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0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目的 利用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研制个体化导板,初步探讨其应用于肩关节周围穿刺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需要行肩关节穿刺的9例患者(男4例,女5例;年龄39~62岁,平均56.8岁)的9侧关节(左侧3例,右侧6例;关节腔8例,肱骨近端1例)的薄层CT扫描数据在Mimics15.0软件中进行三维建模,把重建出来的模型导入Geomagic Studio和Geomagic Spark进行反求及正向设计,经3D打印技术制作出经皮导板,在体外模拟穿刺,明确进针方位后,对9例患者精准定位,穿刺活检,并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证实穿刺是否成功. 结果 经过穿刺前在患者骨骼模型及穿刺术的验证,应用数字化个性3D打印定制经皮导板对9患者导向下穿刺全部成功,进针方位均与术前设计的虚拟方案一致,无穿刺失败,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症状. 结论 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制作的个性定制经皮导板可以实现肩关节周围的精准穿刺.  相似文献   
172.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是否进行髌骨置换对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笔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骨科2011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93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髌骨置换组43例和未置换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的相关指标变化差异。结果术前髌骨置换组与非置换组的膝关节K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Feller评分差异不显著( P>0.05);术后第3、6、12个月髌骨置换组膝关节KSS评分、Feller评分显著高于非置换组(P<0.05);术前髌骨置换组与非置换组的膝关节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第3、6、12个月髌骨置换组膝关节VAS评分显著低于非置换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胫股角,髌韧带比值,关节活动度ROM屈、伸值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 P>0.05);术后第12个月两组患者的胫股角、髌韧带比值,关节活动度ROM屈、伸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好转( 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进行髌骨置换对改善膝关节功能评分、髌骨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均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3.
目的 比较自制含万古霉素的骨水泥占位器和Link感染治疗型占位器的疗效,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Ⅱ期翻修中占位器的选择.方法 2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年龄32~82岁,平均69.5岁.彻底清创、取出假体后,14例置入含万古霉素的骨水泥占位器,12例采用Link感染治疗型占位器.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2周后,改为口服抗生素6周;术后定期复查血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Ⅱ期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手术前、后以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6例患者在彻底清创、取出假体、自制含万古霉素的骨水泥占位器或Link感染治疗型占位器置入后,伤口均Ⅰ期愈合.Ⅱ期翻修手术间隔时间平均5.2个月(3~11.5个月),翻修术后随访平均20.8个月(12~33个月),未出现感染复发征象.Harris髋关节评分Ⅰ期术前平均27.9分,Ⅱ期术前平均52.9分,最后随访时平均83.6分(P<0.05).含万古霉素骨水泥占位器患者Ⅱ期术前有1例断裂,Link感染治疗型占位器患者Ⅱ期术前无断裂.结论 (1)Ⅱ期翻修术具有感染清除率高、缓解疼痛、有效保留关节功能等优点,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2)使用自制含万古霉素的骨水泥占位器和Link感染治疗型占位器,均能有效感染控制和恢复部分患肢功能;(3)Link感染治疗型占位器术中操作简便,治疗间歇期患肢功能恢复较好,但置管易堵,不能长期缓释抗生素,费用较高,适用于体质较好、感染不严重、两次手术间隔期患肢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4.
背景:前期实验构建了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双基因活化纳米骨浆。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双基因活化纳米骨浆在动物体内成骨的基因表达和骨形成效果。 方法:取昆明小鼠24只,在其中12只右侧大腿后群肌袋内注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纳米骨浆,左侧大腿后群肌袋内注入空白质粒+纳米骨浆或纳米骨浆;在剩余12只小鼠右侧大腿后群肌袋内注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骨浆,左侧大腿后群肌袋内注入空白质粒+纳米骨浆或纳米骨浆。术后2,4周取材作影像学检查、组织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结果与结论:术后各时间点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纳米骨浆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骨浆组均有骨样组织形成;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纳米骨浆组局部有明显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mRNA表达,并且碱性磷酸酶水平、成骨速度及新生骨量明显优于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骨浆组(P 〈 0.05);空白质粒+纳米骨浆组、纳米骨浆组无明显成骨表现。表明纳米骨浆经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质粒或骨形态发生蛋白2质粒活化后,在体内具有了一定的成骨能力,且前者在成骨速度和质量方面较后者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75.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中行髋臼原位重建及高髋关节中心技术治疗Crowe 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于我科行THA治疗Crowe Ⅱ、Ⅲ型DDH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Tonnis Ⅲ期)的3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髋臼重建方式分组:其中髋臼原位重建组17例,高髋关节中心重建组20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Harris评分、影像学假体松动率。结果 37例病人平均随访41个月(25~63个月)。髋臼原位重建组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分别为(119±16) min、(413±36) ml,高髋关节中心重建组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分别为(92±21) min、(389±44) m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561,P=0.021;t=0.682,P=0.231)。两组术后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但两组间术前及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髋臼原位重建组中有2例少量植骨吸收,两组随访未见影像学假体松动。结论 高髋关节中心技术的手术时间较髋臼原位重建更短,两种技术治疗Crowe Ⅱ、Ⅲ型DDH的中期临床疗效较好,均可显著恢复病人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6.
李波  丁一  罗春山  田晓滨  张一 《山东医药》2008,48(14):37-38
选择80只成年家兔制作椎板切除模型,在椎板缺损处分别覆盖等渗盐水、钛网、几丁糖以及几丁糖加钛网,分别于2、4、8周电镜与光镜下观察瘢痕形态学的改变。发现对照组瘢痕日趋明显,钛网组可减轻硬膜周围的瘢痕包裹,有效的隔绝周围瘢痕组织与硬脊膜,几丁糖组有明确的抗瘢痕粘连、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几丁糖加钛网组能有效地立体抑制硬膜周围瘢痕的增生。认为几丁糖加钛网能有效地从立体上抑制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周围的瘢痕粘连。  相似文献   
177.
周建鸿  田晓滨 《贵州医药》2004,28(7):632-632
外伤性寰枢椎脱位,导致上颈椎不稳,可出现脊髓受压,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由于对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危险性高,以往多采用颅骨牵引,颈围领固定等保守治疗。我们于2003年3~9月共收治6例寰枢椎脱位患者,全部采用APOfix后路固定,椎板间植骨融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8.
王远政  田晓滨  刘洋  李波  孙立  张一  田家亮 《贵州医药》2012,36(10):869-872
目的通过对贵州地区大样本成人下颈椎椎弓根的解剖学观察,为后路经椎弓根置钉技术提供临床相关解剖学参数。方法在我院门诊对排除颈椎骨质破坏性疾病的本地区成人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进行颈椎薄层CT扫描,收集图像原始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行三维重建,并利用其软件功能在三维重建图像上测量经椎弓根置钉的相关解剖学参数,包括C3-7椎弓根最窄处的高度、宽度,椎弓根通道长度(轴线长度),椎弓根内倾角及头倾角。结果通过100例成人活体下颈椎CT图像重建测量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下颈椎椎弓根最窄处的高度大于宽度,C3-7平均椎弓根高度为7.24~7.42mm,平均椎弓根宽度为4.94~7.11mm,平均椎弓根轴线长度为31.98~34.01mm,椎弓根外倾角平均值分别为C346.3°、C447.2°、C548.8°、C640.1°、C737.5°,椎弓根头倾角平均值分别为C311.2°、C46.8°、C5-1.8°、C6-6.9°、C7-10.8°。结论大样本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相关参数CT测量对该术的临床运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发现椎弓根形态个体差异大,术前必须制定个体化置钉参数。  相似文献   
179.
贵州省首例人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控制人禽流感在医院诊疗救治过程中的传播,预防医院感染的暴发.方法 完善制度,严格防护、规范医疗废物,加强医院环境清洁消毒、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和督查等措施.结果 重症监护病房两次环境卫生及消毒灭菌效果采样监测共86份、消毒液浓度监测共11份,合格率均100.0%,在救治人禽流感期间无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等综合性预防控制,可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0.
寰枢椎病变以外伤、类风湿性病变等引起较多,其共同结局是导致枕颈部不稳,引起脑干或高位颈髓受压、损伤,出现锥体束征等症状。因颈髓的致压物主要来自前方,故常采用经口咽途径治疗;该治疗途径具有显露容易,能直接解除病灶或致压物的特点。我科自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采用此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