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134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 调查外科手术前、后口腔鳞癌病变区菌群分布,探讨外科手术对口腔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病检确诊需行常规联合根治术的口腔鳞癌患者42名,分别于手术前和术后14天检测病变区的细菌总量、各菌种的检出率及构成比。结果 术前口腔鳞癌病变区细菌构成比链球菌属为69.15%,奈瑟菌属为6.70%;G^ 厌氧杆菌为4.68%,G^-厌氧杆菌为4.17%,其余各菌种均少于4.07%,术后口腔鳞癌病变区细菌构成比链球菌属为76.99%,普氏菌属为10.93%,G^ 厌氧杆菌为6.30%,其余各菌种均少于3.17%。结论 手术对口腔鳞癌病变区各菌种的构成比无影响。鳞癌病变区细菌手术前、后均以链球菌属为主,同时可查到口腔组织的其它菌种。  相似文献   
52.
目的 通过nm2 3-H1的转化及导入Tca81 1 3细胞株 ,建立稳定、高效、低毒的转染方法 ,观察nm2 3-H1对Tca81 1 3细胞株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基因转化技术 ,制备高纯度的nm2 3-H1真核表达质粒。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 ,完成转染方法的建立。利用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转染前后的nm2 3-H1的蛋白产物核苷二磷酸激酶A (NDPKA)的表达。利用transwell小室和冲刷实验 ,观察转染前后细胞的侵袭、粘附、趋化运动能力的变化。MTT法观察nm2 3-H1对Tca81 1 3化疗敏感性影响。结果 使用重组的pCMV-Neo-Bam真核表达载体 ,将nm2 3-H1转染口腔癌细胞 ,并获得稳定表达。Tca81 1 3细胞株nm2 3-H1基因转染前后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 ,转染后Tca81 1 3细胞侵袭、粘附、趋化运动能力均显著降低 ,转染前后Tca81 1 3细胞株对阿霉素 (ADM)、5-氟尿嘧啶 (5-FU)、甲氨喋呤 (MTX)的化疗敏感性无显著差异 ,转染后Tca81 1 3细胞株对顺铂 (CDDP)明显增敏。结论 nm2 3-H1对Tca81 1 3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nm2 3-H1可能通过特异性地影响细胞内的能量交换过程来达到对CDDP化疗增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3.
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培养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建立稳定的人正常口腔黏膜角化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为进一步采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口腔黏膜组织奠定基础。方法:取3个月唇裂患儿手术多余口腔黏膜,经Dispase及胰蛋白酶消化获取细胞,采用无血清角化细胞培养液进行原代培养,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等细胞定性研究。结果:在0.25×10~2个细胞的低密度接种下,经过20天培养,获得了完全融合成片的口腔黏膜原代细胞,细胞呈铺路石样生长,经鉴定为单一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结论: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经Dispase及胰蛋白酶消化,应用无血清培养液进行培养,可成功培养出人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原代细胞。  相似文献   
54.
腮腺区是口腔颌面部肿瘤发病率较高的部位之一,其肿瘤可来源于腮腺及腮腺周围组织,肿瘤性质有良、恶性之分,此外,腮腺本身或腮腺区淋巴结的炎性病变也时有发生。由于其来源、性质的不同,治疗方法上也有所不同。故术前获正确诊断是非常重要的。现在诊断技术中除病理诊断,常规X线照片外,  相似文献   
55.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大多数以放疗加手术为主,化疗则往往被作为一种姑息治疗手段而用于晚期或其他方法治疗失败的病例,但效果多不满意。考虑到化疗的某些优点,我们自1965年起,采用术前颈外动脉插管化疗加手术的联合方案治疗口腔颌面部癌瘤。本文仅报告1965—1979年5月(主要为1970年以来)四川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对450例口腔颌面部癌瘤病员,进行511例次插管化疗的效果和探讨应用中的某些  相似文献   
56.
舌癌切除后胸大肌肌皮瓣的舌成形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舌癌的治疗目前仍主要采用外科手术切除的方法,不同范围的舌切除将给患者带来程度不等的吞咽、语言、咀嚼等功能障碍,而全舌切除后则使病人的正常生活极其困难。为此我院从1981年开始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为15例舌癌切除病人进行了舌成形术,无论在舌的功能维持或舌的外形恢复都获得较为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7.
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对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PYMAMS)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和兔耳中央动脉的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体外细胞实验中,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PYMAMS、PYM和AMS作用24、48、72、96h后的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动物实验采用区组随机法,于每只兔的双耳分别注射PYM水剂、PYM油剂、PYMAMS油剂。注射后2、7、14、21d,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兔耳中央动脉的组织学变化。结果:体外实验中,PYMAMS和PYM注射剂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内出现空泡,细胞肿胀、变形、坏死。但AMS对血管内皮细胞没有损害。而动物实验中,PYM水剂组血管壁和血管内皮细胞无明显改变;PYM油剂注入后2、7d,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细胞内空泡,细胞脱落后有微血栓附着。21d有血管内膜及血管内皮细胞增生;PYMAMS组,注射后2、7d,血管内皮细胞出现肿胀、脱落,小血管远心端可见微球栓塞。注射后14d,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壁增厚,管腔缩小;微球有吸收改变。注射后21d,动脉管壁增生明显,个别细胞核呈分裂像,血管腔出现闭锁,小静脉内膜增生。结论:PYMAMS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的损伤较单一PYM明显。  相似文献   
58.
舌癌颈淋巴清扫术不同术式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舌癌不同颈淋巴清扫术式的疗效,为舌癌颈淋巴清扫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对342例舌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颈淋巴清扫术不同术式的疗效,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 治疗性颈清术212例(222侧),选择性颈清术130例(133侧)。经3年随访,舌癌根治性颈清术、改性根治性颈清术、功能性颈清术、非连续性根治性颈清术和舌骨上清扫术术后颈部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4.8%、7.3%、0、13.6%和40.0%,舌骨上清扫术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术式(P<0.05)。其余各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选择性颈清术术后近1/4病理证实有转移,对于T2期以上患者应考虑选择性颈清扫术。舌骨上清扫术的术后颈部复发率明显地其他术式,临床上应摒弃此术式;改良性根治性颈清术既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又可达到与舌癌根治性颈清术相近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59.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的培养和扩增的研究致力于更有效、更简便的培养方法的探讨,力求获得较为完善的上皮细胞培养体系。该文即从口腔粘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获取原代细胞的方法、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培养环境及方法、新技术及其应用四个方面,对口腔粘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和扩增做了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0.
颌骨肉瘤是颌面部军见的恶性肿瘤,其组织学特征与四肢长骨肉瘤相同,但生物学行为却不同,因此治疗方法和效果也就不同。本文综述颌骨肉瘤与四肢长骨肉瘤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和预后的差异,归纳颌骨肉瘤的生物学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