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64篇 |
免费 | 163篇 |
国内免费 | 7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篇 |
儿科学 | 20篇 |
妇产科学 | 19篇 |
基础医学 | 95篇 |
口腔科学 | 29篇 |
临床医学 | 304篇 |
内科学 | 131篇 |
皮肤病学 | 25篇 |
神经病学 | 27篇 |
特种医学 | 130篇 |
外科学 | 208篇 |
综合类 | 534篇 |
预防医学 | 231篇 |
眼科学 | 46篇 |
药学 | 257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1066篇 |
肿瘤学 | 6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91篇 |
2022年 | 104篇 |
2021年 | 175篇 |
2020年 | 102篇 |
2019年 | 108篇 |
2018年 | 119篇 |
2017年 | 65篇 |
2016年 | 76篇 |
2015年 | 72篇 |
2014年 | 149篇 |
2013年 | 112篇 |
2012年 | 258篇 |
2011年 | 406篇 |
2010年 | 228篇 |
2009年 | 301篇 |
2008年 | 258篇 |
2007年 | 108篇 |
2006年 | 82篇 |
2005年 | 73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探讨高功率毫米波辐射不同时间对小鼠皮肤的损伤效应。方法选择12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采用20 W/cm294 GHz的发射装置进行照射,按辐射时间随机分为50 s、100 s、150 s组和对照组4个组,每组又分为剪毛(5只)和未剪毛两个小组(25只),辐射后即刻采用红外测温仪监测体温,分别于辐射后即刻、12 h、7 d、14 d和28 d观察小鼠照射局部体表变化,之后每组活杀5只,取辐射局部皮肤,进行HE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辐射后不同时间皮肤的形态结构改变。结果温度测定结果显示,辐射过程中小鼠体温呈进行性升高,各辐射组分别在照射50 s、100 s和150 s时体表温度升高到峰值,温度升高程度与辐射时间呈正相关。辐射50 s组小鼠真皮血管扩张、水肿;100 s组表皮角质层断裂、脱落,真皮水肿,胶原纤维减少;辐射150 s组辐射后12 h,表皮角化层断裂、解离或脱落,真皮层出血水肿,纤维组织稀疏,毛囊上皮不同程度变性和萎缩;辐射后7 d真皮层胶原纤维密度大,肌层萎缩;辐射后28 d真皮层毛囊功能活跃,纤维组织密集。胶原纤维特染显示,50 s组胶原纤维较为密集;100 s组胶原纤维较稀疏,略肿胀,Ⅲ型胶原增多;150 s组胶原纤维稀疏。结论 94 GHz高功率毫米波辐射50~150 s均可引起小鼠体温升高及表皮和真皮等组织结构的损伤,且上述改变与辐射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对猕猴重要脏器电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猕猴15只,根据平均功率密度的不同,随机分为假辐射组,2、5、7和11 mW/cm2微波辐射组,采用Biopac公司生产的MP-150多导生理记录及分析系统,分别于辐射前及辐射后即刻、1 d、3 d、7 d、14 d和30 d,对猕猴心电图(ECG)、脑电图(EEG)、肌电图(EMG)及体温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7和11 mW/cm2组EEG见δ频段相对功率谱分别于辐射后7 d和14 d内显著升高,而β频段相对功率谱均于辐射后3 d内明显下降,14 d见升高,30 d见部分恢复。2 mW/cm2和5 mW/cm2组δ频段与β频段相对功率谱辐射后未见明显变化。11 mW/cm2组心率于辐射后即刻明显减慢、心电图R波和T波波幅均于辐射后1 d内显著降低,且心律不齐,30 d时基本恢复。辐射后即刻至30 d,各实验组猕猴的体温及肌电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7和11 mW/cm2微波辐射可引起猕猴脑电生理功能损伤,且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11 mW/cm2微波辐射可引起猕猴心脏电生理功能损伤;2~11 mW/cm2微波辐射对猕猴体温及肌电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3.
静磁场辐射对大鼠外周血细胞、血清代谢酶和血浆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磁场连续辐射对大鼠外周血细胞、血清代谢酶和血浆递质的影响。方法二级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静磁场辐射组,静磁场强度为600 mT,每天辐射12 h,连续7 d,于辐射后7 d、14 d和30 d活杀取材。采用Sysmex 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分析;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酸(谷草转氨酶,AST,GOT)、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改变,采用HPLC检测大鼠血浆中氨基酸和单胺类递质的改变。结果 600mT静磁场辐射后7 d,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P〈0.05),血小板(PLT)显著减少(P〈0.01),辐射后14 d,红细胞(RBC)显著升高(P〈0.05)。辐射后7 d和14d,大鼠血清AST和LDH显著减少(P〈0.01),辐射后14 d,CKMB显著减少(P〈0.01)。辐射后7 d,大鼠血浆犬尿喹啉酸(KYNA)和谷氨酸(Glu)含量显著降低(P〈0.01),NE和5-HT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结论 600mT静磁场连续辐射可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率和PLT减少、RBC增加,血清代谢酶AST、LDH和CKMB减少,血浆氨基酸和单胺类递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MRI对肾上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3例肾上腺疾病患者MRI检查资料,分析肾上腺增生、囊肿、腺瘤、嗜铬细胞瘤及肾上腺皮质腺癌、转移性肿瘤的MRI表现,并与临床症状、实验室资料相结合。结果肾上腺疾病与其形态变化密切相关,增生、囊肿、腺瘤具有较特征性MRI表现,可通过MRI检查确诊,但无功能腺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其它腺瘤仅靠影像检查不能区分,应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资料进行诊断;肾上腺皮质腺癌、转移性肿瘤及嗜铬细胞瘤MRI表现相似,均可表现为较大的分叶状、不规则形肿块,信号混杂,内部有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要结合其各不相同的临床症状进行鉴别。结论 MRI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及分辨率,可直观显示肾上腺的形态学改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充足证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腹腔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 CT、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腹腔IM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5例行CT增强扫描,3例行 MRI增强扫描。结果肿物位于肠系膜3例,横结肠1例,腹膜后1例,小网膜1例,大网膜2例。8例均为单发病灶,5例边界清楚,3例边界不清。病灶最大直径4.6~12.5 cm。CT扫描2例密度均匀,3例密度不均匀。5例CT增强扫描明显强化3例,轻度强化2例;3例 MRI增强表现,1例为边界清晰的实性软组织肿块,均匀强化;2例为囊实性肿物,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呈明显均匀强化,囊性区无强化。结论 CT、MRI能清楚显示 IMT的位置、大小、数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不同波段电磁辐射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细胞)性别决定相关基因SOX9和WT1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代分离3周Wistar大鼠的Sertoli细胞,应用WT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纯度;Sertoli细胞经平均功率密度为100 mW/cm2的S波段微波和X波段微波及场强6×104 V/m的电磁脉冲辐射4 min。应用实时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OX9、WT1的mRNA和蛋白质的变化。结果 3种波段电磁辐射后Sertoli细胞SOX9 mRNA和蛋白表达在辐射后6和12 h及辐射后的6和24 h均见不同程度的降低(F=15.20和4.84, P<0.05;F=8.46和7.47,P<0.05);WT1 mRNA和蛋白表达在辐射后6和12 h及辐射后的24 h出现不同程度降低(F=13.46、5.08和10.26,P<0.05)。结论 3种波段电磁辐射后Sertoli细胞性别决定相关基因(SOX9、WT1)表达呈不同程度的降低。Sertoli细胞SOX9、WT1的变化可能参与了电磁辐射致生殖危害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Ⅰ类重组蛋白RH005对小鼠放射性间质性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75只雄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照射组、RH005组,每组25只。采用20 Gy X射线单次全胸照射复制放射性间质性肺炎模型,剂量率为400 mu/min。RH005组小鼠在照射后24 h予以腹腔注射RH005,5μg/kg,1次/d,连续给药30 d;对照组和照射组小鼠予以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照射后1个月,通过小鼠肺功能检测、肺组织病理观察、肺泡腔面积定量分析、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免疫组化检测等方法,研究RH005对小鼠放射性间质性肺炎的治疗作用。结果 20 Gy X射线全胸照射可致小鼠放射性间质性肺炎,表现为照射后1个月,照射组小鼠吸气峰值、呼气峰值和每分钟通气量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且肺泡腔面积减小;TNF-α及TGF-β表达增高。RH005组小鼠吸气峰值、呼气峰值和每分钟通气量均较照射组显著增加;小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较照射组减轻,肺泡腔面积较照射组显著增加;TNF-α及TGF-β的表达较照射组显著减少。结论 RH005能够减轻...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研究后腹腔镜肾脏切除手术治疗各类肾脏疾病25例,其中肾结石致无功能肾10例,肾癌8例,肾萎缩6例,肾盂癌1例。结果:25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96min,平均出血110ml,术后12~24h进食,术后住院5~8d,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25例随访1个月~2年,均健在,肿瘤病例未见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不污染腹腔等优点,但应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TrueFidelity深度学习重组(DLIR)技术在儿童副鼻窦超低剂量CT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鼻窦炎或鼻部外伤行CT扫描患儿50例的资料,实验组(A组)25例采用100 kVp扫描,Smart mA 60~250 mA,前置多模型自适应统计迭代重组(ASIR-V)权重70%,DLIR图像重组,重组强度分别为高级、中级和低级;对照组(B组)25例采用100 kVp扫描,Smart mA 60~250 mA,前置ASIR-V权重30%,后置ASIR-V重组,重组权重选择70%。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常、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主观评分。辐射剂量记录剂量长度乘积(DLP)值,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值。结果 A、B两组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辐射剂量较B组明显降低(tDLP=-34.56,tED=-23.00,P<0.05),A组DLP和ED分别比B组降低了83.92%[(36.65±2.44)mGy·cm vs.(227.92±27.58) mGy·cm]和83.17%[(0.17±0.0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