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43篇
药学   44篇
  3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刘琳娟  王慧玲  王菲菲 《安徽医药》2019,23(8):1657-1659
目的 分析孕产妇发生产后出血(PPH)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将延安市人民医院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2 038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PPH量>500 mL的产妇为PPH组,匹配PPH组产妇一般情况的同期相同数量未发生PPH的产妇为对照组。对PPH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2 038例产妇中,PPH共60例,其发生率为2.94%。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年龄、孕产史、流产史、孕前体质指数(BMI)、胎位不正、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宫内窘迫、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IP)及新生儿性别等与PPH均无显著相关性(χ2 =1.03、0.76、0.64、0.78、0.01、0.04、0.01、0.02、0.98,均P>0.05),而分娩方式、疤痕子宫、妊娠时限、贫血、胎盘前置、产程情况、胎盘因素及新生儿体质量均与PPH密切相关(χ2 =6.57、7.04、5.89、12.34、7.09、14.07、5.78、6.43,均P<0.05)。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影响PPH的相关因素主要有疤痕子宫(OR=6.30,95%CI:3.30~12.02)、产程情况(OR=10.70,95%CI:4.26~26.88)、贫血(OR=6.55,95%CI:1.06~36.77)、胎盘因素(OR=5.53,95%CI:2.73~11.20)和胎盘前置(OR=3.86,95%CI:1.63~9.14)。结论 产妇发生PPH是不同影响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疤痕子宫、产程延长、贫血、胎盘因素及胎盘前置等,为降低PPH的发生,应针对伴有以上高危因素的产妇及时采取有效、综合性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大气PM2.5对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的毒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PM25及其组分对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的毒性及其剂量-反应关系.方法对出生24 h的SD大鼠的乳鼠分离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以不同浓度(0.1、1.0、10.0、20.0、30.0、100.0、200.0μg/ml)的PM25全颗粒物及其水溶性提取物、有机提取物染毒24h,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存活率,并观察染毒对心肌细胞搏动的影响.结果0.1、1.0、10.0μg/ml的全颗粒物、水溶性提取物和有机提取物染毒时,心肌细胞存活率均随染毒浓度升高而上升,在10.0μg/ml时达到最高,随后,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有机提取物的毒性明显高于水溶性提取物,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随染毒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结论以细胞存活率为指标,观察到PM25及其组分对心肌细胞的hormesis效应;PM25及其组分还可抑制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药鲜药保健品产业发展,本研究拟选取中国—东盟共有的传统药物作为原料药材,以鲜药为应用形式,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探讨中药鲜药保健品产业发展策略。发展中国—东盟中药鲜药保健品产业,既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又具有实践的可行性。本研究制定了实施策略和具体的实施办法,以期能为产业实际提供指导,对促进中药鲜药保健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核磁共振(MRI)诊断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及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拟诊为PM/DM的76例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MRI、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肌肉活检检查,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ine phosphkinaes,CK)水平,观察皮肤损害情况;以EMG、肌肉活检、CK、皮肤损害情况联合检查结果为依据,评估MRI诊断PM/DM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观察PM/DM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76例受试者中,综合诊断呈阳性者58例,呈阴性者18例;MRI诊断PM/DM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03%、94.44%、84.21%、97.92%和60.71%。肌肉炎性水肿47例(61.84%)、皮下结缔组织水肿20例(26.32%)、肌筋膜炎32例(42.11%)、脂肪浸润肌肉萎缩5例(6.58%)。结论 MRI诊断PM/DM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图像特点明显,且为无创检查,重复性好,对及早检出病变部位、指导后续病理活检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分析某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HIS系统优化前后1年内的常见差错(指内差)发生率,旨在加强该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差错管理,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查阅某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登记记录,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操作环节、常见差错类型两个角度,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HIS系统优化前后1年内的差错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HIS系统优化后1年内的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在操作环节中,审核差错发生率下降最为明显,减少169例,下降至0.002%;在差错类型中,溶媒调剂错误发生率下降最为明显,减少164例,下降至0.005%。结论 智能化医院信息系统干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差错发生的效果显著,有效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患者肌肉MRI影像表现特点并探讨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PM/DM患者临床资料和肌肉MRI图像,分析其自旋回波序列(T1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短时翻转恢复序列(STIR)成像特点,并结合血清肌酸激酶(CK)、肌电图(EMG)、穿刺活检检查结果和临床诊断结果探讨MRI检查优劣势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MRI检查灵敏度92.22%,明显高于CK、EMG和病理活检(78.89%、71.11%和82.22%,P0.05);PM/DM肌肉炎性水肿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和STIR呈高亮信号;PM/DM肌筋膜炎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和STIR呈带状高亮信号;PM/DM皮下组织水肿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和STIR呈异常高信号;PM/DM肌肉萎缩伴脂肪浸润T1WI、T2WI和STIR示正常信号肌群内出现点状或小片状高信号病灶。结论 PM/DM患者应用MRI检查,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其中T1WI信号可清晰显示脂肪浸润病变,T2WI和STIR成像则对炎性水肿、肌肉萎缩及肌筋膜炎有较高鉴别价值,可用于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前MRI检查在乳腺癌治疗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6例(77个乳腺)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术前均进行了乳腺MRI检查,根据MRI提供的信息制定手术方案并实行手术。结果根据MRI提供的信息,对77个乳腺中的15个实行了保乳手术,62个实行了乳腺全切术;经病理证实MRI诊断了4个假阳性病灶,从而导致本可以保乳的3个乳腺实行了乳腺全切术。结论尽管MRI诊断存在假阳性会导致术式选择不合理,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乳腺癌术前MRI检查能够提供可靠的信息,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应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术前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microRNA(miRNA)及其靶基因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谱差异.方法 利用miRNA表达谱芯片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银屑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BMC差异表达的miRNA,筛选可能核心基因并进行验证.结果 筛选出268个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有10个明显上调,41个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变体位结合徒手旋转胎头在胎方位异常时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5月共202例单胎头位,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无严重合并症、并发症的产妇,将其分为观察组102例,在首次发现胎方位异常时采取改变体位,待宫口开大5~8cm、胎先露在S+1~S+2时进行手转胎头;对照组100例,发现胎方位异常时采取改变体位并严密观察产程进展。结果:观察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产程进展的时间、新生儿窒息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改变体位(产妇向胎儿背反方向侧卧)与徒手旋转胎头可使阴道分娩率明显升高,剖宫产率显著降低,并可使产程进展时间缩短,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