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胫骨股骨双隧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采用异体腘绳肌腱胫骨股骨双隧道双束重建ACL的患者18例作为实验组,将同期行单束重建的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术后随访时行三维CT、MRI检查,并按照Lysholm、Irrgang评分及IKDC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Lachman试验对重建后膝关节前向稳定性进行评价,轴移试验时重建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共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1个月(平均9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移植物位置及关节功能良好.实验组Lysholm评分(83.6±9.2)分,Irrgang评分(78.8±8.2)分,IKDC评分活动水平正常者15例(83.3%).Lachman试验检查正常者15例,接近正常者3例;轴移试验检查正常者16例,接近正常者2例.对照组Lysholm评分(83.2±8.8)分,Irrgang评分(77.9±8.3)分.IKDC评分活动水平正常者23例(82.14%),Lachman试验检查正常者及接近正常者分别为23例和4例,异常者1例;轴移试验检查正常及接近正常者分别为22例和5例,异常者1例.结论 异体腘绳肌腱胫骨股骨双隧道双束重建ACL可以明显提高重建后膝关节旋转及内翻稳定性,临床疗效预示其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应用腰大池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5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后应用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过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的好转。引流1周后,患者头痛明显减轻109例,占94.8%;术前有意识障碍59例,有53例意识明显好转,占89.8%;CSF(脑脊液)检查红细胞由(+++)转为(-)时长为7~10d,蛋白定量由升高到恢复正常。以治疗2周界定,出现脑积水12例,出现脑脊液常规检查白细胞增多21例,合并发热3例,颈强直克氏征阳性4例。结论:腰大池引流术安全、可靠、侵袭性小,可缓解症状,减轻继发损害,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能有效防止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3.
钙离子拮抗剂抗大鼠皮瓣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钙离子拮抗剂对大鼠腹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腹壁下动脉岛状皮瓣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应用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Verapamil,Ver)和汉防己甲素(Tetrandcin,Tet)前后,皮瓣脂肪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Ver和Tet可以明显地提高皮瓣的SOD活性和GSH-Px活性,并可显著降低MDA的含量。结论:钙离子拮抗剂能减轻大鼠腹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74.
二次脑损伤对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等二次脑损伤因素对中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中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110例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常严重影响颅脑伤患者的预后,显著增加患者的重残率、植物生存率及病死率(P<0.01)。结论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等二次脑创伤指标,都直接参与了颅脑伤的继发性病理损害。高度重视监测和严重控制这些二次脑创伤指标的变化,对提高颅脑伤救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1986年9~12月收治地方性斑疹伤寒42例,其中并存流行性出血热与地方性斑疹伤寒混合感染14例,为引起重视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4例中男10例,女4例。5岁1例,18~30岁12例,42岁1例。发病至入院4天1例,7天11例,10天2例。14例均有发热(38~40℃)和头痛,眼眶痛10例,腰痛13例,四肢酸痛3例,恶心纳差13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研究分析膝关节胫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诊断结果来确定治疗方法。结论:膝胫侧副韧带完全断裂需要接受手术治疗,通过缝合来对断裂韧带进行修复,采用的修复方式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P物质(substance P,SP)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源性成骨细胞RANKL/OPG表达的影响,从而揭示SP在骨代谢中的作用。方法 20只雄性6w龄SD大鼠制作脊髓损伤模型。3w后测定胫骨骨密度,收集股骨髓腔细胞悬液,MSCs诱导成骨细胞培养至第二代,用10-8mol/L SP进行作用。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进行RANKL和OPG的染色并定量分析;用半定量RT-PCR分析RANKL、OPG、Col1α1、OCN基因的表达变化;用EI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基中RANKL和OPG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3w时SCI组胫骨的骨密度明显低于SHAM组,骨密度的下降既发生在胫骨近端干骺端(-26.3%,P0.05),又发生在胫骨干(-21.2%,P0.05)。通过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显示,SP处理后比不加处理因素的MSCs源性成骨细胞表达RANKL显著增加(P0.05)。SP作用72h后MSCs源性成骨细胞RANKL的表达显著上调(+160.2%,P0.01),OPG的表达显著下调(-45.5%,P0.01),OCN的表达显著下降(-42.9%,P0.01)。结论 SP在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偶联的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既可以对成骨细胞产生直接作用(抑制OCN的基因表达),又可以通过成骨细胞间接的作用于破骨细胞(促进RANKL表达,抑制OPG表达),增强破骨细胞的活性,导致骨吸收和骨形成失衡,最终发生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79.
脊髓损伤大鼠骨组织微环境中RANKL/OPG表达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SCI)大鼠骨组织微环境中RANKL/OPG表达的改变,探讨SCI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20只雄性6wSD大鼠,分为SCI组和Sham组。饲养3w后收集右侧胫骨测定骨密度,左侧胫骨切取后立刻液氮冷冻保存,一部分用于骨组织提取RNA,半定量RT-PCR分析RANKL、OPG、Col1α1、OCN基因的表达变化;另一部分用于酶免疫分析(EIA)方法测量骨组织中RANKL和OPG的含量。结果 3w时SCI组胫骨的骨密度明显低于Sham组,骨密度的下降既发生在胫骨近端干骺端(-26.3%,P0.05),又发生在胫骨干(-21.2%,P0.05)。RT-PCR检测表明,SCI后3w大鼠胫骨近端骨组织微环境中RANKL的表达显著上调(+122.2%,P0.01),OPG(-22.1%,P0.05)和OCN(-25.3%,P0.05)的表达显著下调。RANKL和OPG的表达改变也得到了EIA的证实。结论 SCI时RANKL过表达及OCN和OPG表达下调,提示SCI时易发生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P物质(SP)对脊髓损伤(SCI)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源性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SCI大鼠双侧胫骨、股骨冲洗髓腔后收集细胞悬液,进行骨髓MSCs源性成骨细胞诱导培养。观察SP不同浓度(10^-12、10^-10、10^-8、10^-7、10^-6M)、不同作用时间(1、2、3周)对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观察SP与Spantide(SP抑制剂)、L703606(NK1受体抑制剂)配伍作用后细胞ALP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SP作用后细胞ALP活性均明显降低,10^-8M浓度时最低,P均〈0.05;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ALP活性降低明显,P〈0.05。与SP单独作用比较,SP与Spantide和L703606配伍后细胞ALP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SP通过NK1受体对成骨细胞的分化产生影响;SP抑制成骨细胞的分化,使成熟的成骨细胞减少,可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