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6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血液及尿液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在老年IgA肾病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和ELISA方法检测研究对象肾脏组织、血液及尿液中TGF-β1和PAI-1水平。结果与老年人和青少年非IgA肾病患者相比,老年IgA肾病患者肾脏组织、血液和尿液中TGF-β1和PAI-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老年IgA肾病患者肾脏组织、血液及尿液中TGF-β1和PAI-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老年IgA肾病患者肾脏组织、血液和尿液中TGF-β1和PAI-1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老年IgA肾病辅助诊断及判断疾病进展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腺腺样囊性癌是发生于涎腺的一种非常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重要特质是嗜神经侵袭,这一特质是其在临床手术中很难被彻底切除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肿瘤细胞的残留易导致肿瘤术后复发,成为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因此,深入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这一特性的分子机制对克服这一难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紊乱程度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综合征(MS)为多种代谢紊乱,除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外,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和内皮功能障碍,另外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增高,提示代谢综合征的本质可能是炎症性反应。笔者拟探讨代谢综合征的内皮功能障碍和相关体液异常,以及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功能与相关体液异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加热对乏氧的人舌癌Tca8113细胞的杀伤力,为热疗联合放化疗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是否给予加热处理分为A组(未加热组)和B组(加热组);根据乏氧时间A,B组又分别分为0,3,6,12,24h5个小组。依此分组,采用台盼蓝染色,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乏氧的人舌癌Tca8113细胞在加热情况下的细胞死亡百分数和DNA降解率。结果 加热可增加乏氧Tca8113细胞的细胞死亡百分数和DNA降解率,杀伤乏氧的肿瘤细胞;随着乏氧时间的延长,加热对Tca8113细胞的杀伤力逐渐增加。结论 热疗与放化疗联合应用将有利于提高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骨关节炎(OA)是中老年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化是OA的主要特征。低氧诱导因子(HIF)是一种细胞在低氧时产生的调节细胞低氧反应基因表达的核转录因子。研究表明,HIF-1α参与了骨关节炎的发病过程。本文就HIF-1α的分子结构、调节及其在OA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造釉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于造釉细胞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尚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对27例造釉细胞癌及随机抽取的30例造釉细胞瘤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7例造釉细胞癌中,19例发生于下颌骨,8例发生于上颌骨,与对照组相比(14:1)差异显著;对26例造釉细胞癌病人随访6-34访年,术后5年生存率为100%。提示上颌骨造釉细胞癌发生的机率比造釉细胞瘤大;造釉细胞癌后预后一般较好,手术后应即时修复颌面部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7.
热化疗对唇癌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热化疗对唇癌患者 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为临床热化疗治疗唇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 0例唇癌患者给予静脉推注平阳霉素 (8mg)、甲氨蝶呤 (2 0 m g)后 ,给予 (4 2 .5± 0 .2 )℃、4 0 min微波热疗。每周两次 ,10次为一疗程。分别于第 1次热化疗前和第 10次热化疗后取患者静脉血 ,并采用 3H-胸腺嘧啶核苷 (3H-Td R)掺入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热化疗前后 T淋巴细胞转化指数和 CD4 + 、CD8+ 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热化疗一个疗程结束后 ,2 0例患者肿瘤全部消退 ,皮肤、粘膜形态恢复。治疗后 T淋巴细胞转化指数高于治疗前(P<0 .0 1)。治疗后 CD4 + T细胞和 CD4 + / CD8+ 比值高于治疗前 (P<0 .0 5 ) ;CD8+ T细胞治疗后低于治疗前 ,但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热化疗可以增强唇癌患者 T淋巴细胞抗肿瘤免疫能力 ,这在热化疗治疗唇癌的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ax基因在热诱导BcaCD885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水浴加温诱导BcaCD885细胞产生凋亡,通过FCM-DNA-抗体检测及RT-PCR技术,观测热诱导颊癌细胞凋亡过程 Bax基因蛋白及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凋亡率与Bax蛋白表达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加热后,细胞BaxmRNA相对量明显升高。结论:高温作为一种外来刺激信号通过上调Bax基因的表达,诱导BcaCD885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液净化对急性毒物、药物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急性毒物或药物中毒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即行血液灌流(HP)或血液灌流(HP)+血液透析(HD)治疗,每例治疗1—4次。结果治愈31例,死亡1例,治愈率97%,神志恢复时间1.5—12小时,平均6小时。结论血液净化是抢救急性中毒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不同时间内脑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变化,探讨NF-κB表达与脑损伤经过时间的关系。方法参照Feeney’s法建立大鼠脑挫伤模型,在伤后1 h、4 h、12 h、48 h、72 h、7 d、14 d,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NF-κB表达量的变化。结果阳性反应细胞集中在挫伤区和脑实质内海马区。NF-κB表达阳性细胞在损伤后1 h出现,4 h~12h即达到高峰,随后阳性反应细胞逐渐减少,7 d仍高于对照组,14 d基本恢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B在脑挫伤后的表达经历了一个先快速增加后又下降到接近正常水平的过程,其表达的时序性变化可望成为法医学脑挫伤的早期鉴定及推断脑损伤时间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