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背景:湿性敷料已获得广泛认可,但通常缺乏抗菌性,其止血和保湿性也存在提升空间。目的:构建羧甲基纤维素钠钙/壳聚糖季铵盐多层膜敷料,评价其理化性能及抗菌、止血、促进细胞增殖等功能性。方法: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羧甲基纤维素钠钙,基于聚电解质界面络合制备羧甲基纤维素钠钙/壳聚糖季铵盐多层膜敷料(羧甲基纤维素钠钙∶壳聚糖季铵盐=2∶1、1∶1、1∶2)。检测多层膜的吸水性能及水蒸气透过率,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表征多层膜的组成、形态及结构,通过体外动态全血凝固实验评价多层膜的促凝血性,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评价多层膜的抗菌性,采用直接接触法评价多层膜的细胞相容性。结果与结论:(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谱仪表征显示,实验成功制备了多层膜敷料,扫描电镜下可见多层膜由羧甲基纤维素钠钙层、壳聚糖季铵盐层和界面络合形成的聚电解质复合物界面层组成;(2)3种多层膜在最初的10 min内快速吸水,随后吸水速率逐渐减缓并呈稳定趋势,与纯羧甲基纤维素钠钙膜的溶解趋势相比,多层膜在PBS中吸水后可稳定较长时间不溃散;3种多层膜的水蒸气透过率低于纯羧甲基纤维素钠钙膜;(3)纯羧甲基纤维素钠钙膜无抗菌...  相似文献   
162.
<正>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随着制药技术的不断突破,中药临床应用剂型也越来越丰富,其中中药注射剂近些年在临床中的使用愈发广泛,受到了很多临床医师和患者的认可。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生产工艺技术,从天然药物单方或复方中进行提取、纯化,制成可直接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或供临床前配制溶液的粉末或浓缩液。其常见给药方式有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等,常见剂型有灭菌溶液、乳状液、混悬液,冻干粉针剂等[1]。  相似文献   
163.
目的探讨女性上颌前突患者正颌术后鼻唇区软组织的三维变化特点。方法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收治88例女性上颌前突畸形患者,年龄18~42岁,平均28.2岁。所有患者上颌均行Le FortⅠ型分块截骨术,通过拔除2颗上颌第一前磨牙创造间隙后退上颌骨。上颌前突并下颌后缩患者,下颌行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移动下颌体部,双颌前突患者下颌行根尖下截骨术。分别在术前1~3 d及术后至少6个月拍摄3dMD照片,获取面部三维图像,使用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测量手术前、后软组织三维标志点坐标以及线距、角度的变化,并进行三维偏差分析。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上颌前突患者鼻下点在矢状向的距离术前为(-10.90±18.60)mm,术后为(-10.05±18.62)mm(t=-7.66,P<0.001),后退了(0.85±1.00)mm;上唇缘点术前为(-15.18±18.67)mm,术后为(-11.92±18.90)mm(t=-21.97,P<0.001),后退了(3.26±1.40)mm。鼻翼宽度术前为(37.32±2.32)mm,术后为(38.08±2.32)mm(t=-4.85,P<0.001),增加了(0.76±1.47)mm;口角宽度术前为(49.17±3.54)mm,术后为(47.68±3.74)mm(t=5.77,P<0.001),减小了(1.49±2.42)mm;人中长度术前为(15.20±2.32)mm,术后为(15.78±2.17)mm(t=-4.70,P<0.001),增加了(0.58±1.16)mm;鼻唇角术前为101.98°±9.34°,术后为109.05°±8.59°(t=-12.36,P<0.001),增大了6.99°±5.35°。三维偏差分析显示,术后鼻旁区软组织前移了(1.54±0.73)mm。结论正颌术后女性患者鼻底及上唇均显著后退,鼻旁区出现前移,并伴随鼻翼变宽、口角宽度减小、人中变长、唇红变薄、鼻唇角增大等改变。  相似文献   
164.
目的 比较两种鼻翼基底缩窄术(alar base suturing,ABS)控制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术后鼻翼宽度的效果.方法 55例牙颌面畸形患者,均接受了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或分块截骨术,按随机数表分为实验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采用口外入路ABS,对照组采用口内入路ABS.采用3dMD立体照相测量法,于术前、术后3个月拍摄患者面部三维照片,定点测量鼻部形态变化,测量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对照组鼻翼最外侧点间距增加(1.38±1.29) mm,鼻翼基底最外侧点间距平均增加(1.06 ±0.95) mm,鼻翼基底点间距平均增加(0.36±1.13) mm.实验组鼻翼最外侧点间距平均增加(2.66±1.47) mm,鼻翼基底最外侧点间距平均增加(2.20±1.22) mm,鼻翼基底点间距平均增加(1.30±1.33)mm.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S两种术式对鼻翼基底缩窄的效果均优于对鼻翼最外侧点缩窄的效果,口内人路法效果优于口外入路法,但两种方法均无法完全控制术后鼻翼增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5.
梁成  晏红  施鑫鹤  李建雄  金晶  刘伟  阎湘  石正洪 《临床荟萃》2013,28(10):1101-1103
目的观察头颅局部亚低温对颅内感染患者的近期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40例颅内感染患者,其中病毒性脑炎12例,结核性脑膜炎16例,化脓性脑膜炎12例,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亚低温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常温治疗组为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分别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ABC-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进行脑脊液的常规和生化检测。结果亚低温治疗7天后,亚低温治疗组脑脊液中白细胞、蛋白、颅内压明显较常温组下降,糖升高(P〈0.01);亚低温治疗组的NSE、MMP-9较常温组明显下降(P〈0.01);各观察组MMP-9和NSE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颅内感染过程中存在着血脑屏障受损和神经元损伤,亚低温可以同时减少神经细胞的损伤及改善血脑屏障,从而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6.
目的 介绍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显微手术技术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对28例垂体腺瘤患者的手术入路、术中操作、并发症的处理进行临床分析.对22例患者进行3~12个月的随访.结果 23例(82.1%)患者垂体腺瘤获全切,5例(17.9%)次全切除,无死亡和病残发生.结论 经蝶窦入路创伤轻,手术时间短、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绝太多数垂体腺瘤患者,但必须掌握相关的解剖关系和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67.
目的:观察壮腰健肾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以壮腰健肾丸(狗脊、黑老虎、千斤拔、桑寄生、女贞子等组成)治疗,对照组38例用尼关舒利干混悬剂治疗,2组均进行功能锻炼,30 d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36/38),对照组81.5%(31/38),2组比...  相似文献   
168.
目的 探讨女性艾滋病患者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250个/μl时使用奈韦拉平(NVP)抗病毒治疗方案是否会增加肝毒性.方法 选取女性艾滋患者158例,其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250个/μl者86例设为高CD4+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250个/μl者72例设为低CD4+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检测肝功能、血常规、CD4+ T淋巴细胞等,分析2组患者3个月内的肝功能变化,并观察2组肝损害程度.结果 低CD4+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AL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CD4+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AL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TBIL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肝损害程度明显增加(P<0.05),且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中奈韦拉平发生肝毒性较常见,女性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250个/μl时使用含有奈韦拉平的治疗方案未增加肝毒性.  相似文献   
169.
目的探讨女性艾滋病患者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250个/μl时使用奈韦拉平(NVP)抗病毒治疗方案是否会增加肝毒性。方法选取女性艾滋患者158例,其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250个/μl者86例设为高CD4+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250个/μl者72例设为低CD4+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检测肝功能、血常规、CD4+T淋巴细胞等,分析2组患者3个月内的肝功能变化,并观察2组肝损害程度。结果低CD4+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AL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CD4+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AL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TBIL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肝损害程度明显增加(P<0.05),且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中奈韦拉平发生肝毒性较常见,女性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250个/μl时使用含有奈韦拉平的治疗方案未增加肝毒性。  相似文献   
170.
目的探讨经额颞眶入路切除眶内球后肿瘤、颅眶沟通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眶内球后肿瘤5例及颅眶沟通性肿瘤12例,均经额颞眶入路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15例,次全切除2例,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16例患者的术前突眼症明显减轻,眼球活动障碍改善9例;术前9例视力减退的患者,术后有所恢复6例,没有变化3例。恶性肿瘤手术后给予放疗和(或)化疗。1例转移瘤患者术后9个月死亡;11例经过术后1~2.5年随访,无肿瘤复发,无搏动性突眼。结论经额颞眶入路操作安全简便,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