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0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羟基磷灰石喷涂全髋关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羟基磷灰石喷涂全髋关节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改良Gibson入路,用羟基磷灰石喷涂全髋作髋关节置换术8例,随访6~20个月。结果 8例均无髋痛及假体松体、下沉等并发症,功能恢复好。结论 羟基磷灰石喷涂全髋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2.
前路椎体切除植骨融合是重建脊柱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经临床多年应用发现有相当患者存在不同并发症,严重者将影响疗效.我科2002年2月~2004年12月对165例患者在前路椎体切除用钛网植骨替代传统骨块植骨,经临床观察效果佳.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3.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是已知的所有生长因子中对骨的形成作用最强的生长因子,被认为是最具有前途的骨诱导物质。目的:构建人骨形成蛋白2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体外表达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实验,于2005-07/2006-05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分子生物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pcDNA3.1(+)载体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左石博士惠赠;成骨肉瘤组织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提供。方法:从人成骨肉瘤细胞中提取细胞总RNA,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获得人BMP-2基因cDNA,将基因片断重组到pGEM-T质粒中构建pGEM.T-hBMP-2重组质粒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DH5n后筛选阳性克隆,利用限制性酶切和DNA序列分析鉴定重组质粒。分别用RcoRI和NotI双酶切pGEM-T-hBMP-2质粒和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将克隆载体中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重组到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提取质粒作酶切电泳、聚合酶链反应鉴定及DNA测序后,用脂质体体外转染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MP.2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人骨肉瘤细胞总RN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②重组质粒pGEM.T-hBMP-2和pcDNA3.1-hBMP-2的构建和酶切鉴定。③BMP-2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内的表达。结果:人骨肉瘤细胞总RNA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获得1.2kb条带。经酶切电泳、聚合酶链反应鉴定及DNA测序证实实验成功克隆BMP-2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hBMP-2构建正确;该重组质粒能在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中有效表达BMP-2。 结论:实验成功克隆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并构建了此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44.
目的: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双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方法:实验于2005-03/2005—10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实验平台完成。①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对pcDNA3.1-BMP2及pUC-CAGGS-VEGF165的目的基因片段亚克隆并引入新的酶切位点,将其分别定向连人真核双表达载体pIPES,构建同时表达两个目的基因的双顺反子,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酶切分析及DNA序列测定鉴定重组质粒。②重组质粒经脂质体介导体外转染小鼠骨髓基质细胞,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mRNA的表达。结果:①pIRES-BMP2-VEGF165双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和鉴定:将重组质粒pIRES-BMP2-VEGF165分别作XhoⅠ/MluⅠ和Xba Ⅰ/NotⅠ双酶切,经10g/L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1.2kbp的人骨形成蛋白2条带和592bp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条带,酶切条带与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电泳带处于相同位置。经聚合酶链反应、酶切分析及DNA序列测定证实,目的基因插入片段方向正确,DNA序列无突变。②骨形成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mRNA的表达:以转染pIPES空质粒为阴性对照,48h后提取转染细胞的RNA分别用P1,P2和P3,P4作为引物进行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结果表明转染pIPES-BMP2-VEGF165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扩增出1.2kbp及592bp两条带。证实该重组质粒能在体外同时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mRNA。结论:成功构建了可同时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的双基因真核表达质粒,为进行联合基因治疗骨缺损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5.
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进行分析,以引起手术医生高度重视.方法:39例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中,神经离断伤27例,神经捆扎伤5例,神经牵拉伤7例.对所有患者发生医源性神经损伤的原因、部位及治疗方法进行介绍.结果:3例桡神经牵拉伤经针灸等治疗功能恢复,4例桡神经损伤采用腕伸指伸功能重建术,余32例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经显微外科方法修复,优良率达87%.结论:对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应高度重视,正确使用止血带,熟悉解剖,杜绝粗暴手术,一旦发生应当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补救,尤应尽早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  相似文献   
46.
我科于 1992~ 1999年间采用侧前方减压治疗5 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并截瘫患者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6例 ,女 14例 ;年龄 18~ 5 8岁 ,平均34 5岁。损伤原因 :坠落伤 2 8例 ,塌方伤 14例 ,车祸伤 8例。损伤部位 :胸118例 ,胸12 14例 ,腰12 2例 ,腰2 6例。损伤类型 :压缩型骨折 30例 ,爆裂型骨折14例 ,骨折脱位型 6例。新鲜骨折 12例 ;陈旧性骨折 38例 ,其中有 4例受伤时间超过 2年。完全性截瘫 10例 ,不完全性截瘫 4 0例 ,均采用肋横突切口入路椎管侧前方减压术式[1] 。 5 0例均获随访 ,时间1 5年至 5年零 1个月 ,平均 3…  相似文献   
47.
韩伟  田晓滨  李波  邱冰  周焯家  孙立 《贵州医药》2008,32(9):802-802
膝关节置换术中出现屈曲挛缩的病例,会给手术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术前对患者软组织状况的仔细评估,术中进行恰当的软组织松解、平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应用腰椎椎体间融合器 (BagbyKuslic ,BAK)治疗下腰椎失稳症的临床效果及适应证。方法对 6例因各种原因造成的下腰椎失稳症病人行后路双BAK椎间融合术。结果经术后 6~ 12个月随访 ,腰腿疼痛症状全部缓解 ,X线片示已出现椎体间骨性融合 ,未见BAK变形、滑脱及椎间塌陷、骨吸收现象。结论BAK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的一种较理想的内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并评估Z-plate钢板在胸、腰段骨折前路内固定术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对8例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人行前路减压植骨,采用Z-plate钢板作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固定牢靠。结论 Z-plate系统在材料、设计、专用工具匹配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先进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0.
膝关节病损将严重影响患者活动功能,降低其生活质量,膝关节置换作为膝关节骨关节病中晚期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其成为骨科领域一种重要治疗手段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即膝关节置换术(knee replacement )得以发展成熟时期。人工膝关节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人工膝关节置换10年以上的假体生存率已≥90%[1]。但人工膝关节假体一旦被置入人体内就不便于随意更换,即使更换其代价也相当大,故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人工关节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近几年争议较大的高屈曲度膝关节假体,结合相关文献和普通后稳定膝关节假体运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