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9篇 |
免费 | 39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9篇 |
内科学 | 27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3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5篇 |
综合类 | 82篇 |
预防医学 | 35篇 |
药学 | 18篇 |
中国医学 | 32篇 |
肿瘤学 | 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评价放化综合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的疗效.方法36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采用放化同步治疗,化疗的方案分为:①5-Fu 500 mg,2次/周(13例);②5-Fu 500 mg+DDP30mg,1次/周(16例);③健择(GEM)600mg,1次/周(7例);所有病人均完成3~7周的化疗.20例采用常规放射治疗,中位照射剂量50 Gy(21~60 Gy),16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多野(3~5野)照射或补量,中位照射剂量60 Gy(50~70 Gy).结果临床受益反应(CBR):15例,占41.6%;全部患者近期疗效:CR 0,PR 4例占11.1%,SD 24例占66.6%,PD 8例占22.2%,其中3D-CRT的有效率(16.6%)高于常规放疗(5%,P=0.017);全部病人生存率为:1年33.1%、2年11.2%.中位生存时间9.6个月(3~26个月);1年生存率3D-CRT和常规放疗分别是41.2%和27.7%(P=0.41);1~2度骨髓抑制41.6%(15例),3度骨髓抑制8.3%(3例),急性放射性胃肠炎1~2度52.8%(19例),3度2.8%(1例).结论对局部进展期胰腺癌采用放化综合治疗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且毒副作用可耐受.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评价调强放疗同步补量(IMRT SIB)代替常规照射(全盆外照射加腔内放疗)治疗局部进展期宫颈癌(LACC)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子宫的不同位置选择5例LACC患者,分别制订常规放疗和IMRT SIB计划,比较2种放疗方式靶区的剂量分布。结果 子宫前位、水平位、后位以及偏位时IMRT SIB可以为靶区提供优于常规照射均匀、足量的剂量分布,降低危险器官(直肠、膀胱和小肠)受照体积和剂量;IMRT SIB能够得到较常规放疗更高的A、B点和宫底剂量。但如果小肠邻近或环绕子宫时靶区则欠量。结论 剂量学研究证明LACC IMRT SIB在不同子宫位置(过度前倾前曲位除外)时肿瘤靶区的剂量分布优于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早期饮水在三叉神经痛行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6月58例三叉神经痛行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患者作为对照组,于术后6 h开始少量饮水;将2016年7月~2017年1月62例三叉神经痛行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患者作为观察组,于术后2 h开始少量饮水。比较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呛咳、口腔情况和身体舒适度。结果:观察组口干、口渴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口腔pH值大于对照组(P0.05),口腔异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身体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叉神经痛行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患者在意识清醒且吞咽功能恢复的前提下早期饮水是安全的,能减轻患者术后口干、口渴、口腔异味等症状,并能维持口腔清洁,提高舒适度,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4.
作为新教师步入高校的工作岗位后,一方面,由于面临全新的工作、生活环境,需要逐步适应,同时初为人师,会碰到一系列新问题,有待逐步学习解决,因而新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适应环境、开展工作上.另一方面,由于对自身认识的局限性,常常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不能对自己有一个全面而充分的理解,亦不能根据所处环境相应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计划,新教师没有经过教学过程的锻炼,缺乏工作经验,往往存在教师角色认识模糊、自身发展定位不明确、缺少归属感、工作压力大等心态.为了尽快进入大学教师角色,缩短适应期,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95.
96.
目的:探讨表面活性蛋白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过敏性鼻炎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效相关性分析。方法:前瞻性募集接受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过敏性鼻炎患者160例,随访1年,记录治疗前、治疗后5个月、治疗后1年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根据治疗疗效分为好转组和未好转组。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TaqMan MGB探针技术对表面活性蛋白A基因上的9个标签(rs1059047、rs1136450、rs1136451、rs1059057、rs4253527、rs1059046、rs17886395、rs1965407、rs1965708)进行基因分型。比较两组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的显著性。结果:共119例患者完成随访,好转组81例,未好转组38例,好转率68%。-50CG位点(rs1136450)CC基因型患者免疫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GG基因型患者(P0.05);-223AC位点(rs1965708)AC基因型患者免疫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AA型患者(P0.05),其余位点基因型(rs1059047、rs1136451、rs1059057、rs4253527、rs1059046、rs17886395、rs1965407)与免疫治疗有效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表面活性蛋白A可能是与SCIT治疗效果有关联的易感基因,-50CG位点(rs1136450),-223AC位点(rs1965708)多态性可能与过敏性鼻炎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总结北京安贞医院141例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4年6月至2012年12月间,共计141例心肺功能衰竭接受ECMO辅助治疗,按照辅助结果,将患者分为出院存活组(SG,n=51)和死亡组(NG,n =90),比较两组患者ECMO辅助情况.结果 98例(69.50%)患者成功脱机,51例(36.17%)患者存活出院.ECMO辅助时间6~600(111.61±106.31)h.ECMO辅助前乳酸水平NG组患者(13.85±5.76) mmol/L较SG组患者(10.44±4.57) mmol/L高(P<0.05).ECMO辅助期间所需要的最高流量NG组患者[(57.76±19.81)ml/(kg.min)]较SG组患者[(46.95±17.46)ml/(kg·rmin)]高(P<0.05).住院时间NG组患者(24.61±12.79)d明显较SG组患者(41.79±21.69)d短(P<0.01).结论 ECMO是一种有效的循环辅助技术,尽早对心肺功能衰竭患者使用,避免重要脏器不可逆损伤,将更有利于提高辅助成活率.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与硝普钠治疗3d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和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室的舒缩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是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后(APP)患者肺损伤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及放射免疫技术测定28例APP后肺损伤患者入院当时、中毒后24、48及72h血清SOD、MPA及TGF-β2水平,同时测10例健康人相应水平。结果:APP后发生低氧血症、型呼吸衰竭、急性肺损伤ALI、ARDS明显增多,肺纹理增强、肺磨玻璃影、肺网状影表现亦显著。APP患者血清MDA显著增高(P<0.05),且于中毒后48h升高最明显(P<0.001),而SOD明显降低(P<0.05),且于中毒后48h降低最明显(P<0.001)。TGF-β2中毒后显著升高(P<0.05);且于中毒48h后持续升高。结论:氧自由基(OFR)损伤及肺纤维化是APP后肺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清SOD、MDA及TGF-β水平可作为APP患者肺损伤程度的评估、指导治疗与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联合厄贝沙坦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肺组织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108只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和C组,每组36例.3组均予博莱霉素制备肺纤维化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A组予生理盐水灌胃,B组予厄贝沙坦灌胃,C组在B组基础上给予白藜芦醇灌胃,治疗7d后比较3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1)、Ⅰ型胶原(Col Ⅰ)、Ⅲ型胶原(Col Ⅲ)及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 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ⅢN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17的表达水平、肺组织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结果 B、C组ADAMTS-1、Col Ⅰ、ColⅢ、HYP、SOD、GSH-Px及CAT均较A组升高,TGF-β1、PⅠCP和PⅢNP、TNF-α、IL-6、IL-17、MDA较A组降低,C组ADAMTS-1、Col Ⅰ、ColⅢ、HYP、SOD、GSH-Px及CAT高于B组,TGF-β1、PⅠ CP和PⅢNP、TNF-α、IL-6、IL-17、MDA水平低于B组(P<0.05).B、C组肺泡炎症及肺纤维化程度轻于A组,且C组轻于B组(P<0.05).结论 白藜芦醇联合厄贝沙坦对肺纤维化大鼠的肺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降低TGF-β1水平使ADAMTS-1含量升高,降低Col Ⅰ和ColⅢ水平从而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