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杜仲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杜仲含药血清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增殖、成骨分化的影响,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细胞学机制。方法: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杜仲水提物、醇提物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分别灌胃相应药物取含药血清,观察各含药血清对BMSCs的影响,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观察和碱性磷酸酶比活性、骨钙素含量测定。结果: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除空白对照组外均有钙复合物形成,碱性磷酸酶比活性、骨钙素含量空白较对照组高。结论:杜仲有促进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一起流行性感冒暴发的调查处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某高校流行性感冒 (流感 )暴发疫情。 方法 隔离治疗病人并作个案调查。用狗肾传代 (MD CK)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 ;用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进行型别鉴定。对学生进行呼吸道传染病健康教育 ;普服病毒唑 3d ;室内外环境用过氧乙酸消毒 ,每天 2次。 结果 全校在校学生 2 3 94人 ,发病 5 1例 ,罹患率 2 .13 % ;病例集中在某班 ,罹患率 14 .91% (3 4/2 2 8) ,其他班为 0 .78% (17/2 166) (χ2 =197.47,P <0 .0 0 5 ) ,有宿舍聚集性 ;男女发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病毒分离为甲 3型 (H3 N2 )。 结论 该高校流感暴发疫情由甲 3型 (H3 N2 )流感病毒引起 ,由于疫点处理及时 ,未造成疫情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东莞东华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2例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普通肾脏替代疗法,观察组实施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93.55%优于对照组的67.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在肾功能指标和血钾与血钠指标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4.
目的了解郴州市中小学教师超重和肥胖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和控制超重和肥胖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6年910月对郴州市中小学622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身高、体重测量,根据测得的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以BMI≥24判断为超重,BMI≥28判断为肥胖。结果622名中小学教师中,总超重和肥胖率为24.1%(超重率为20.1%,肥胖率为4.0%),总超重肥胖标化率为27.7%(超重标化率23.2%,肥胖率标化为4.5%);男教师超重和肥胖患病率高于女教师;超重和肥胖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不同受教育程度教师超重和肥胖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已婚教师超重和肥胖率高于未婚教师;不同家庭经济收入教师超重和肥胖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经常锻炼身体是超重和肥胖的保护性因素,而年龄、食量大和已婚是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中小学教师超重和肥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控制饮食和体育锻炼为预防和控制超重和肥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5.
选取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腹膜透析中心1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6例患者发生葡萄球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高龄(OR=1.35,95%CI:1.16-7.68,P=0.026),糖尿病(OR=3.34,95%CI:1.90-6.54,P〈0.001),低Hb(OR=1.68,95%CI:1.21-6.48,P=0.022)及低白蛋白血症(OR=1.04,95%CI:1.02-1.07,P=0.036)是葡萄球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6.
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对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检测并比较RA组150例患者(早期RA组62例)、非RA组和健康对照组各100例观察对象的ICTP、ACCP、类风湿因子(RF)。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3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早期RA的诊断价值。结果 ICTP、ACCP、RF在早期RA的诊断中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15 μg/L、27.8 U/L、21.5 IU/ml,灵敏度分别为75.8%、74.2%、69.4%,特异度分别为84.0%、94.0%、68.0%。ICTP和ACCP联合检测诊断早期RA的AUC为0.96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5%、95.0%。早期RA组ICTP、ACCP水平明显高于非RA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RA组ICTP和ACCP的阳性率与病程长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ICTP和ACCP能提高RA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作为RA早期诊断的理想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比较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0例DHS手术治疗和40例骨牵引治疗临床疗效,并进行1~5年的随防.结果:手术组效果较好,与牵引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经Ridit分析,U=2.18,P<0.05).结论:DHS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明显优于骨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58.
5~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习教学计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济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自 1990年起开展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习 ,12年进行了三阶段的工作。第一阶段 :1990~ 1996年 ,在全国较先对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班全体学生集中进行一个月的预防医学实习 ,分别荣获铁道部、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第二阶段 :1997~ 2 0 0 0年 ,主持并园满完成了铁道部课题“临床医学本科生预防医学实习改革研究” ,以合同形式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实习基地 ;第三阶段 :2 0 0 0年 10月~2 0 0 2年 10月 ,主持开展了同济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面向 2 1世纪 5~ 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习改革与…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在未分化关节炎(UA)转化为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对192例UA患者随访12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CTP和CCP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RF.结果 单一检测指标阳性与UA转化为RA的关联强度中以CCP抗体最高,其相对危险度(RR)及95%可信区间为50.52(18.849~135.397);其次是ICTP,其RR及95%可信区间为29.77(12.253~72.348);ICTP和CCP抗体都为阳性的UA转化为RA的转化率为93.33%;ICTP、CCP抗体和RF共3项指标都为阳性的UA转化为RA的转化率为100%.结论 ICTP和CCP抗体的出现是UA患者发生RA的高危因素;ICTP、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阳性对UA向RA分化发展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以降低该病的死亡率。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诊治的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病例,总结其性别、年龄、合并症、感染源、影像学检查结果、细菌学检查结果、治疗手段和治疗结果。结果: 共收集111例患者,平均年龄56.6±12.5岁,男女比为5.9∶1。主要感染源为牙源性感染,其次为腺源性感染。52例(46.8%)患者有合并症,其中以Ⅱ型糖尿病最常见。所有患者均行颈胸部CT检查。主要致病菌为链球菌。所有患者均行全身抗感染治疗和颈部切开排脓,106例患者经颈部切口行上纵隔引流,9例行开胸手术清创引流。死亡率为6.3%。结论: 胸部CT检查是早期诊断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有效手段。早期诊断、有效的抗菌治疗、充分的切口引流及全身支持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