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张华东  杜辉  于志谋  黄梦媛  陈祎 《新中医》2010,(11):126-127
<正>"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是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总结多年临证经验得出的重要学术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笔者运用路老的学术思想指导实践,治疗燥痹甚或疑难杂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体会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272.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的凝血指标,比较与正常人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单位确诊的175例HAPC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分离血浆,应用凝固法,两组进行比较。结果: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表现为凝血异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测定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可导致机体在凝血、纤溶、血小板数等方面质的变化,具有消耗性凝血障碍。  相似文献   
273.
周痹之名出自《灵枢·周痹》,其云:"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此内不在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命曰周痹。"周痹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周期性急性发作的游走性关节炎和关节周围炎,全身大小关节均可受累。  相似文献   
274.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脑卒中的病情及转归与血糖的关系。方法对6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糖水平分为3组,观察与病情及转归的关系。结果急性脑卒中严重程度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性脑卒中临床症状的轻重及病情转归与入院时血糖水平的高低有关。血糖≥16.7mmol/L提示预后不良,故血糖水平是脑卒中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75.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及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中应用中医药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临床病例为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门诊、急诊和住院CHF患者40例,均符合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对心功能的分类方法确定心功能Ⅰ~Ⅲ级,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50%。Ⅱ、Ⅲ度AVB,低血压支气管痉挛不作为入选对象。  相似文献   
276.
复杂骨折、骨感染、畸形矫正和慢性创面等骨科疑难杂症是临床骨科面临的难题, Ilizarov外固定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杀手锏"之一。Ilizarov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体系, 以实现肢体形态与功能重建为目标, 兼容多学科知识和技术, 在中国骨科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中国学者在近五十年的学习和应用中,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四肢畸形矫正与功能重建技术体系, 在技术和理论创新方面均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该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奠定了基础。知史鉴今。笔者回顾中国对Ilizarov技术应用和研究历程, 总结中国学者的主要创新和学术贡献, 为该技术在中国的后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7.
<正>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嗜睡患者,在无外界打扰的情况下可以睡20 h,而且检测过睡眠的质量显示深睡时间很长,每天都尽量保持8 h的睡眠,但是第2天还是会很困,即使睡12 h,第2天仍然是处于一直困乏的状态,随时可以睡着。我平时生活作息挺规律的,一般晚上10时左右就休息,争取第2天早上7点起床,但是很困难,有时晚上9时多就睡过去了。从来没有睡醒了神清气爽的感觉。但是,我平时用脑感觉不如之前灵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