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31.
目的本研究对应用纯相β-磷酸三钙(Cerasorb)治疗牙周炎角形骨缺损的疗效进行了观察。方法选择5例牙周炎患者的12处角形骨吸收位点植入纯相β-磷酸三钙,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进行了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及定位根尖片的检查,对各指标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植入骨粉后3个月、6个月,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水平及出血指数均较基线有明显改善(P<0.001),但3个月与6个月各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骨量变化指标在术后6个月时较基线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应用纯相β-磷酸三钙治疗牙周炎角形骨缺损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2.
口服哌力多辅助治疗牙周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口服哌力多辅助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71例中、重度成人牙周炎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试验组患者行牙周基础治疗(口腔卫生宣教、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并口服哌力多,对照组患者只行牙周基础治疗。比较两组PD、AL、BI和松动度。结果 试验组PD、AL、BI和松动度的改善略好于对照组,但两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哌力多在牙周炎治疗中可能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析早产低体重儿(preterm low birth weight, PLBW)母亲唾液中主要牙周致病菌,即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福赛坦氏菌(Tannerella forsythia,Tf)、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检出水平及母亲牙周临床状况,探讨母亲牙周炎致病菌与早产低体重儿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4所医院产后1~1.5年的母亲110人,PLBW组母亲72人,21~39岁,正常出生体重组(normal birth weight,NBW)母亲38人,23~38岁。收集唾液样本,记录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L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 BI)及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 CAL)。用PCR方法检测唾液中的Pg、Tf、Td;根据Pg、Tf、Td检出与否分为Pg、Tf、Td阳性和阴性组。结果:(1)PLBW组和NBW组牙周临床指标及Pg、Tf、Td检出率:PLBW组和NBW组CAL分别为0.18(0.00, 4.97) mm、0.08(0.00,1.81) 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检出率分别为94.4%和78.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f检出率分别为84.7%和94.7%,Td检出率分别为86.1%和89.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Pg、Tf和Td阳性组与阴性组间牙周临床指标、新生儿体重及孕周:Pg阳性组与阴性组间CAL[2.25(0.54,4.00) mm、1.44(0.63,3.80) mm]、PD[(2.47±0.43) mm、(1.94±0.39) mm]、PLI(1.80±0.44、1.36±0.34)、新生儿体重[(2 482.95±813.17) g、(3 425.00±1 024.36) 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f阳性组与阴性组间CAL[0.14(0.00,4.9) mm、0.03(0.00,0.44) mm]、PD[(2.44±0.46) mm、(2.17±0.3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d阳性组和阴性组间PD[(2.44±0.46) mm、(2.14±0.43) mm]和BI(2.31±0.86、1.83±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Tf和Td在两组母亲唾液中检出水平较高,Pg可能与低体重儿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4.
脱矿冻干骨粉与富血小板血浆联合治疗牙周骨下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应用脱矿冻干骨粉(decalcified freeze-dried bone allograft, DFDBA)植骨术以及脱矿冻干骨粉与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联合植骨术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完成牙周基础治疗3个月的12例牙周炎患者(慢性牙周炎9例,侵袭性牙周炎3例)的15处骨下袋(30个位点),其中10处骨下袋(20位点)进行DFDBA植骨术(DFDBA组),另外5处(10个位点)进行DFDBA与PRP联合植骨术(DFDBA+PRP组),术后6个月复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 BI)、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和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 CAL),评价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植骨术的临床疗效差别。结果:DFDBA组术前的平均PI,BI,PD和CAL分别为1.7, 2.7, 6.0 mm和7.0 mm;术后6个月时分别为1.5, 1.8, 3.9 mm和4.4 mm。DFDBA+PRP组术前的平均PI,BI,PD和CAL分别为1.8, 2.9, 6.2 mm和7.1 mm;术后6个月时分别为1.5, 1.7, 3.2 mm和3.6 mm。术后两组PI无明显变化,BI,PD和CAL均比术前明显减少(P<0.01) ,而DFDBA+PRP组PD和CAL的改善优于DFDBA组(P<0.05)。结论:DFDBA植骨术以及DFDBA与PRP联合植骨术治疗牙周骨下袋均有良好临床疗效,而后者的疗效更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35.
社区牙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健康及血糖代谢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社区定期龈上洁治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平行对照、盲法设计,将某社区66名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分为实验组Ⅰ(牙周基础治疗组,22例)、实验组Ⅱ(社区龈上洁治组,19例)及空白对照组(25例),并于基线治疗或检查完成后6周、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复查和复治,比较各组牙周临床指标、血糖代谢水平的变化。结果:Ⅰ、Ⅱ组各项牙周临床指数均较基线显著降低(P<0.05),其中探诊深度分别减少0.71和0.70 mm,显著高于对照组改变0.20 mm(P<0.05)。3组附着水平增加依次为0.86、0.57和0.03 mm,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依次为0.03、0.00、0.00)。Ⅱ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基线显著降低(⊿=1.01%,P=0.03),且与牙龈炎症改善显著相关(r=0.51,P=0.03)。结论:定期龈上洁治能显著改善牙周健康及血糖水平,可用于社区糖尿病患者基本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36.
种植体基台的菌斑牙石分布及菌斑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测了种植体愈合基台表面菌斑牙石的堆积情况,并比较塑料洁治器,单束牙刷,磨光橡皮杯和碳纤头超声洁治器等工具去除菌斑牙石的效果.发现所有基台都有菌斑牙石分布,面积占5.1%-96.7%,均值为48.0%.基台与植入体的接缝处也有大量菌斑.4种方法去除菌斑牙石都有效,碳纤头超声洁治器所需时间是少(P<0.01),去除牙石也最彻底.其它方法处理后基台表面仍可残存牙石.结论:种植体需定期清除菌斑牙石,碳纤头超声洁治器是最适用的专业工具. 相似文献
37.
口腔酸性环境不利于形成牙石及发生牙周病。为探讨影响口腔酸碱环境的主要因素,本实验研究了10例牙周健康的成人唾液及牙菌斑细菌对口腔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唾液沉淀物尤其是牙菌斑中常见29种细菌,通过产生醋酸等有机酸,使pH值下降,其中尤以内氏等3种放线菌降低pH值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8.
口腔酸性环境不利于形成牙石及发生牙周病。为探讨影响口腔酸碱环境的主要因素,本实验研究了10例牙周健康的成人唾液及牙菌斑细菌对口腔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唾液沉淀物尤其是牙菌斑中常见29种细菌,通过产生醋酸等有机酸,使pH值下降,其中尤以内氏等3种放线菌降低pH值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9.
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龈沟液前列腺素E_2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在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起作用,其中前列腺素E2(PGE2)一直受到关注。本研究选取13例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的正畸患者,用PaulGjessing设计的上颌尖牙后移簧(PGCRS)远中移动尖牙,在严格控制口腔卫生的条件下,以滤纸条法取受力前、受力后1小时、24小时及168小时一侧尖牙远中的龈沟液(GCF)。用放射免疫法(RIA)测GCF—PGE2的含量。结果显示受力前即可检出GCF-PGE2,平均为46.739pg/ml。受力后1小时、24小时及168小时分别为126.609、208.878和121.728pg/ml。均较受力前显著增加(P<0.05)。表明牙受力初期GCF-PGE2含量增加,且在24小时达到峰值,提示GCF-PGE2含量增加与牙齿的受力移动有关。GCF-PGE2提供了一种研究人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生化指标变化的活体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0.
硝苯地平致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危险指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北京石景山区人群服用硝苯地平后出现药物性牙龈增生的患病率,并分析其危险指征。方法在北京石景山区进行横向调查,将616例患高血压或冠心病的个体纳入本项研究,其中205例患者服用硝苯地平(nifedipine)≥0.5年,411例未服用钙拮抗剂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了解每例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刷牙出血情况、吸烟、糖尿病及用药情况,临床检查12颗前牙的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同时用照片评价法判断牙龈增生的程度和菌斑指数。以牙龈增生程度≥38.6%作为判断个体牙龈增生的阈值。结果服用硝苯地平的患者牙龈增生的患病率为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仅有SBI是该地区个体出现明显牙龈增生的相关因素(OR=5.92,P=0.001)。结论牙龈炎性反应是药物性牙龈增生的一个重要协同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