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7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实验观察坚固内固定术中不同压力对下颌骨骨折早期愈合的影响。方法 成年家兔 2 5只 ,5只作正常对照 ,将 2 0只单侧下颌骨体部横行截骨后 ,随机分为A、B 2组 ,每组 10只 ,A组在下颌骨颊侧中点用 1个钛钣作内固定 ,B组在颊侧近牙槽嵴处和近下颌骨下缘用 2个钛钣行坚固内固定术 ,使 2组内固定对下颌骨骨折断端产生不同的轴向压力。术后 4周处死动物 ,取骨折愈合区的下颌骨行骨密度扫描 ,后切片作常规HE染色 ,光镜下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不同压力下骨折区骨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B组的骨折早期愈合情况优于A组。结论 适当的压力有利于下颌骨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应用行为疗法提高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的语音清晰度,提高语音治疗效果。方法 对17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其中10例是先天功能性构音障碍,7例是腭裂术后功能性构音障碍),采用行为疗法进行语音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测量汉语语音清晰度。结果 17例患者治疗前后的汉语语音清晰度由46.85%提高到98.54%。结论 行为疗法是功能性构音障碍首选的、必要的语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3.
<正> 本文用胎儿骨进行异体间的骨移植。并从临床、X线进行了新骨形成的观察,结果表明胎儿骨移植后能诱导新骨形成,逐渐被新骨所代替,临床上取得满意效果,为了在今后提供了一种新的移植材料。材料与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取引产7个月以上的健康胎儿骨去除骨髓及附着软组织并用生理盐水冲洗,经0.6N盐酸脱矿后切成碎屑状,并置于真空低温干燥器内冷冻干燥,然后分装于20ml安瓶内,密封后γ射线照射,处理后的胎儿骨在室温或冰箱(4℃)内可长期保存。下颌骨阻生智齿拔除创口内骨移植12例,  相似文献   
44.
颜面部皮肤发生肿瘤样变,临床常见,而皮肤钙化上皮瘤却属少见,现将3例报告如下。例1男,15岁。该患自幼时其母即发现在右耳前有1.5cm大肿物,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无明显自觉症状。查体:右颞部可见约1.5cm×1.0cm肿物,质地中等,触之无痛,  相似文献   
45.
釉珠1例     
上颌第3磨牙的牙根变异较大,但在根分叉处有釉珠者甚为少见。现将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30岁。因8颊向移位,龋  相似文献   
46.
本文对家兔进行了两种不同类型骨移植的比较研究。结果证明,冻干脱矿骨具有较强的诱导骨再生的能力。而酒精浸泡骨则新生骨少且缓慢,并有程度不同的组织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47.
骨移植术历史悠久,颌面部骨移植至今也有300余年。在这几百年期间,各种各样的骨及骨代用品,在颌面外科领域取得不同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这些移植物充填骨缺损,易于骨愈合,有助于颌骨畸形的修复和改善外形。自体骨,如髂骨和肋骨是最为理想的植骨材料,但  相似文献   
48.
目的:将煅烧骨与骨形成蛋白复合,形成仿生骨植入动物体内以证明其为理想的载体。方法:将所制仿生骨植入12只狗的下颌骨,采用同体对照方法,术后2、4、8、12、24周进行组织学检查、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新骨生成量及降解过程。结果:动物实验揭示该仿生骨具有快速的成骨能力,同时上有骨传导与骨诱导能力。结论:煅烧骨是骨形成蛋白的良好载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9.
胚胎骨为同种异体骨,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冷冻干燥脱矿的异体胚胎骨移植后免疫原已大大降低或已消除,未引起免疫排斥反应。本文是从免疫学角度对107例异体骨移植患者和20例正常健康人进行了血液免疫球蛋白(Ig)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0.
腭裂患儿的手术年龄,以往大多在4~6岁之间,随着手术技巧的提高和改善,特别是有赖于麻醉技术的纯熟和麻醉药物使用准确、适量、可控,从而使腭裂手术年龄明显减小,我院腭裂手术年龄最小为15个月,体重在10kg以上。本病例突破我院最小年龄、最低体重界限,为我院首例,国内未见报道。 患儿,男,11个月,体重9kg,身长75cm。体格检查:心、肺、肝、脾未见异常。专科检查:左上唇鼻底可见轻微术后瘢痕,左上腭完全裂开直达前颌,最宽处约1.2cm。口内牙齿仅上下乳中切牙萌出。各项辅助检查均在正常范围。经术前讨论后,于3月10日在气管插管异氟醚吸入全麻下行腭裂修补术。手术时间35min,术中出血约20ml。常规兰氏法未做减张切口,直线3层减张对位缝合。术后患儿清醒,安返病房。当夜患儿睡眠良好,无哭闹,躁动,进少许流食,口鼻腔清洁,无血性分泌物。次日,患儿恢复日常进流食量,无不良反应。3日后局部换药,术区清洁无渗出,患儿全身状态良好,活动如常。7日后软腭可见收缩,术区无不良反应。9日拆线,术区愈合良好,次日出院。 讨论腭裂患儿的手术年龄和采取的手术方法,一直是专业人员探讨和研究的中心课题。对手术年龄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过早手术可导致上颌骨发育不良。另一种则认为越早手术方法越简便,损伤越小,越有利于发音功能的改善。再一种认为手术可分两次进行,先缝合软腭,二次再缝合硬腭,可减少上颌骨发育不良。综上三种观点,我们经过多年的临床总结分析和随访观察认为:手术年龄降低可简化手术方法,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损伤,组织反应轻,术后恢复快,有利患儿的语音功能恢复。虽然对上颌骨的发育有一定的影响,但术后可用正畸的方法加以修复。二次修复费用较高,尚不适合中国国情,多不为患者接受。 该患儿术中麻醉平稳,失血量小,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全身及局部反应轻,恢复快。术后语音清晰,无腭裂语音。术后效果满意,得到了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的修复。 本手术方法意在追求和探索一种更适合腭裂患儿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恢复,并减轻患儿痛苦为目的的理想方法。本方法的要点是:①病例选择应为单侧或不完全腭裂,硬腭裂隙不超过1.2cm。②不做减张切口,仅自裂缘侧分离硬腭后缘附着肌肉、腭腱膜及翼沟,减少损伤和出血。③手术操作准确、熟练,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麻醉时间。④术后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给予抗炎及支持疗法。通过该病例的全过程,我们体会:腭裂患儿的手术年龄和体重是可控的。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腭裂患儿的手术年龄是否还可以降低,降低腭裂患儿的手术年龄是否对全身及局部有利,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以使腭裂患儿治疗后有更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