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14篇 |
免费 | 135篇 |
国内免费 | 15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7篇 |
妇产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95篇 |
口腔科学 | 19篇 |
临床医学 | 282篇 |
内科学 | 258篇 |
皮肤病学 | 18篇 |
神经病学 | 90篇 |
特种医学 | 65篇 |
外科学 | 167篇 |
综合类 | 609篇 |
预防医学 | 298篇 |
眼科学 | 13篇 |
药学 | 215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308篇 |
肿瘤学 | 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59篇 |
2021年 | 66篇 |
2020年 | 69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59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78篇 |
2014年 | 130篇 |
2013年 | 129篇 |
2012年 | 115篇 |
2011年 | 167篇 |
2010年 | 142篇 |
2009年 | 137篇 |
2008年 | 125篇 |
2007年 | 96篇 |
2006年 | 107篇 |
2005年 | 103篇 |
2004年 | 105篇 |
2003年 | 86篇 |
2002年 | 116篇 |
2001年 | 85篇 |
2000年 | 70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9篇 |
1961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81.
82.
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可以预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近来,无创性影像学手段评价冠状动脉斑块成分成为研究热点.磁共振动脉硬化斑块成像技术已在颈动脉研究中得以很好地应用.但冠状动脉管壁成像因成像技术复杂,目前尚处于技术可行性探讨阶段.从动脉硬化斑块病理生理、磁共振冠状动脉管壁成像基本技术、磁共振冠状动脉管壁成像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几方面对磁共振冠状动脉管壁成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3.
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可以预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近来,无创性影像学手段评价冠状动脉斑块成分成为研究热点。磁共振动脉硬化斑块成像技术已在颈动脉研究中得以很好地应用。但冠状动脉管壁成像因成像技术复杂,目前尚处于技术可行性探讨阶段。从动脉硬化斑块病理生理、磁共振冠状动脉管壁成像基本技术、磁共振冠状动脉管壁成像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几方面对磁共振冠状动脉管壁成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 探讨以临床问题为中心的三结合教学法(典型病例、文献复习、临床运用)对临床神经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处理脑血管病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2011级、2012级神经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26名,分为试验组(14名)和对照组(12名),分别在神经科临床轮转阶段接受以三结合教学法与传统授课式教学培养,比较两组研究生出科考核时的临床运用技能。
结果 两组学生的基线成绩及受教育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接受三结合教学法培养的研究生较传统授课式教学培养的研究生在病例总结分析、信息整合、诊疗思路、临床思维及表达、英文文献的提炼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三结合教学法(典型病例、文献复习、临床运用)可提高临床神经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研究生教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 (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color-coded doppler, CE-TCCD) 技
术在判断颞骨声窗受限的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患者颅内侧支
循环方面的应用。
方法 选择由于声窗的限制,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探及颅内血流信号的70例脑梗死及TIA
患者, 应用CE-TCCD检测其颅内血流及Willis环的开放情况, 进一步完善磁共振血管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 后比较两者的诊断结果。
结果 70例患者中男51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 (66.4±11.9) 岁 , CE-TCCD共检出41条交通动脉开放, 其
中38条与MRA诊断一致, 超声造影与MRA诊断一致性好 (Kappa值为0.696, P <0.001) 。 超声造影检测
的灵敏度为79.2%, 特异度为91.9%。
结论 在颞骨声窗受限的脑梗死及TIA患者中 , CE-TCCD可用于颅内侧支循环的评价。 相似文献
87.
背景:针灸与药物均是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有效方法,电针与常用减肥药西布曲明影响肥胖机体脂肪细胞产物是否存在差异?
目的:观察电针与常用减肥药西布曲明影响肥胖大鼠脂肪细胞产物的差异,以探讨针灸减肥的机制。
设计:分层随机对照设计。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实验室。
材料:选用120只生后45 d雄性SD大鼠,由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盐酸西布曲明胶囊由太极集团涪陵制药厂生产,批号为国药准字X20010279;电针仪为韩氏LH402A穴位神经电刺激仪,由北京华卫产业开发公司生产。
方法:实验于2004-10/2006-11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实验室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高脂高能量饲料喂养100只SD雄性大鼠,选择食源性肥胖大鼠54只,分为电针组、药物组、肥胖组,每组18只,并以18只正常饲料大鼠为正常组。② 电针组大鼠均以2/15 Hz,4 mA的电针治疗,针刺穴位为同侧的“后三里”、“内庭”,每次针一侧2个穴位,隔日交替。以自制的束缚装置固定,治疗时大鼠处于清醒而不剧烈挣扎状态,治疗时间15 min/d,每6天休息1 d,共观察49 d,治疗42次;药物组采用0.2 g/L盐酸西布曲明溶液2.0 mg/(kg·d)灌胃;正常组及肥胖组与针刺组同样束缚而不针刺。
主要观察指标:①肥胖指标: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体长、减重率及脂体比,生化比色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三酰甘油。②胰岛素敏感性指标:酶联免疫法测定空腹血清葡萄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指数。③脂肪细胞分泌调节物质水平: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抵抗素、瘦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及其可溶性受体水平。
结果:纳入大鼠120只,食源性肥胖大鼠模型成功54只及正常组1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肥胖组大鼠体质量、体脂量、胆固醇、三酰甘油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电针组大鼠体质量、体脂量、脂体比、胆固醇、三酰甘油低于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药物组大鼠三酰甘油低于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电针组减重率高于药物组,脂体比低于药物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②肥胖组大鼠血糖、血清胰岛素明显高于正常组,胰岛素敏感指数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电针组及药物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低于肥胖组,胰岛素敏感指数高于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③电针组大鼠脂联素水平高于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药物组大鼠抵抗素水平低于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电针在改变肥胖大鼠脂肪组织异常分泌的产物方面的作用较西布曲明更为明显,这可能是针灸减肥和防治肥胖相关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8.
迟发性脾破裂3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迟发性脾破裂(DR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78-1999年间收治的32例DRS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CT、B超、腹腔灌洗等检查手段在DRS诊断中的作用及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26例行脾切除术,其中1例因合并脑损伤于脾切术后4d死亡;6例严密观察下保守治疗出院,平均住院18.5d。结论 联合腹腔灌洗可提高腹腔穿刺的阳性率。B超是诊断DRS和对保守治疗患者进行严密观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经腋窝入路胸肌筋膜后间隙假体置入隆乳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经腋窝切口入路,以肿胀麻醉技术辅助完成盲视下胸肌筋膜后间隙的剥离,将硅凝胶假体置入胸肌深筋膜与胸大肌之间.自2009年5月至2011年6月,以此方法对43例求美者施行隆乳术.结果 本组43例求美者,术后经6~12个月的随访,除1例求美者双侧轻度不对称,1例求美者Baker Ⅱ级挛缩,余者均外形良好,效果满意.结论 经腋窝入路胸肌筋膜后间隙假体隆乳,其操作简单,切口隐蔽,可有效减少包膜挛缩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0.
急性低压缺氧后大鼠脑皮质和海马细胞凋亡情况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鼠在急性低压缺氧环境暴露后脑皮质和海马细胞凋亡的情况。 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 30只 ,在低压舱内模拟暴露于 75 0 0m高度停留 2 0min ,建立急性缺氧模型。分别在缺氧前及低压缺氧环境暴露后 1d、2d、3d、4d和 5d ,取大鼠脑颞叶皮质和海马组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脑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 结果 大鼠低压缺氧后脑皮质和海马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 ,在缺氧后 4d和 3d脑皮质和海马凋亡细胞数分别达到高峰 ,急性缺氧后 3d和 4d脑皮质和海马凋亡细胞数显著高于 1d (P <0 0 1 )。而急性缺氧后脑皮质和海马细胞G1 期细胞呈逐渐减少趋势 ,S期细胞逐渐增加。 结论 75 0 0m模拟高空低压缺氧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脑皮质和海马细胞凋亡 ,缺血缺氧后的 3d和 4d凋亡细胞率最高 ,5d凋亡细胞数降低与未缺氧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