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7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72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0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青年食管癌患者(≤40岁)食管鳞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变化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43例高发区青年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ER和PR表达变化。结果:高发区青年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47%,孕激素受体的阳性率为7%。EP、PR阳性率与组织分化程度、性别、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食管癌高发区青年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有较高的ER表达,而PR阳性表达明显低于ER,提示ER变化是青年食管癌患者频发的分子事件,进一步了解血清和组织雌、孕激素水平和ER的变化关系,将有助于加深对食管癌变机制的了解。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PLCE1基因多态性rs2274223位点与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 673例患者(汉族)和11 013例正常者PLCE1基因多态性rs2274223位点基因分型资料(基因分型采用Sequenom芯片),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间PLCE1基因多态性rs2274223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GG基因型是ESCC的遗传危险因子。rs2274223在吸烟/不吸烟、饮酒/不饮酒及各级BMI人群中都与ESCC有相关性(P<0.05),但吸烟、饮酒、BMI对rs2274223的效应无明显影响。结论 PLCE1基因多态性、rs2274223遗传多态性与ESCC的易感性相关,但与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3.
贲门癌癌旁组织肠上皮化生检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贲门癌(GCA)癌旁肠上皮化生(IM)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特征及其与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爱显蓝-雪夫试剂染色和高铁二胺-爱显蓝染色2种方法分析408例河南GCA高发区GCA癌旁组织IM的分布特征.结果:GCA癌旁IM的检出率为32%(130/408),Ⅰ、Ⅱ和Ⅲ型IM所占比例分别为65%、16%和19%,Ⅰ型多于其他2型(x2=86.146,P<0.05).IM伴不典型增生的比例(88%)高于伴慢性浅表性胃炎(13%)和慢性萎缩性胃炎(30%)(P<0.05).结论:GCA癌旁IM的发生率随癌前病变的加重逐渐升高,提示其可能是一种重要的GCA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34.
为探讨细胞凋谢与细胞增生在食管癌变过程中变化的关系,计数194例食管粘膜活检组织切片单位面积(mm2)中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阳性细胞数和凋谢细胞数,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食管正常上皮,PCNA免疫阳性细胞数量低,从食管正常上皮到基底细胞增生,PCNA免疫阳性细胞数稍有升高,到间变时明显升高,到癌时升高最显著,为正常上皮的近7倍(P<0.01)。在各级病变组织中,凋谢细胞数较低,在正常上皮中更低。随病变加重(基底细胞增生→间变→癌),单位面积凋谢细胞数均逐渐升高(P<0.01)。细胞凋谢指数与细胞增生指标PCNA呈显著正相关(r=0.363,P<0.01)。提示:细胞凋谢不仅可以反映食管癌变过程中上皮细胞的死亡状况,而且能反映细胞增生状况。  相似文献   
35.
采用CAS200细胞成象分析仪,免疫组织化学,形态学测量以及组织病理学技术,对食管癌高发区人群食管上皮固有膜血管乳头增生状况(乳头的数目和高度增加),乳头区和非乳头区细胞的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和P53肿瘤抑制基因蛋白聚集,以及上皮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在食管癌变中的意义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食管上皮从正常到增生和间变的进行性发展,食管固有膜血管乳头数目增多,乳头高度增加,乳头区细胞的PCNA表达升高。轻度增生的病变,P53蛋白聚集多发生在乳头区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分布也与病变的进展程度有关。结果提示乳头区增生细胞可能是食管上皮最早发生癌变的部位;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能是机体对细胞增生的一种保护反应。  相似文献   
36.
王海燕  王立东 《山东医药》2010,50(37):71-72
目的 比较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贲门腺癌(GCA)患者的家族史,揭示遗传因素对ESCC、GCA患者的影响.方法 调查ESCC、GCA高发区ESCC、GCA患者的家族史及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ESCC、GCA家族史阳性和阴性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SCC患者家族史阳性与阴性者比较,阳性者以低分化癌和临床Ⅳ期为主;GCA患者家族史阳性与阴性者比较,阳性者以中分化癌和临床Ⅲ期为主.结论 在环境因素一致的情况下,有家族史遗传背景的ESCC、GCA患者肿瘤恶性程度高.  相似文献   
37.
C型利钠肽(CNP)、脑型利钠肽(BNP)具有强大扩血管、利尿利钠作用,临床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的血浆CNP、BNP发生改变,并认为其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 :通过分析河南辉县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ABO血型分布以及全血细胞的变化特征 ,进一步了解这些变化与食管和贲门癌的关系。方法 :统计辉县市人民医院 17年间 (1987~ 2 0 0 3 )食管和贲门癌收治记录 ,分析比较食管和贲门癌患者各血型的分布情况以及各种血细胞数量的差异。结果 :食管癌患者中 ,男女均为B型血比例最高 ,分别占 3 8. 6%和 3 4. 7% ;贲门癌男性患者中 ,O型血所占比例最高(3 9 .6% ) ;贲门癌女性患者中 ,B型血 (4 6. 7% )所占比例远高于其它血型 ;而AB血型的人在食管和贲门癌中所占的比例都最低 (7. 7%V S 13 .2 % )。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血细胞降低改变 ,贲门癌患者红细胞降低最明显 (男 :5 0 % ,女 :5 6% ) ,类似的情况还见于血红蛋白。贲门癌患者淋巴细胞降低的检出率高于食管癌患者。贲门癌患者贫血和淋巴细胞降低明显 ,其临床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B型血患食管癌的风险较大 ,O型血的男性和B型血的女性患贲门癌的风险较大 ,而AB型患食管和贲门癌的风险均较低。而外周血各项常规指标的变化与食管和贲门癌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9.
近年来西方国家食管贲门交界部腺癌的发病率显著升高。研究认为,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最重要的癌前病变。准确的早期诊断和有效随访是提高Barrett食管患者生存率的重要环节。目前对Barrett食管的诊断主要依靠内镜和病理,即内镜下任何长度的食管黏膜出现柱状上皮样改变并经病理确诊为特异性肠化上皮。但由于早期病灶的微小性和局灶性,内镜下准确的识别特异性肠化上皮及不典型增生在临床上仍比较困难。亚甲蓝染色内镜利用亚甲蓝可以被吸收活跃的细胞吸收着色的原理,通过内镜下喷洒对胃肠道黏膜进行染色,提高内镜对胃肠道黏膜结构的观察能力,有助于内镜医师对肠化上皮的鉴别,但是否可以提高Barrett食管的检出率还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40.
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针灸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3 6例 ,按中医辨证 ,分型施以针灸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均进行胃镜、体表胃电图、胃酸和胃蛋白酶血中胃泌素、血中前列腺素E及胃粘膜胃泌素细胞等理化指标检查。结果 :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的效果 ,显效好转率达 97.2 3 % ,临床症状消失率达 97.0 2 %。治疗后可使患者血中前列腺素E等防御性因子增强 ,使患者从胃内低酸转向正常状态 ,胃动力功能增强 ,胃电图幅值回升 ,并可促使胃泌素释放 ,有利于胃酸的分泌。此外 ,针灸治疗后G细胞数目和形态及胃镜组织活检病理结果也基本恢复至正常状态。结论 :针灸治疗萎缩性胃炎简便经济 ,无副作用 ,见效快 ,疗效肯定 ,可重复性强 ,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