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134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脂质体-阿霉素系统治疗舌癌及淋巴结转移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聚乙烯己二醇包被脂质体-阿霉素系统(pegylated liposmal doxorubicin,PLD)对舌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灶治疗效果。探讨PLD治疗口腔肿瘤的价值。方法:建立舌癌淋巴转移模型的金黄地鼠70只,分别观察体重,肿瘤体积、脏器转移、外周血药浓度和淋巴结内药物浓度。结果:PLD组的抑癌能力及有效药物浓度,全身反应明显优于阿霉素组。结论:PLD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物系统,在控制口腔癌转移方面具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42.
颌骨中央性血管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颌骨中央性血管瘤 ( central hemangima of thejowe)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发生于颌骨内的血管病变 ,有学者认为来源于骨髓血管 ;也有认为是一种错构病或血管畸形 ;Shira和 Guernsey则认为是一种真性肿瘤 ,起源于原始内皮细胞增殖、分化而形成血管。190 0年 ,Stellmach报道了 111例颌骨中央性血管病的病例 ,以后陆续有临床研究报道 ,国外资料显示 ,中文报道从 1954年开始出现 ,多为少数病例报道。此肿瘤男、女比例约为 2∶ 1,多见于 10~ 19岁年龄段 ,约 2 / 3发生于下颌骨 ,我院从 1971~ 1997年收治的 56例颌骨中央性血管病的患者中 ,发生…  相似文献   
43.
聚乳酸-乙醇酸膜材料在细胞培养液中的降解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的培养筛选合适的载体材料。方法 系列聚乳酸 -乙醇酸 (PLGA)膜置细胞培养液 ,1、2、3、4周后取出 ,观察其质量降解和形态变化。结果 PLGA膜Ⅰ第 1、2周降解慢 ,3、4周时降解加快 ,4周时降解率最高 ;PLGA膜Ⅱ降解速率恒定 ;PLGAⅣ降解最慢。扫描电镜观察 ,PLGA膜Ⅰ、Ⅱ、Ⅲ表面出现大小不等凹陷和空洞。结论 PLGA膜Ⅰ、Ⅱ、Ⅲ可用作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44.
本实验通过定量免疫组化方法 ,研究了舌癌顺铂白蛋白微球栓塞治疗前后肿瘤中血管和增殖细胞的改变及其相互关系 ,发现两者在栓塞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均逐渐减少 ,前者至灌注后四周时已接近正常舌粘膜水平 ,灌注后五周与正常舌膜无显著差异 ,在粘膜下组织中已无法发现 PCNA染色阳性的肿瘤细胞 ,后者至第四周时已接正常舌粘膜水平。两者间变化呈指数曲线正相关关系 ,从而为基于阻断肿瘤血供及药物缓慢持续作用的舌癌含药微球栓塞性化疗提供了实验研究的依据 ,说明将增殖细胞阳性比例作为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5.
目的:建立小鼠舌体移植瘤颈淋巴结转移模型,探讨癌周淋巴管的病理改变与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将U14的腹水瘤细胞移植于昆明小鼠舌体内,分期分批切取舌体组织,改良5’=核苷酸酶组化染色法显示癌周淋巴管。结果:小鼠舌体接种U14肿瘤细胞后颈淋巴结转移率可达70%;U14肿瘤细胞进入淋巴管腔的方式主要有2种,即通过正常管壁开放间隙和造成管壁缺损进入淋巴管腔。  相似文献   
46.
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培养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建立稳定的人正常口腔黏膜角化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为进一步采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口腔黏膜组织奠定基础。方法:取3个月唇裂患儿手术多余口腔黏膜,经Dispase及胰蛋白酶消化获取细胞,采用无血清角化细胞培养液进行原代培养,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等细胞定性研究。结果:在0.25×10~2个细胞的低密度接种下,经过20天培养,获得了完全融合成片的口腔黏膜原代细胞,细胞呈铺路石样生长,经鉴定为单一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结论: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经Dispase及胰蛋白酶消化,应用无血清培养液进行培养,可成功培养出人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原代细胞。  相似文献   
47.
采用自行研制的平均粒径56.3μm的顺铂-白蛋白微球100mg,经舌动脉灌注治疗舌部鳞癌患者11例,临床及病理观察,灌注后4周的病理标本已无癌巢及确切散在癌细胞,灌注后5-6周临床肿瘤创面已消失,但因患侧舌体有纤维组织形成,难于判定肿瘤瘤体变化,通过4例在灌注后未行瘤体切除病例半年以上观察,肿块消失,舌体柔软。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凋亡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6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为恶性组,10例口腔良性肿瘤为良性组,10例正常人牙龈组织作为正常组,观察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凋亡指数(AI)与癌灶内微血管密度(IMVD)的关系.肿瘤癌灶内IMVD的检测采用CD34抗原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凋亡检测采用DNA原位末端标记检测法(TUNEL法).结果 3组IMV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NM分期与IMVD有关;IMVD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的关系.恶性组AI低于正常组及良性组(P<0.01),而正常组与良性组之间差别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与AI有关;颈淋巴结转移与AI无明显相关.结论 口腔鳞状细胞癌的IMVD不仅与肿瘤的TNM分期、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且与其AI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9.
端粒酶催化亚单位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端粒酶催化亚单位转染血管内皮细胞后,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活性的变化。方法 应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UE),ABC法检测内皮细胞CD34表达。脂质体介导内皮细胞转染,MTT法测定细胞代谢活性并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基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端粒重复末端扩增分析法检测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 培养的细胞贴壁后为单层呈铺路石状排列。细胞爬片CD34染色呈阳性,pBABE-HYGRO-hERT转染内皮细胞测定端粒酶活性的吸光度为0.889。MTT实验表明:在各个时间点转染阳性细胞(HC)的吸光值都高于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UE)(P<0.05)。UE与HC的细胞生长曲线形态相似,8 d内HC数量增长了约4倍。在各个时间点:HC较UE细胞数多(P<0.05)。结论 pBABE-HYGRO-hTERT转染内皮细胞后,提高了内皮细胞端粒酶的活性和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50.
目的 研究CD44v6在腺样囊性癌(ACC)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腺样囊性癌侵袭和转移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CD44v6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LsAB法,对本院1996.1~2000.5的51例石蜡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CD44v6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的基底细胞层及近基底1/3的上皮细胞膜上呈阳性表达,上皮表层细胞几乎呈阴性表达。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程度与病理类型、分期和侵袭能力无关,但阳性表达程度以筛状型表达最高,小管型次之,实体型染色较弱,三者中染色较强部位均出现在癌巢周围组织的边缘,对肌肉或神经侵袭较严重的病例,CD44v6染色强阳性。结论 CD44v6的表达在腺样囊性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