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7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306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235篇
预防医学   83篇
药学   61篇
  2篇
中国医学   101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学方法分析辽宁省中老年人口腔卫生和牙周健康状况,为辽宁省中老年人牙周病预防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辽宁省各地区46岁以上中老年人共113人,填写调查问卷,进行牙周专科检查。结果:女性口腔卫生好于男性(P〈0.05);吸烟者口腔卫生较差,牙周破坏较非吸烟者严重(P〈0.01);46~59岁和60岁以上两组口腔卫生无显著差异,但前者附着丧失小于后者(P〈0.05)。结论:中老年人的口腔卫生普遍较差,并且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炎,应从多种途径宣传口腔卫生维护和牙周健康知识,争取让中老年牙周炎患者尽早接受牙周治疗。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伴发冠心病的牙周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2月至2011年9月来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病科就诊的伴发冠心痛(稳定期)的慢性中、重度牙周炎患者40例。对其进行内科维持治疗及牙周基础治疗。分别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对患者行牙周检查,检查指标包括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和龈沟出血指数(SBI),并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IL-8以及血脂水平。结果牙周基础治疗2个月后,患者各牙周检查指标(PD、CAL和Sin)均有好转(P〈0.01);血清IL-8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脂指标中总胆固醇(TC—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降低(P〈0.01、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P〈0.05),甘油三脂(TG—C)水平虽也下降,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改善牙周的炎症状态,并对血清IL-8及血脂水平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4.
目的:比较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 illus actinomycetem com itans,A.a)在不同类型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和颊黏膜中的分布。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 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AgP)、慢性牙周炎患者(CP)、牙周健康者口腔龈下菌斑和颊黏膜中的A.a进行检测,分析该菌分别在两部位的相对含量。结果:AgP组菌斑和颊黏膜样本中A.a阳性检出率均为41.7%,分别高于CP组(菌斑16.7%、颊黏膜10.0%)和牙周健康组(菌斑和颊黏膜均为0%)。AgP组A.a在菌斑和颊黏膜的相对含量分别为38.5%和22.2%,高于CP组(菌斑19%、颊黏膜12.75%)。结论:A.a不仅存在于龈下菌斑中,也能够粘附于颊黏膜;A.a是AgP的主要优势菌也参与了CP的菌群组成。  相似文献   
35.
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三维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dtomographic angiography,3D-CTA)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2003年6月至2005年2月间,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128例患者,在CT平扫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使用GELightspeed pro16层螺旋CT扫描仪行3D-CTA检查(时间在发病后2h到4d)。其中6例在3D-CTA之前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111例在3D-CTA之后行DSA检查。3D-CTA后处理图像与DSA图像由2位放射科医生用双盲法进行分析。结果经3D-CTA和DSA共同证实发现112例患者有130个动脉瘤,动脉瘤大小为1·1~28mm,其中单发动脉瘤97例,多发15例33个动脉瘤(12例2个动脉瘤,3例3个动脉瘤)。在112例动脉瘤患者中,3D-CTA发现111例125个动脉瘤,其中多发12例26个动脉瘤(10例各2个动脉瘤,2例各3个动脉瘤)。在DSA检查的117例中,动脉瘤患者107例(5例未行DSA,3D-CTA后直接手术),DSA发现其中104例122个动脉瘤,显示多发动脉瘤15例(12例2个动脉瘤,3例3个动脉瘤)。112例患者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3D-CTA检查过程中,病情无加重或无其他意外发生。结论3D-CTA对颅内动脉瘤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快捷、经济和相对无创等优点,可以完全替代DSA作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诊断。  相似文献   
36.
腹腔镜微创技术施行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微创技术施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 inal pelvic resection,AP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手术体会。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为1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微创APR根治术。其中男10例,女7例,45~82岁,平均72岁。腹部手术在腹腔镜下完成,会阴部手术按常规手术进行。结果:17例中14例(82.4%)采用完全腹腔镜术式,3例(17.6%)采用腹腔镜辅助术式。手术中均未行盆底腹膜关闭和结肠造口旁间隙关闭。平均手术时间为(166.2±42.7)m in,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早期并发症有会阴部切口感染2例(11.8%),不全性肠梗阻1例(5.9%)。术后随访2~48个月,平均26个月,最长无瘤生存期48个月,造口旁疝1例(5.9%),远处转移1例(5.9%),无局部复发,无戳口和切口肿瘤种植以及肠梗阻发生。结论:腹腔镜微创技术用于APR手术具有患者创伤小的优势;术中造成的系膜裂孔和盆底腹膜均无缝合关闭的必要,但结肠造口必须严密缝合腹膜防止造口旁疝形成;会阴部手术必须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腹腔镜微创技术是APR手术的较好方式。  相似文献   
37.
随着合成毒品的流行及滥用人数的增加,它不仅带来了一系列的公共卫生问题,也影响着使用者的健康.但目前尚无针对合成毒品使用者有效的药物治疗措施,其治疗主要以认知行为治疗等心理行为干预为主.本文旨在对认知行为治疗在合成毒品使用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复方毛冬青注射液中甲基正壬酮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复方毛冬青注射液建立专属性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对甲基正壬酮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HP-1(Aglient 19091z-413,30 m×320μm×0.25μm);氮气为9.23 psi,流量1.8 mL/min;空气400 mL/min;氢气40 mL/min;柱温80℃(2 min)至220℃,升温速率为15℃/min;再升至270℃(13.75 min),升温速率为40℃/min;汽化室240℃;检测室280℃;进样量1μL;检测器为FID。结果:线性范围为1.0~20.0μg/mL,平均回收率为99.05%,RSD=1.29%(n=6)。结论:本法操作简单、可靠、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39.
HPLC法测定复方灵芝颗粒中五味子甲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复方灵芝颗粒中五味子甲素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为:C18柱,(5μm,250×4.6mm),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75∶25),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五味子甲素在0.1608~6.432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7%,RSD=1.02%(n=6)。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建立的定量方法可用于复方灵芝颗粒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在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所致的脑内血肿娃微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破裂性颅内动脉瘤导致的脑内血肿,术前头部CTA检查后行急诊手术治疗的15例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根据CTA不同成像技术显示的检查结果确定手术方案,选择手术入路,行急诊血肿清除术并行动脉瘤夹闭术,对CTA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在术中均被证实为动脉瘤,与头部CTA术前诊断位置基本一致,动脉瘤的大小、生长方向与术前判断的方向基本一致,所有的动脉瘤均予夹闭.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患者的预后,所有患者均门诊和(或)电话随访6—7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GOS2分为2例;GOS3分为2例;GOS4分为6例;GOS5分为5例。结论头部CTA检查能简便、快速地明确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的自发性脑内血肿,可提供直观的三维形态及解剖定位,有利于急诊手术清除血肿及夹闭动脉瘤,对急诊开颅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