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甘淳从事临床、教学、科研30余年,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完善的思维体系,尤其善于运用柴胡舒肝散随证加减治疗肝气郁结诸证,每获良效。本文介绍甘淳运用柴胡舒肝散医案2则及柴胡舒肝散临床心得体会,与同道分享。  相似文献   
102.
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的某些种群引起的原发或继发感染,早期、准确的特异性诊断和抗真菌药物的及时、正确使用,对控制念珠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血清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念珠菌病的检测和实验室研究,其他如傅立叶转换红外微光谱分析、电镜、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及动物接种等方法在念珠菌病诊断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特比萘酚、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浅部皮肤念珠菌病及黏膜念珠菌病已能得到较好的控制.两性霉素B仍是目前治疗深部念珠菌感染的标准用药,临床个体化用药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目前念珠菌病的诊断,以及预防性治疗、经验性治疗及目标治疗等治疗策略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3.
潘炜  陈国富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10):1192-1193
<正>锁骨骨折较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以中段骨折最为多见。传统的治疗手段常常采用非手术治疗方式或克氏针内固定,但对于严重的粉碎性骨折效果不佳,对预后的影响较大。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LCP)采用微创接骨板技术将钢板锁定在骨折两端,钢板与骨膜不接触,最大限度减少对骨折局部血供的损伤,是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4.
正组织胞浆菌病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引起,该病在美国中西部和拉丁美洲流行。既往认为该病在我国为输入性感染。随着医疗水平的改善,越来越多本土感染的组织胞浆菌病病例被报道。以组织胞浆菌菌素皮试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我国存在区域性组织胞浆菌病流行。对现有病例进行检索统计,发现中国报道的300例有较为完整临床资料的组织胞浆菌病患者中有178例明确为本土感染,75%的病例发生在长江流域的9个省市。  相似文献   
105.
1病历摘要患儿男,5岁。因间歇性发热1个月余,头痛、呕吐半个月,于2003年10月25日入住上海长征医院皮肤科治疗。患儿1个月余前因发热用青霉素等药物治疗,体温未控制,时高时低。10月1—24日在外院2次住院治疗,期间出现头痛、呕吐,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为21.3×109/L,中性粒细胞0.34,淋巴细胞0.18,嗜酸性粒细胞0.43,血沉78mm/lh。骨髓穿刺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查血未查到微丝蚴,寄生虫全套检查阴性。胸部X线片示:两肺有感染灶。骨髓、血培养见新生隐球菌生长。腰椎穿剌脑脊液墨汁涂片查到隐球菌,诊断为隐球菌性肺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给予头…  相似文献   
106.
5面部皮炎病人如何选择美容产品,保持皮肤的健康状态?面部皮炎病人由于皮肤反复出现红斑、瘙痒等不适症状,担心用化妆品过敏,往往不敢使用护肤品,甚至在冬季干燥的季节都不用任何保湿产品,这将对皮肤造成更大程度的伤害。合理使用护肤保湿的美容产品,将有利于受损皮肤的快速修复。  相似文献   
107.
新生隐球菌荚膜基因CAP60对菌体荚膜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新生隐球菌荚膜相关基因CAP60对菌体荚膜形成的影响。方法:用PCR方法分离CAP60基因并测序鉴定,将该基因导入转化载体并转化cap60ura^-菌株,乳胶凝集试剂盒筛选转化分子。结果:部分转化子恢复莱膜的表型,表明得到的片段具有荚膜基因功能。结论:荚膜基因对新生隐球菌的荚膜形成都是必须的,缺失其中的任何一个基因都会使新生隐球菌变成无荚膜表型。  相似文献   
108.
2006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新型抗真菌药物——泊沙康唑(Posaconazole)。其化学结构与伊曲康唑同源,通过抑制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而发挥其抗真菌活性,具有抗菌谱广、生物利用度高、耐受性好等特征。1药效学泊沙康唑的抗真菌机制与其他唑类药物类似,通过抑制真菌细胞14α-脱甲基羊毛甾醇酶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克隆新生隐球菌ISC10基因(Meiosis-specific protein required for spore formation)的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从新生隐球菌B3501菌株中分离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获得新生隐球菌ISC10基因,构建pGM-T/ISC10重组载体,测序后与GenBank中ISC10基因(DQ332212)进行同源性比较和序列分析。结果所克隆的基因共编码26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1.65KD,与GenBank中ISC10基因(DQ332212)序列同源性达99.10%,编码的蛋白质在67位氨基酸由Ala(丙氨酸)突变为Pro(脯氨酸),233位氨基酸由Thr(苏氨酸)突变为Ser(丝氨酸)。结论所克隆的基因为新生隐球菌的一个新基因,其相关生物学信息的明确,为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一步深入研究新生隐球菌的感染和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0.
利血平异搏定在淋球菌多重耐药性中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淋病的日渐增多及治疗的人为复杂化,淋球菌耐药株增多,一些复杂的耐药菌株,对壮观霉素也产生了耐药性,寻找有效可行的治疗淋病的方法,已成淋病防治中的必需。材料和方法一、细菌来源WHO标准株,A、B、C、D、E株及临床分离株共30株淋球菌。PPNG(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