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0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类风湿关节炎、老年性骨关节炎所致膝部疾患临床上并不少见,患者病情发展到后期,多出现关节软骨的广泛破坏,软骨下骨质外露,关节间隙狭窄,关节畸形,疼痛严重,功能障碍,保守治疗或一般手术难以达到满意效果。作者于2000年8月至2001年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中心进修期间,参加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20例(28膝),所用假体为不保留后交叉韧带的后方稳定型( IB—Ⅱ型,Insall Burnstein Ⅱ型)假体,患者术后2周拆线并出院。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20例患者男8例,女12…  相似文献   
162.
赵筑川  李波  田晓滨 《贵州医药》2001,25(4):333-334
颈椎前路AO带锁钢板是在普通“H”型钢板螺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颈前路内固定技术 ,自 90年代初由AO组织设计应用以来取得了显著疗效。我科从 1999年 10月以来应用该项技术治疗 7例患者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7例中男性 6例 ,女 1例 ;年龄 2 3~ 4 8岁 ,平均 37岁。其中颈椎外伤 5例 (包括新鲜骨折 3例 ,陈旧骨折 2例 ) ,颈椎病 2例。固定节段C4~ 65例 ,C5~ 72例。1 2 内固定材料AO带锁钢板由钛合金材料制成 ,长 2 3~ 59mm ,宽 18mm ,厚 2mm。固定螺钉长 14mm ,直径 3 5mm ,锁定螺钉长 5mm。钢板…  相似文献   
163.
陈旧性寰枢脱位伴有脊髓压迫症临床不少见,按常规行颅骨牵引,后路减压内固定,通常不能使复位满意,脊髓压迫症状也难得以缓解。我院于2004年6月对1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伴有脊髓压迫症的患者行经口咽前、后路二期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4.
赵筑川  田晓滨  李波  彭智 《贵州医药》2005,29(6):514-516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在治疗短节段颈椎病方面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对多节段颈椎病前路次全切除减压、骨块植骨融合术争议较多,主要问题是植骨块易产生吸收、塌陷,植骨融合失败率较高。我科于2002年以来对3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支撑植骨融合加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5.
张一  田晓滨 《贵州医药》2005,29(6):569-573
在腰椎手术以后,持续的或再次复发的疼痛或神经功能障碍被称为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FBSS)。FBSS的病因有蛛网膜炎、硬膜外瘢痕的粘连、椎管狭窄、腰椎不稳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硬膜外的瘢痕粘连。瘢痕的粘连收缩会牵拉硬膜和神经根,限制其活动,被瘢痕包绕的神经根受到非正常的牵拉和挤压,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动脉供血、静脉回流受影响,神经根和背侧神经节对机械压迫很敏感,会产生一系列症状,  相似文献   
166.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较常见的骨肿瘤。近几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其属性在良、恶之间,视为一种潜在恶性肿瘤。临床、X线和病理三结合是诊断骨巨细胞瘤的依据,同时也是估计预后的有效方法。本文就1975年以来我科收治的经X线、病理证实,随访资料完整的27例进行分析,讨论骨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与疗效之关系。临床资料一、性别、年龄:男14例,女13例,男、女之此为1.07:1;18~40岁为发病高峰期,共18例,占66.6%。二、发病部位:股骨下端7例(25.9%),  相似文献   
167.
田晓滨  张美心 《贵州医药》1996,20(6):359-360
我科自1987年12月以来,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18例,其中520例合并神经很管狭窄,占72.4%;再手术22例(3.06%)中,神’经很管狭窄末解除或未完全解除者有15例。本文就再手术中所见结合随访结果,谈谈神经很管狭窄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的关系。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2例再手术患者中,15例系神经很管狭窄未解除或未完全解除。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川~64岁,平均37.2岁;再手术间隔2月~2年8个月,平均1年2个月。1.2术中情况:15例患者均是神经很管狭窄未解除或未完全解除,神经很仍被卡压(侧隐窝狭窄12例,腰椎间…  相似文献   
168.
目的通过16例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了解其疗效。方法用膝关节髌骨内侧切开方法完成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核心是不损伤股四头肌,必须不以任何方式破坏伸膝装置,本组病例平均切口长度9.5 cm。结果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在出血量、术后功能恢复等方面有较多优点。结论微创技术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能减少病人的创伤,加速了患者术后的康复,较快恢复膝关节功能,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在具备较丰富全膝关节置换技术的基础上该术式的适应症是可以适当扩大的。  相似文献   
169.
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波  罗春山  赵筑川  田晓滨  彭智 《江苏医药》2007,33(7):745-745,I0001
我院2002年6月~2006年6月对47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应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或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0.
目的: 对比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前外侧入路(anterolateral approach, A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了解两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治疗的5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25例 25髋行直接前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DAA-THA), 其中男16例 16髋,女9例 9 髋,平均年龄(62±2)岁(48~76岁), 疾病组成为髋关节骨关节炎11 例 11 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Ⅲ~Ⅳ期)10 例 10 髋和髋臼发育不良(Crowe 2型)4例4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23.26 ±4.95) kg/m 2(19.6~29.5 kg/m 2),术前 Harris 评分 (33.4 ±15.5)分 (17.9~48.9分);同期 25例 25 髋行前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ALA-THA),其中男 18例 18髋,女7例7髋,平均年龄(59±3)岁(43~72岁),疾病组成为髋关节骨关节炎 10 例 10 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Ⅲ~Ⅳ期)12 例 12 髋和髋臼发育不良(Crowe 2型)3例3髋, BMI 为(25.35±5.8) kg/m 2 (18.2~29.8 kg/m 2),术前 Harris 评分 (38.6±16.7)分(23.1~56.5分)。分别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 手术时间:DAA组(108.33±18.5) min(98~135 min),ALA组(103.26±15.5) min,(85~116 min),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DAA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10.3±1.75) cm(8.7~12.2 cm),ALA 组平均切口长度(9.6±1.65) cm(7.9~11.2 cm), 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DAA 组(210±135) mL(130~400 mL),ALA 组(230±145) mL(160~450 mL),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平均时间 6 个月(6~12个月),术后 3 个月 Harris 评分,DAA组(88.7±9.05)分(79.1~97.2)分,ALA 组(86.5±7.75)分(77.9~93.4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Harris 评分,DAA 组(93.5±5.85)分(87.4~99.1分),ALA 组(90.9±5.15)分(86.9~97.2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A组术后早期随访患者髋关节的外展肌力、步态较 DAA 组差。结论: 直接前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与前外侧常规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均可取得较好的早期疗效,但直接前入路早期步态更优于前外侧常规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