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7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口腔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形态、表型,与正常人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15例口腔癌患者(实验组)及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经GMCSF,IL4及TNF-α诱导培养,获取成熟树突状细胞,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CD1a、CD83、CD80、CD86和HLA-DR的表达变化。结果:培养7d后,2组均诱导出典型形态和表型的树突状细胞,实验组CD83、CD1a的表达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CD86、CD80、HLADR表达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经细胞因子诱导培养,能扩增出较大量高纯度并保持功能活性的成熟DC,为进一步开展以DC为基础的生物治疗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口腔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形态、表型和功能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口腔癌患者(实验组)及正常人(对照组)15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GM-CSF,IL-4及TNF-α诱导培养, 获取成熟DC, 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如CD1a,CD83,CD80,CD86和HLA-DR等分子的表达变化,用噻唑蓝(MTT)法检测DC与自体和同种异体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能力. 结果: 正常人及口腔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7 d诱导培养,均诱导出具有典型形态和表型的DC,其中实验组细胞的CD83,CD1a表达率分别为49.3±9.5和48.1±7.3,与对照组两者表达率62.1±7.9和60.2±6.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6,CD80和HLA-DR的表达率分别为85.5±8.7,83.2±8.1和78.3±5.4,与对照组三者表达率89.2±6.7,87.7±7.2和82.3±4.1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DC细胞CD83,CD1a,CD86,CD80和HLA-DR表达的平均荧光指数(MFI)分别为4.80±2.13,3.96±1.15,12.33±6.75,19.63±8.12和39.44±7.9, 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癌患者来源的DC在体外具有诱导同种异体和自体外周血T细胞增殖的能力. 结论: 口腔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可诱导成为具有功能性的成熟DC,该细胞可应用于口腔癌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 SIg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和相互作用。  方法  选取60例原发口腔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20例健康志愿者唾液为正常对照, 用ELISA法检测唾液中的SIgA、IL-6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癌组织中CD1a、CD83、CD80及CD86的表达情况。经病理证实的20例良性肿瘤患者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为对照。  结果  口腔癌患者唾液SIgA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IL-6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二者之间呈负相关(r=-0.993, P < 0.05)。CD1a、CD83、CD80、CD86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对照组织(P < 0.05)。CD80、CD86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无关(P > 0.05), 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 < 0.05)。  结论  唾液SIgA和IL-6含量可以作为口腔癌的辅助诊断指标, IL-6的升高可能是导致SIgA减少的原因之一。口腔癌组织中DC存在免疫缺陷, 对DC表面CD80、CD86的检测有助于评判预后。IL-6可能通过抑制SIgA的生成, 导致DC免疫耐受, 无法激活有效免疫应答, 从而促进口腔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舌下腺混合瘤颌下型1例段玉芹高子彬舌下腺囊肿颌下型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而舌下腺混合瘤颌下型的有关报道及论述极为少见,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58岁,主因发现左颌下肿物半个月收入院。半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左颌下肿物,缓慢增长,无痛。曾应用“青霉...  相似文献   
15.
胸锁乳突肌瓣合并美容处理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腮腺手术,常常有术后局部凹陷及瘢痕畸形,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如何改进手术方法,加强局部美容处理,减少术后的畸形,增加美容效果是我们研究的课题.本文采用胸锁乳突肌瓣合并美容处理对30例腮腺手术进行了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临床对口腔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控制癌变的发展,提高生存率,是口腔癌治疗的趋势。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作为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在机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受到高度关注。本实验采集口腔癌患者外周血,通过体外培养,诱导扩增获取大量具有典型特征的DC,分析其形态及表型特点,以期为口腔癌的生物治疗建立通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手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尽管常规腮腺手术切口原则上选择相对隐蔽,但实际上仍不能避免较明显的"刀口"瘢痕,这给一些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尤其是年轻患者.因此,我们自1996~2004年对60例腮腺手术切口进行改良并辅以美容处理,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近十年来,在腹泻的病原研究中发现,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感染率最高.ETEC菌产生LT(不耐热)和ST(耐热)两种肠毒素,可引起腹泻.目前检测LT的方法很多,有动物试验、免疫学方法、基因探针技术等,1994年本室对常用的平板免疫溶血试验法、家兔肠袢试验法和Biken’s试验法三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 试验菌株系近几年我省从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分离,共256株,其中34株LT阳性株经北京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鉴定证实.6株标准菌株:LT阳性2株,LT—ST阳性2株,LT阴性2株,由北京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相似文献   
20.
微波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5年5月以来应用微波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2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