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5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34篇 |
内科学 | 17篇 |
神经病学 | 2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25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14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6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1.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乳腺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 203例乳腺增生患者按照随机临床试验原则分为2组:单纯乳癖消治疗组102例给予单纯乳癖消6片/次,3次/d口服,经期停药,治疗周期为3个月;联合神经阻滞组101例在乳癖消治疗的同时实施星状神经节阻滞,干预周期为3个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乳腺高频X线影像学分析、临床疗效及血清雌激素、孕激素和催乳素水平等.结果 联合神经节阻滞组乳腺高频X线影像改善显著优于单纯乳癖消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1%和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4,P<0.05);联合神经节阻滞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乳癖消治疗组(分别为93.2%和75.6%,χ2=6.25,P<0.05);治疗3个月后单纯乳癖消治疗组与联合神经节阻滞组血清雌激素[(100.1±12.5)ng/L与(82.3±10.2)ng/L]、孕激素[(1.9±0.2)μg/L与(5.8±0.7)μg/L]、催乳素[(35.4±4.1)μg/L与(15.5±2.6)μg/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乳腺增生临床综合治疗中,联合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能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时心率变异性 (heartratevariability ,HRV)降低 ,并且HRV降低与预后有密切的关系[1] ,本文用动态心电图 (Holter)对AMI患者恢复期HRV进行分析 ,以探讨AMI后HRV的变化。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心肌梗死组 :AMI患者 5 6例 (依据 1979年WHO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 ,男 4 4例 ,女 12例 ;年龄 3 5— 77岁 ,平均 5 6± 11岁 ;前壁梗塞 3 3例 ,下、后壁梗塞 2 3例 ;3 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所有患者均在AMI…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通心络和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病人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以及神经功能障碍程度与ET的关系.方法将75例ACI病人随机纳入常规组、溶栓组和溶栓加通心络组,对3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分别行神经功能评分(NFS),同时采用放免法测定ET.结果 3组病例各测定时间点ET明显增高;治疗后ET组间比较,常规组>溶栓组>溶栓加通心络组;溶栓组和溶栓加通心络组NFS 3 d内明显增高,常规组NFS变化无峰值.结论 ACI病人7 d内ET水平明显增高,ET水平与NFS呈负相关;溶栓加通心络组较溶栓组更能明显降低ET水平,提高NF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乳腺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 203例乳腺增生患者按照随机临床试验原则分为2组:单纯乳癖消治疗组102例给予单纯乳癖消6片/次,3次/d口服,经期停药,治疗周期为3个月;联合神经阻滞组101例在乳癖消治疗的同时实施星状神经节阻滞,干预周期为3个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乳腺高频X线影像学分析、临床疗效及血清雌激素、孕激素和催乳素水平等.结果 联合神经节阻滞组乳腺高频X线影像改善显著优于单纯乳癖消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1%和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4,P<0.05);联合神经节阻滞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乳癖消治疗组(分别为93.2%和75.6%,χ2=6.25,P<0.05);治疗3个月后单纯乳癖消治疗组与联合神经节阻滞组血清雌激素[(100.1±12.5)ng/L与(82.3±10.2)ng/L]、孕激素[(1.9±0.2)μg/L与(5.8±0.7)μg/L]、催乳素[(35.4±4.1)μg/L与(15.5±2.6)μg/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乳腺增生临床综合治疗中,联合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能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成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疗效.方法 2008-12~2009-08在潍坊市脑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其中服用阿司匹林127例作为对照组,在常规服用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中成药119例作为治疗组,电话及门诊随访6~12个月,比较2组患者脑梗死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的复发率为10.9...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栓药物联合应用对失去溶栓机会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起病6~12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约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46)给与巴曲酶、肠溶阿斯匹林、双嘧达莫等抗拴药物,及其他常规治疗。对照组(n=37)除常规治疗外,尚给与阿斯匹林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治疗组凝血常规等实验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4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7±6.4)显著低于对照组(20.1±7.2)(P〈0.01)。治疗后90天治疗组患者Barthel指数(86.8±12.9),显著高于对照组(43.4±15.1)(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8%,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抗栓药物联合治疗后,除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外,其他凝血指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抗栓药物联合治疗对失去溶栓机会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较单用阿司匹林有更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出血事件的风险也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乳腺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 203例乳腺增生患者按照随机临床试验原则分为2组:单纯乳癖消治疗组102例给予单纯乳癖消6片/次,3次/d口服,经期停药,治疗周期为3个月;联合神经阻滞组101例在乳癖消治疗的同时实施星状神经节阻滞,干预周期为3个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乳腺高频X线影像学分析、临床疗效及血清雌激素、孕激素和催乳素水平等.结果 联合神经节阻滞组乳腺高频X线影像改善显著优于单纯乳癖消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1%和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4,P<0.05);联合神经节阻滞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乳癖消治疗组(分别为93.2%和75.6%,χ2=6.25,P<0.05);治疗3个月后单纯乳癖消治疗组与联合神经节阻滞组血清雌激素[(100.1±12.5)ng/L与(82.3±10.2)ng/L]、孕激素[(1.9±0.2)μg/L与(5.8±0.7)μg/L]、催乳素[(35.4±4.1)μg/L与(15.5±2.6)μg/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乳腺增生临床综合治疗中,联合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能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乳腺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 203例乳腺增生患者按照随机临床试验原则分为2组:单纯乳癖消治疗组102例给予单纯乳癖消6片/次,3次/d口服,经期停药,治疗周期为3个月;联合神经阻滞组101例在乳癖消治疗的同时实施星状神经节阻滞,干预周期为3个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乳腺高频X线影像学分析、临床疗效及血清雌激素、孕激素和催乳素水平等.结果 联合神经节阻滞组乳腺高频X线影像改善显著优于单纯乳癖消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1%和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4,P<0.05);联合神经节阻滞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乳癖消治疗组(分别为93.2%和75.6%,χ2=6.25,P<0.05);治疗3个月后单纯乳癖消治疗组与联合神经节阻滞组血清雌激素[(100.1±12.5)ng/L与(82.3±10.2)ng/L]、孕激素[(1.9±0.2)μg/L与(5.8±0.7)μg/L]、催乳素[(35.4±4.1)μg/L与(15.5±2.6)μg/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乳腺增生临床综合治疗中,联合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能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常规静滴活血化瘀类药物对脑梗死二级预防的疗效.方法 2008年9月~2009年12月在潍坊市脑科医院门诊及住院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487例,随机分为2组,定期输液2次的患者为预防组,共241例,未输液的患者246例作为对照组.电话及门诊随访1~2年,比较2组患者脑梗死复发率.结果 预防组的复发率为37.34%,对照组的复发率为33.33%,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静滴活血化瘀类药物对脑梗死二级预防没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