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4篇 |
内科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综合类 | 28篇 |
预防医学 | 12篇 |
药学 | 8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目的 了解超低出生体重儿早发型脓毒症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 对2006年1月~2017年12月笔者医院78例超低出生体重儿早发型脓毒症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发型脓毒症发生率为60.5%,近6年显著升高(P<0.01)。男性、26~28周胎龄、出生体重751~1000g患儿近6年比前6年早发型脓毒症的发生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胎膜早破、产前使用抗生素、产前使用激素、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宫内生长受限与早发型脓毒症发病无显著关系。早发型脓毒症患儿第1天血白细胞计数<7.0×109/L,血气分析pH值>7.45或<7.25发生率显著升高(P均<0.05)。血培养阳性率为20.5%,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发型脓毒症发生率高,呈上升趋势,而血培养阳性率低。应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来降低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应用罗伊适应模式对创伤性截肢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37例创伤性截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17例.研究组在手术及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罗伊适应模式护理,而对照组在手术及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一般护理.采取护理措施后,分别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两组患者的应对方式进行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采取护理措施后,研究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积极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消极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结论 应用罗伊适应模式对创伤性截肢患者进行护理是较好的护理模式,有利于患者的心理调适,可以促进其有效适应,改善应对方式,对重建自我形象、疾病的转归和康复、早日回归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创伤性截肢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 相似文献
24.
25.
26.
27.
1病例介绍患者男,64岁,“幽门前壁溃疡穿孔伴出血”拟全麻下行胃大部切除,BillorthⅡ胃肠吻合术。既往十二指肠溃疡病史30余年,无高血压病史,有吸烟史30余年,20支/d。术前检查心电图提示左室高电压,偶发房早。术前30 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 g,阿托品1.0 mg。连续监测ECG、SPO2、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比较两种有代表性的刮舌器对口臭的短期和长期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嗅觉法计分和检测挥发性硫化物(VSC)水平评估1d内和3周内使用无让性的塑料刃刮舌器和有让性的橡胶刃刮舌器的抗口臭效果,并与使用氯己定漱口水组及安慰剂组进行比较。结果:1d内的结果显示氯己定漱口水组和2种刮舌器组在第3、6h的抗口臭效果比安慰剂组强,而2种刮舌器的抗口臭效果更优于氯己定漱口水;3周内的结果显示氯己定组、塑料刃组和橡胶刃组在第1、2、3周的嗅觉法计分和VSC水平均低于安慰剂组,在第3周橡胶刃组的嗅觉法计分和VSC水平低于塑料刃组。结论:刮舌器的抗口臭效果均优于氯己定漱口水,橡胶刃刮舌器的长期效果要优于硬质塑料刃刮舌器。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临床使用中发生导管外露部分破损情况,探讨导管破损的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从穿刺部位的选择、维护方法、PICC体外留置长度及注射方式等几个方面对破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26例导管经修复处理后能正常使用,不影响导管留置时间。结论建立健全PICC相关培训及操作准入制度、规范操作及维护流程、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是预防导管破损和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