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0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目的 探讨Ⅰ期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治疗严重下颈椎椎管骨性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4月- 2009年3月采取Ⅰ期后路减压、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治疗严重下颈椎椎管骨性狭窄患者29例,其中颈椎陈旧性骨折11例,颈椎后纵韧带钙化7例,颈椎间盘突出钙化11例。病程2个月~3.2年,平均1.4年。术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19例,D级8例;日本骨科学会( JOA)术前平均评分为9.8分。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7~28个月,平均15.2个月。植骨块于术后5个月骨性融合,融合率为100%。所有患者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2级,神经症状均有明显减轻。JOA脊髓功能术后平均评分为13.8分,平均提高4.0分,平均改善率为55.6%。结论 Ⅰ期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是治疗严重颈椎管骨性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术中可进行电生理监护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总结多节段胸腰椎结核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植骨、单钉棒固定38例,前路病灶清除、后路固定10例.[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4.4个月,本组病例47例一次治愈,1例复发失访;术前后凸畸形(Cobb角)15.3.~39.2°,平均25.3°,术后患者残余后凸角3°~13.1°,平均6.6.,手术矫正角度11.2°~25.6°,平均18.7°,矫正率为73.5%;35例不全瘫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21例恢复至E级,平均改善1级;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多节段胸腰椎结核全身情况较差,病程较长,局部症状重,病变范围广,椎体破坏重,神经功能损伤并发症高,脊柱稳定性差.针对破坏情况采取不同方式彻底清除病灶,选用合适的内固定方法,尽量避免长节段植骨,采取多节段植骨,是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术后术区常规硬膜外导管给药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3.
经皮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研究经皮微创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6年4月~2008年12月治疗49例新鲜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21例行经皮微创手术,28例行传统开放手术,比较围手术期参数、影像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在半年期随访时行椎旁肌肌电图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了完整的随访,随访时间为6~31个月,平均13个月.两组相比较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但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疼痛(VAS评分) 经皮微创组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两组术前、术后影像学指标如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s角、椎管堵塞指数对比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术后影像学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术后肌酸激酶水平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开放手术组术后发现失神经电位,而经皮微创组未发现.[结论] 经皮椎弓根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对椎旁肌损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Edinburgh ⅡB型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0例Edinburgh ⅡB型锁骨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和对照组(20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 0. 01),手术时间对照组少于观察组(P 0. 01)。术后12周根据Neer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价优良率:观察组为17/20,对照组为15/20,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并发症: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观察组1例出现内置物松动,对照组2例出现钢板断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Edinburgh ⅡB型锁骨骨折同锁定钢板一样能达到预期效果,但内固定断裂的发生率较锁定钢板低,肩关节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35.
Objective: To explore suitable scaffold material for big segmental long bone defect by studying the properties of the prepared deproteinized bone.
Methods: Cancellated bone were made as 30 mm × 3 mm × 3 mm bone blocks from inferior extremity of pig femur along bone trabecula. The deproteinized bone was prepared with an improved method. Their morphological features, components, cell compatibility, mechanical and immunological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respectively. Results: Deproteinized bone maintained natural re-ticular pore system. The main organic material is collagen I and inorganic composition is hydroxyapatite. It has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cell adhesion rate and histocompatibility.
Conlusion: This deproteinized bone can be applicable as scaffold for reparation of big segmental defect in long bone.  相似文献   
36.
背景:纳米骨浆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仅起支架和骨传导作用,不具备骨诱导能力。目的:观察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hBMP-2)基因活化纳米骨浆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和修复骨缺损效果。时间及地点:实验于2006-06/2007-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分子生物中心实验室和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将纳米骨浆与hBMP-2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相复合,形成hBMP-2基因局部释放系统。方法:实验一:昆明种小鼠24只右侧大腿后群肌袋注射纳米骨浆+hBMP-2质粒作为实验侧,其中12只小鼠左侧大腿后群肌袋注射纳米骨浆+空白质粒为对照侧1,另12只左侧注射纳米骨浆为对照侧2。实验二:新西兰白兔54只,其中6只作左桡骨中段骨缺损,不植入材料,为空白对照;另48只制成双侧桡骨中段15mm骨缺损模型,随机分成3组,缺损处分别植入hBMP-2+纳米骨浆、空白质粒+纳米骨浆、纳米骨。主要观察指标:实验一:采用放射学、分子生物学和组织形态学等方法检测成骨基因hBMP-2表达和诱导成骨效应。②实验二:取桡骨标本作影像学检查、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实验一:小鼠术后2,4周实验侧有hBMP-2表达。实验侧术后2周出现大量软骨组织和呈岛状散在分布的骨组织,术后4周可见大量成骨组织,新生骨相互融合生长并形成较为成熟的板层骨和骨小梁结构;对照侧未见骨组织形成。实验侧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侧(P〈0.01)。实验二:术后12周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无愈合,其余3组骨缺损均修复。植入hBMP-2+纳米骨浆组的碱性磷酸酶水平、成骨速度及新生骨力学强度均明显优于植入空白质粒+纳米骨浆或纳米骨组(P〈0.05)。结论:经组织学、影像学及生物力学的综合检测验证,纳米骨浆复合hBMP-2质粒后,具有一定的骨诱导作用,植入体内后成骨速度、质量及力学强度较单纯的纳米骨浆明显增强,能够有效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双基因腺病毒穿梭质粒。方法 对pCU-CAGGS-hVEGF165的目的基因亚克隆并引入新的酶切位点,定向连入腺病毒穿梭载体pShuttle-CMV,将质粒pcDNA3.1-BMP2及pIRES酶切后,将BMP2和IRES片段定向连入pShuttle-CMV-hVEGF165,构建可同时表达两个目的基因重组质粒pShuttle-CMV-hBMP2-IRES-hVEGF165,进行酶切分析及序列测定。结果 酶切分析及核酸序列测定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结论 成功构建了BMP2及VEGF双基因腺病毒穿梭质粒;为联合基因治疗骨缺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随着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应用,股骨假体周围发生骨折的发生率明显上升,为0.1%~3.2%。其中初次髋关节置换术中行人工关节骨水泥型固定者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病率为0.1%~1%,生物型固定者发病率达5.4%;全髋关节翻修术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病率约为4%,骨水泥型固定者发病率为3.6%~6.3%,  相似文献   
39.
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假体初步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接受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髋关节病变12例(18髋)患者,结果发现12名患者(18髋),手术时间为60~90min,出血量100—200ml,术后引流量150~400ml。无脱位、DVT、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认为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的髋关节置换有着良好疗效,同时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特别是对需要接受THA的年轻病例,金属对金属大直径全髋关节假体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0.
寰椎爆裂性骨折也称为Jeffersons骨折,是头部受到垂直方向应力作用的结果,可造成高位颈段脊髓损伤及椎动脉损伤而危及生命.上颈段解剖结构复杂,位置深在,手术具有高难度及高风险性,由于影像学的发展及对该类损伤的深入认识,临床诊断水平有所提高,漏诊率大大降低,认为只要合理及时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自2003年2月至2008年7月我科共收治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2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