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2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1篇 |
内科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11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9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48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独一味颗粒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模型、秋水仙碱、独一味颗粒高、中、低剂量6组。以四氯化碳联合高脂饮食等复合因素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时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于6周末实验期满,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病理改变,及肝功能指标ALT、AST、MAO及肝纤指标PCⅢ、HA的变化。结果独一味颗粒能减轻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的病理改变,改善肝功能(P〈0.05),降低肝纤维化程度(P〈0.01)。结论独一味颗粒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92.
1病例摘要 患者甲,主因厌食、呕吐20天入院。患者于2008年4月因腰部扭伤服用止痛药(布洛芬、消炎痛等)后出现厌食、恶心、呕吐、消瘦明显。自服健胃、止吐药(具体用药及剂量不详)后无明显改善,于2008年5月20日就诊于我院。患者无肾病、糖尿病、痛风病史。入院查体:T36.5℃,P90次/分,BP110/50mmHg,营养差,消瘦,贫血貌,胸壁及肋骨无压痛,心肺(-)。中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胆脾(-)。腰骶部压痛,肌紧张。肾区无叩痛,下肢无浮肿。 相似文献
93.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面瘫的系统评价方法学、报告质量及结局指标质量。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OvidS P)、Embase (OvidS P)和CNKI等数据库,收集针灸治疗面瘫的系统评价。分别使用AMSTAR 2量表、PRISMA声明和GRADE系统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和结局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系统评价9篇,其方法学质量为低至极低;文献报告质量得分集中在中等质量分数; GRADE分级结果显示,针灸治疗面瘫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均优于西药,但其证据质量大多偏低。结论:目前针灸治疗面瘫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文献报告质量及结局指标可靠程度均较低,其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规范,未来可在研究设计时适当结合中医特色,以期获得更为高质量的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94.
李斌;张怡;杨晗;李胜涛;伍文彬;谢淑玲 《中医教育》2017,36(2):58-60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专业课,将交互式微视频教学模式引入到中医内科学课堂实训教学过程中,通过真实病例分阶段的微视频播放,并让学生以提问、记录、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促进了学生自主思考和主动学习,增加师生间交流互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5.
摘 要:[目的] 探讨影响晚期(Ⅲ期和Ⅳ期)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晚期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49例晚期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为33.00%,中位生存时间为47.06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FIGO分期、术后残留灶、阑尾转移、淋巴结转移、化疗周期是影响晚期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FIGO分期和术后化疗周期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晚期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在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配合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6.
97.
探讨艾曲波帕在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2例难治性ITP患者纳入研究,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44例)、单一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联合治疗组给予艾曲波帕联合长春地辛治疗,单一治疗组给予艾曲波帕单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检测治疗前后三组血小板计数(PLT)、出血时间(BT)、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B淋巴细胞亚群(CD19+、CD20+)、Th1细胞因子(IFN-γ、IL-2)及Th2细胞因子(IL-5、IL-4)水平变化。治疗后,单一治疗组完全反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完全反应率明显高于单一治疗组(均P<0.05)。单一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单一治疗组(P <... 相似文献
98.
99.
目的 采用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探索与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存在因果关联的肠道菌群及潜在机制,并预测对其具有调控作用的中药,探析“肠-肺轴”生物学基础并提供IPF中医药治疗方案。方法 利用MiBioGen和芬兰数据库获取肠道菌群和IPF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以逆方差加权法为主要方法揭示肠道菌群与IPF的双向因果关联。采用Cochrane’s Q检验、留一法、MR-Egger-intercept和MR多效性残差及异质性检测法(mendelian randomization pleiotropy RESidual sum and outlier,MR-PRESSO)进行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水平多效性和离群值检验等质量控制。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临近基因进行蛋白质-蛋白质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以筛选核心基因,对核心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以探索肠道菌群介导IPF发生的潜在机制。使用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the 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和Coremine数据库预测对核心基因具有潜在调控作用的化学成分与中药。统计预测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采用分子复合物检测模块(molecular complex detection,MCODE)对预测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并筛选核心中药,分子对接验证核心基因与中药成分的结合能力。结果 正向MR分析发现牙孢杆菌纲(Bacilli)、厚壁菌纲(Negativicutes)、伯克霍尔德氏菌目(Burkholderiales)、Family XIII、活泼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gnavus、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和芬氏另枝菌Alistipes finegoldii肠道菌群与IPF呈正相关,艾森伯格氏菌属Eisenbergiella与IPF呈负相关。SNPs间无异质性、水平多效性和离群值,且敏感性良好。反向MR分析提示上述菌群与IPF不存在双向因果关联。获得了156个SNPs临近基因,通过PPI筛选前50个基因作为核心基因。核心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衰老、鼠肉瘤(rat sarcoma,Ras)、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hydroxy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等通路。通过CTD数据库获取到以槲皮素、山柰酚和脂多糖为代表的236个化学成分,基于化学成分使用Coremine数据库预测得到566味中药,四气以寒、温、平为主,五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肺经为主,脾、胃、肾经次之,功效以清热、补虚为主,兼以理气、活血、化痰止咳平喘等。MCODE将人参、生姜、姜黄、郁金确定为关键中药,分子对接显示上述中药成分与核心基因具有良好结合效能。结论 基于MR发现8种肠道菌群与IPF存在因果关联,其机制可能与细胞衰老、Ras、PI3K/Akt等通路异常相关。预测中药主要体现益气、理气、化痰、活血及解毒等治法。丰富了“肠-肺轴”生物学基础,深化了IPF的病因学认识,并为中医药调控肠道菌群防治IPF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中医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的用药规律,总结疾病特点和用药思路,揭示临床常用药物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从中国知网(CNKI)中收集中医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相关临床文献,提取方药信息,建立用药数据库,对证型分布、用药规律进行分析。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阐明具有补肾滋阴养血功效的高频药物组合治疗肝肾阴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关键靶点和分子机制。结果 数据库筛选得到64首方剂,120味中药,得到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常用的强关联性药物组合熟地、当归、白芍、菟丝子、枸杞子、淫羊藿。6味高频药物组合含有活性成分40个,治疗肝肾阴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靶点共163个,涉及PGR、ESR1、VEGFA等。关键信号通路主要包括癌症通路、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相互作用、孕激素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等。结论 初步解析了中医治疗DOR谨守“肾虚”本质,用药以补肾滋阴为主,兼以理气、化瘀、健脾、疏肝为辅的配伍规律。并在分子水平揭示了具有补肾滋阴养血功效的高频药物组合治疗肝肾阴虚型DOR的机制。为后续治疗DOR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