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1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4篇
  1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延误诊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延误诊治相关因素,并加以分析,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1~2004年本科住院130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 I)两组,回顾性分析从发病到就诊(T1)、就诊到再灌注治疗(T2)的时间。调查患者院外延迟和院内延迟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T1和T2都有明显的延误,其中主要是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UAP组T1为(11.6±4.2)d,AM I组T1(3.9±1.2)d,UAP组较AM I组延误的时间更为显著(P<0.05),以症状不典型,对ACS认识不足为主。结论:ACS患者存在延误诊治现象,其中主要是院外因素,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开辟ACS患者绿色生命通道是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联合使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5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26例,予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离子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血小板药物和调脂治疗;联合治疗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组治疗时间4周,观察2组症状、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在缺血发作次数、S-T段最大下降幅度、总缺血时间减少指标上联合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显效率更高、疗效更好,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更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曲美他嗪和美托洛尔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5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6例,予硝酸酯类、钙离子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荆、抗血小板药物和调脂治疗;联合治疗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和美托洛尔治疗,两组治疗时间4周,观察两组症状、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在缺血发作次数、S—T段最大下降幅度、总缺血时问减少指标上联合治疗组比常规组显效率更高、疗效更好,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曲美他嗪和美托洛尔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更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4.
白细胞单采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细胞单采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对21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前应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白细胞单采治疗,并分析其疗效。结果21例患者中20例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肝脾缩小,外周血白细胞数显著下降,有效率这95.2%。结论白细胞单采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临床症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5.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急性脑梗死44例(发病时间〈6h)随机分为溶桎组21例,对照组23例。溶栓组用rt-PA0.9mg/kg,先于2min内静脉注射rt-PA 8mg,再将余量于1h内静脉泵输入;对照组不使用rt-PA。两组其他治疗均相同。评定指标包括:治疗前,治疗后6h、24h、7d、30d、90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治疗前,治疗后90d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30d脑出血率、病死率。结果 溶栓组溶栓后6h、24h、7d、30d、90d CSS为15.38、13.24、9.30、7.40、5.00;90d总显效率为76.19%;90d Barthel指数评分为95~100分者占57.14%;脑出血率为9.52%;病死率为4.76%。对照组治疗后6h、24h、7d、30d、90d CSS为20.65、18.78、14.90、13.00、11.95;90d总显效率为30.43%;90d Barthel指数评分为95~100分者占21.74%;无颅内出血;病死率为8.69%。溶栓组CS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6.
为了观察5-羟色胺(5-HT)样、P物质(SP)样、亮氨酸-脑啡肽(L-ENK)样、γ-氨基丁酸(GABA)样和甘氨酸(Gly)样阳性终末与脑干面口部运动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间的突触联系,用HRP逆行追踪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双标技术,在电镜下对5-HT样、SP样、L-ENK样、GABA样和Gly样阳性终末与HRP逆标面口部运动神经元间的突触联系进行了观察。5-HT样、SP样、L-ENK样、GABA样和Gly样阳性终末在脑干面口部运动核内呈均匀分布,没有区域特异性。将HRP注入面口部肌肉或相应的周围神经后,HRP逆标神经元见于脑干运动核不同部位内支配相应肌肉的运动神经元。5-HT样、SP样和L-ENK样阳性终末主要与HRP逆标运动神经元的树突形成非对称性的轴-树突触;GABA样和Gly样阳性终末则主要与HRP逆标运动神经元的树突形成对称性的轴-树突触;偶见上述阳性轴突终末与HRP逆标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形成轴-体突触。结果提示:主要来自脑干运动前神经元的5-HT样、SP样和L-ENK样阳性终末及GABA样和Gly样阳性终末可能分别对脑干运动神经元发挥兴奋性或抑制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7.
大鼠大脑皮层-尾壳核和尾壳核-黑质间的往返定位投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霍乱毒素B亚单位(CB)追踪法系统地研究了大鼠大脑皮层与尾壳核和尾壳核与黑质之间的定位投射。将CB分别泳入尾壳核不同节段的不同区域后,大脑皮层内的逆标胞体和顺标终末主要见于额叶1区和2区、顶叶1区和2区以及颗粒岛皮质;黑质内的顺标终末主要见于网状带的不同部位,而逆标胞体则主要见于致密带和腹侧被盖区。本研究结果说明在大鼠大脑皮层-尾壳核和尾壳核-黑质之间存在着且有点对点定位特征的往返联系。这种定位投射对躯体运动的精细调节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68.
廖衡  王智明  王文  陈涛  武胜昔  李云庆 《医学争鸣》2006,27(24):2297-2299
目的:观察向小鼠小脑皮层投射的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在脑干内的分布.方法:四甲基罗达明(TMR)逆行追踪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方法,结果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将TMR注入小脑皮层后,TMR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三叉神经脊束核(SP5),前庭上核(SuVe),前庭脊核(SpVe),前庭内侧核(MVe),前庭外侧核(LVe),耳蜗腹侧核(VC),耳蜗背侧核(DC),外侧上橄榄核(LSO),下橄榄主核(IOPr),下橄榄内侧核(IOM),下橄榄背侧核(IOD);GFP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SuVe,MVe,LVe,DC,LSO,VC,SP5,SpVe,IOPr,小细胞网状核(PCRt),巨细胞网状核(Gi),在IOM和IOD内也能见到一些GFP阳性神经元;TMR/GFP双标神经元主要位于SuVe,MVe,LVe,DC,VC,SP5,SpVe,IOPr,在LSO,IOM和IOD内也能见到一些TMR/GFP双标神经元.结论:向小脑皮层投射的GABA能神经元在脑干内的分布比较广泛,它们可能参与了小脑对运动的调控.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瓣修复重建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经验。方法以颏下动静脉为血管蒂,形成颏下岛状瓣,带蒂移位,修复由于肿瘤切除或外伤所致的口腔颌面部缺损,观察近期的临床效果。结果12例颌面部缺损的患者,采用颏下岛状瓣最大面积为8.0cm×4.0cm,最小面积为4.0cm×2.5cm。随访3~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供区瘢痕轻微,功能与外观满意。结论颏下岛状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具有操作方便,成活率高等特点,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一种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在抢救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非X线透视下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起搏成功率、起搏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35例患者均右心室起搏成功,从开始穿刺到成功起搏所需时间均≤15 min。所有病例在成功起搏后血流动力明显改善,治疗原发病后心律失常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床旁临时起搏术在抢救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中疗效确切,是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或心搏骤停的重要抢救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