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CT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脑血管病的诊断准确率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脑血管病临床诊断与CT检查结果不符 ,现将有关问题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临床诊断TIA 5 0例 ,而CT诊断正常 39例 ,脑梗死 11例 ;临床诊断脑梗死 6 0例 ,而CT诊断脑梗死 5 3例 ,脑出血4例 ,正常 2例 ,脑瘤 1例 ;临床诊断脑出血 4 0例 ,而CT诊断脑出血 32例 ,脑梗死 6例 ,混合性中风 2例 ;退休干部查体 110例 ,均无临床体征 ,而CT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 6例。2 讨  论2 1 临床有定位体征而CT正常 ①在脑血管病的不同时期脑组织可有不同的病理变化 ,如缺血、肿…  相似文献   
42.
贲门癌术前肿瘤切除可能性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贲门癌尤其是晚期贲门癌的临床特点,术前较正确的估计肿瘤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减少不必要的探查手术。方法根据肿瘤是否能被切除,将427例贲门癌患者分为两组,手术切除组:377例,贲门癌完全被切除;手术探查组:50例,均行开胸探查术。两组患者术前均未行化疗、放疗和介入等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前的各项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当肿瘤有明显的外侵、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呕吐、上胸背疼痛或腹痛、消化道X线钡餐片表现为胃底广泛增厚、胃小弯肿瘤浸润明显或有巨大软组织阴影、肿瘤>7cm者手术切除率低。分化程度较低的腺癌手术切除率亦低。结论肿瘤外侵、呕吐和疼痛症状、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表现、肿瘤的大小及病理类型对贲门癌患者术前肿瘤可切除性的评估有意义。  相似文献   
43.
我院2002-03~2006—12行脑血管DSA检查诊断脑动脉瘤20例,其中2例行GDC栓塞,结合CT及MR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9例,女11例,年龄34~70(平均52)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偏瘫。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胸壁微创矫形Nuss手术与传统的胸骨翻转矫形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2002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符合手术指征的漏斗胸患儿68例。其中采用传统的胸骨翻转矫形术37例(传统手术组),采用胸壁微创矫形Nuss手术31例(Nuss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率等基本情况。结果传统手术组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为26.6d,平均手术时间为135min,术后复发率为8.1%(3/37);Nuss手术组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1.5d,手术用时平均45min,手术病例均成功,随访1~3a无复发病例。结论与传统胸骨翻转矫形术相比,胸壁微创矫形Nuss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及复发率低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治疗出血型烟雾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2002年12月—2011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三○七医院行双侧EDAS治疗、术后采用DSA随访的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项目包括性别、首次手术年龄,术前出血次数、脑代谢情况(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评估、脑出血类型、是否合并脑缺血症状、烟雾病分期、大脑后动脉是否受累及是否有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任意一项),这些因素对血管重建效果的影响。结果①对85例(170侧大脑半球)术后6~43个月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8)个月。170侧大脑半球血管重建有效率为50.6%(86/170)。2例在随访期发生再出血,DSA显示颅外血管已向颅内大量代偿。②单因素分析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大,EDAS的有效率逐渐降低(P=0.003);出血前有缺血症状(P=0.000 1)、术前脑代谢降低或缺损者(P=0.000 1)及术前多次出血者(P=0.057)血管重建的效果更好。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919,95%CI:1.163~3.167,P=0.011)是影响出血型烟雾病患者手术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出血前有缺血症状(OR=0.252,95%CI:0.067~0.952,P=0.042)、脑代谢降低或缺损(OR=0.016,95%CI:0.004~0.060,P=0.000)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年龄越低、出血前有缺血症状、脑代谢障碍者的血管重建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胸部X线片、高分辨CT、纤维支气管镜、血清肿瘤标记物及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等几种方法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准确性以及联合应用情况下的优势互补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胸部X线片提示周围型肺部病变患者823例不同检查方法的阳性预测值对比分析。结果:不同方法诊断周围型肺癌的阳性预测值:胸部x线片:47.24%;HRCT:95.77%;纤维支气管镜检查:32.45%;痰液找脱落细胞检查:12.83%;血清肿瘤标记物:81.43%;联合检查:92.12%。结论:几种检查方法各有其优点不能相,互取代,联合检测,优势互补,可大大提高原发性肺癌诊断和肿瘤分型诊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高原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老年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42)和延长低分子肝素治疗组(n=48),常规治疗组采用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皮下注射治疗5~7d,延长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治疗10~14d,其余基础治疗相同。观察30d内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结果常规治疗组30d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9.0%,延长治疗组为4.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30d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4.8%,延长治疗组为6.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均未观察到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结论延长使用(10~14d)低分子肝素治疗高原老年ACS可显著降低30d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和血小板减少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烟雾病合并≥2次出血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2011年12月烟雾病合并≥2次出血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行DSA检查。根据造影结果,按其再出血的年龄、部位、改良的Morioka分级方法[评估出血侧脉络膜前动脉(AchA)和后交通动脉(PCoA)扩张程度的分级]比较出血情况的差异。结果①42例患者中,有29例发生1次再出血,有8例发生2次再出血,有5例发生≥3次再出血。全组有7例死亡,再出血死亡率为16.7%(7/42)。再出血时平均年龄为(32.1±7.9)岁,平均间隔(5.4±1.7)年后发生了再出血,发生再出血患者的年龄主要分布在41~50岁,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再出血部位在脑室的占47.6%,在脑实质的占40.5%,蛛网膜下腔出血占11.9%。再出血部位与首次出血完全相同的有20例(占47.6%),与首次出血不同有22例(占52.4%),是否合并动脉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首次出血时,出血侧AchA未显影27例,轻度或者中度扩张15例,约占35.7%;非出血侧AchA未显影34例,轻度或者中度扩张8例,约占19.0%。出血侧AchA-PCoA扩张程度1级12例(28.6%)、2级16例(38.1%)、3级14例(33.3%);非出血侧AchA-PCoA 1级18例(42.9%)、2级11例(26.2%)、3级13例(30.9%)。出血侧与非出血侧影像学比较,出血侧AchA中度扩张的发生率较高,AchA-PCoA分级2~3级发生率较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烟雾病再出血主要发生在31~50岁;AchA-PCoA的扩张增加了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再出血的风险,并且出血半球和未出血半球均有再出血的可能。本组病例未显示再出血的部位有规律性。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静脉补充铁剂对慢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44例CH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 A组,n=72)和铁剂治疗组( B组,n=72)。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静脉注射用铁剂。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6 min步行距离(6MWD)、心功能分级( NYH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室射血分数( LVEF)、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 MLHFQ)及血浆NT-proBNP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6MWD、NYHA、MLHFQ均明显改善( P﹤0.05),LVEF值明显提高( P﹤0.05),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但LVEDD改变不明显(P﹥0.05);B组治疗后6MWD、MLHFQ、LVEF的改善,NYHA、NT-proBNP水平下降及总有效率均优于A组(P﹤0.05)。结论铁剂能提高 CHF患者临床疗效,更进一步改善 CHF 患者的6MWD、MLHFQ、LVEF、NYHA,降低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50.
目的通过对病理确诊的105例肺内磨玻璃影患者其临床特点、CT图像及结果,研究肺内磨玻璃密度影良、恶性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本院经病理确诊的肺内磨玻璃密度影患者105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运用统计工具SPSS19,对选择的12个主要影响肺内磨玻璃密度影良恶性临床鉴别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本组105例患者中,恶性肿瘤患者63例(60%),良性病变患者42例(40%)。单因素统计数据显示吸烟指数、年龄、GGO面积、周围毛刺征、边缘分叶征、胸膜凹陷征、亨氏单位(Hounsfield units,HU)值,7个因素对临床鉴别肺内磨玻璃样密度影良、恶性有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患者年龄(OR=1.066,95%CI:1.020~1.114,P=0.000)、周围分叶(OR=4.419,95%CI:1.388~14.077,P=0.000)、周围毛刺(OR=4.098,95%CI:1.401~11.987,P=0.000)。结论根据统计分析及随访结果,认为患者年龄及CT影像学中边缘分叶征、周围毛刺征对临床诊断肺内磨玻璃样密度影的良恶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进一步外科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