
急性跟腱断裂在临床上较常见,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传统切开缝合、微创缝合等方式,传统切开缝合手术切口并发症发生率高,经皮微创易损伤腓肠神经,跟腱吻合器费用较高,卵圆钳微创缝合短期疗效可靠,但长期疗效有待观察.目前对急性跟腱断裂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合适的治疗方案和专业的康复训练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