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3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72.
评估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诊断继发性胰腺肿瘤的有效性。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因胰腺占位性病变行EUS-FNA,且病理证实为继发性胰腺肿瘤的患者资料。统计患者的临床特征,肿瘤EUS表现,病理类型和分布,以及后续治疗及随访情况。11例患者经EUS-FNA最终诊断为继发性胰腺肿瘤,其中肾脏来源4例,肺来源4例,结肠、乳腺、膀胱来源各1例。EUS主要呈均匀低回声表现(10/11),周围边界不清晰(6/11)。近半数患者(5/11)可在转移灶附近发现淋巴结肿大。转移灶诊断与原发肿瘤发现的时间跨度从6 d至27年不等。EUS-FNA可有效诊断继发性胰腺肿瘤。  相似文献   
73.
17种生态型鼠疫菌对21种抗菌素敏感性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为探讨新型抗菌素在鼠疫临床治疗的效率。方法选用17个生态型的鼠疫菌对21种抗菌素进行了纸片法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21种抗菌素药敏抑制环均在24mm以上。结论同链霉素相比新型20种抗菌素对鼠疫菌的敏感性更好;17型鼠疫菌对同一种抗菌素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评价内镜下尼龙绳结扎技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位于食管、胃、十二指肠的黏膜下肿瘤,采用内镜下尼龙绳结扎治疗,包括直接结扎、透明帽辅助结扎、双通道内镜结扎以及联合黏膜下剥离术(ESD)结扎.术后内镜随访,评价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 自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共入选128例黏膜下肿瘤患者,食管28例,胃82例,十二指肠18例.3例采用直接结扎法,105例采用透明帽辅助结扎法,8例采用双通道内镜结扎法,12例联合ESD结扎.111例患者接受内镜随访,16例病灶(14.4%)较前明显缩小,16例(14.4%)尼龙绳未脱落,其余71例(63.9%)病人病灶完全消失,治疗有效率为92.8%.均未出现迟发性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尼龙绳结扎联合其他辅助方法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是安全及有效的.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疗流程中缩短患者到院至接受静脉溶栓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的应用.方法 组建护理组品管圈,通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分析DNT过长的原因,设定DNT目标值为60 min,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进行效果确认.结果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DNT由原来(78.14±12.41) min缩短至(59.81±11.4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地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疗流程中DNT,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76.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早期癌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早期癌的内镜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对245例肠镜发现的腺瘤性息肉,局限于黏膜层、抬举征(+)的早期癌患者分别进行息肉圈套切除术、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结果 253枚病变,大小0.5~8.5 cm(平均2.3 cm),其中<2 cm 157枚,>2 cm 96枚.内镜下成功切除249枚,内镜切除成功率98.4%(249/253).内镜治疗中未出现无法控制的创面大出血,2例术后出现迟发出血.1例长蒂息肉治疗后出现少量膈下游离气体,2例直肠病变剥离治疗后出现皮下气肿,保守治疗后气肿减退;4例病变剥离过程中创面见裂口,3例金属夹成功缝合;1例治疗后出现腹胀和腹腔大量游离气体,急诊开腹手术修补创面.总的并发症发生率3.6%(9/253).内镜治疗后8例接受外科手术(病变局部抬举不良4例,分化不良腺癌1例,高级别瘤变2例,穿孔1例).术后随访231例,随访期3~22个月(平均14.3个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巨大人工溃疡创面3个月基本愈合;3例分片黏膜切除术后复发.结论 内镜治疗可以有效切除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早期癌,提供准确的病理诊断资料,内镜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有待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77.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发现的19例消化道SMT(食管6例,胃6例,十二指肠1例,乙状结肠1例,直肠5例)进行超声内镜检查(18例病变位于黏膜下层,1例位于固有肌层),应用头端弯曲的针形切开刀进行ESD治疗。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抬高病变,使病变与肌层相分离,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剥离病变下方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完整切除病变。结果病变最大直径0.5~3.0cm(平均1.6cm)。18例成功完成ESD治疗,手术时间15~105min(平均45min)。2例ESD术中出现内镜难以控制的大出血,1例成功保守治疗(三腔管食管囊压迫),1例转开腹手术。无术后出血。ESD穿孔3例:2例术中消化道穿孔(十二指肠球部和胃底),应用金属夹缝合成功,未转开腹手术;1例直肠类癌剥离深至肌层,术后出现皮下气肿,保守治疗气肿减退。所有ESD剥离病变包膜完整,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结论ESD治疗消化道SMT安全、有效,可以完整切除消化道黏膜下层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对于来源于固有肌层的SMT,应慎行ESD。  相似文献   
78.
本研究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NPM1基因第12外显子突变的临床特点及其与FLT3-ITD和IDH1突变的相互关系.收集AML患者骨髓标本,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按WHO标准诊断分型.抽提基因组DNA,采用PCR后测序方法检测NPM1突变.结果表明,对389例AML的标本检测发现,NPM1突变的发生率为14.1% (55/389);FLT3-ITD突变的发生率为14.7% (57/389),IDH1突变的发生率为6.4% (25/389).在AML1-ETO、PML-RARA和CBF-MYH11融合基因的AML中没有发现NPM1突变,NPM1突变组FLT3-ITD和1DH1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29.1%和12.7%,显著高于NPM1未突变组的12.3%和5.4%.NPM突变易于发生在正常核型AML中,发生率为26.5%(35/132).NPM1突变的AML具有发病年龄偏大、血小板数高、易于发生在AML-M5、CD34阳性比例低、易于与FLT3-ITD和IDH1突变伴发等临床特点.NPM1突变阴性组的1个疗程CR率为69.8%,NPM1突变阳性组的1个疗程CR率为72.2%,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7).结论:NPMI突变的AML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易于与FLT3-ITD和1DH1突变共存,而不会与AML1-ETO、PML-RARA和CBF-MYH11融合基因共存.  相似文献   
79.
目的了解化脓性胆管炎胆汁中的主要致病菌及药物敏感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593例化脓性胆管炎胆汁细胞培养阳性的670株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药物敏感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70株胆汁培养阳性的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509株(75.9%);革兰氏阳性球菌149株(22.2%)。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头孢他啶和亚安培南的敏感率为78.8%和90.6%,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亚安培南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达77.2%和91.3%。结论化脓性胆管炎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肠球菌。头孢他啶和亚安培南可作为治疗化脓性胆管炎的首选用药;及早内镜下鼻胆管引流可以减少抗茼药物的使用时间和剂量。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