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8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10篇
内科学   83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286篇
预防医学   5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03篇
  1篇
中国医学   114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6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癫痫的临床特点、致痫灶位置与脑软化灶的关系和手术疗效.方法 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2月至2006年4月共手术治疗难治性外伤性癫痫患者1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8例患者致痫灶位于外伤软化灶周围(2~7 cm);5例为颞叶癫痫,其中4例为颞叶内侧型(3例受伤时年龄1.5~5岁,术后病理显示海马胶质细胞增生)、1例为颞叶外侧型.13例患者均在皮层电极监测下行手术治疗,4例同期行颅骨修补术.经2~5年随访,总手术有效率92.3%,优良率84.6%. 结论 外伤性癫痫致痫灶常位于软化灶周围;小于5岁的重型颅脑损伤易导致海马硬化;难治性外伤性癫痫的手术疗效较好,一经诊断,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P-DCB)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经P-DCB成形术治疗的43例症状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人均完成介入治疗,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狭窄率[(12.03±2.15)%]较术前[(86.32±10...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合谷刺法对中风后踝背屈障碍患者的步态和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 EMG)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组20例,采用合谷刺法。在治疗前,采集并提取两组患者双侧下肢的步长、踝关节最大主动背屈角度、腓肠肌和胫前肌在踝关节屈伸最大等长收缩(MIVC)状态下的s EMG,评价中风后患者双侧下肢步行能力及肌肉功能状态。治疗后,应用三维步态参数、踝关节最大主动背屈角度、腓肠肌和胫前肌在MIVC状态下的s EMG特征值来评价两组中风患者患侧下肢步行能力和肌肉状态。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双侧下肢参数比较,患侧下肢步长和踝关节最大主动背屈角度均小于健侧,患侧腓肠肌和胫前肌在MIVC状态下的IEMG和RMS均低于健侧,患侧CR大于健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下肢的步速、步频、步长、支撑相、双支撑相、踝关节最大主动背屈角度、腓肠肌和胫前肌在MIVC状态下的IEMG、RMS和CR均较同组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参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谷刺法对中风后踝背屈障碍患者步行能力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丹参穴位注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62髋随机分为髓芯减压组30髋和丹参穴注组32髋。注射用丹参(冻干,400 mg)用5 ml生理盐水溶解,于丹参穴注组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侧的环跳穴、居髎穴注射,每穴注射2.5 ml,每周3次,连续治疗6个月。依据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评价法在首次治疗后1、3、6个月时分别对两组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可以明显减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疼痛症状(P<0.01),但丹参穴注明显优于髓芯减压(P<0.01)。在髋关节活动度、生活能力、行走距离的改善上,髓芯减压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改善(P>0.05),丹参穴注组在治疗1、3、6个月时均有明显改善(P<0.01);丹参穴注明显优于髓芯减压(P<0.01)。结论:丹参穴位注射可以明显改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中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穴位埋线组、中药组、穴位埋线+中药组3组,穴位埋线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中药组给予中药汤剂治疗,穴位埋线+中药组采用上述两组治疗方法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后,穴位埋线组与中药组和穴位埋线+中药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中药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6.
从200例舌下脉看其对瘀血症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季光  张海峰 《中医研究》1994,7(1):23-24
从200例舌下脉看其对瘀血症的诊断意义湖北430061湖北中医学院研究生季光江苏靖江市中医院张海峰主题词血瘀/诊断,舌象近年来,瘀血致病已得到普遍重视,活血化瘀的研究向着纵深方向发展,有关瘀血症的诊断方法也更多样化、完善化。全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第一次...  相似文献   
57.
睾丸扭转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睾丸扭转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睾丸扭转的发病及诊治等临床资料.结果 左例睾丸扭转22例,右侧睾丸扭转14例,发病至就诊时间3 h~14 d,36例均接受手术治疗.鞘膜内扭转34例,鞘膜外扭转2例,其中35个睾丸已坏死行手术切除及健侧睾丸固定术,睾丸存活1个,行双侧睾丸固定术.结论 睾丸扭转是泌尿外科急症,睾丸扭转的早期目的 总结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睾丸扭转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睾丸扭转的发病及诊治等临床资料.结果 左例睾丸扭转22例,右侧睾丸扭转14例,发病至就诊时间3 h~14 d,36例均接受手术治疗.鞘膜内扭转34例,鞘膜外扭转2例,其中35个睾丸已坏死行手术切除及健侧睾丸固定术,睾丸存活1个,行双侧睾丸固定术.结论 睾丸扭转是泌尿外科急症,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探查是避免睾丸坏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8.
肝包虫病又称肝棘球蚴病,是畜牧地区常见的寄生虫病,可分为肝泡状棘球蚴和肝细粒棘球蚴,大多数肝包虫为肝细粒棘球蚴。肝包虫病在我国西北地区为常见地方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确诊后常需手术治疗,但历年来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尚无一个统一的明确观点,临床各位学者看法不一。现将我院自2000年-2007年收治的163例肝包虫病手术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9.
目的 了解前列腺癌克隆演变(clonal evolution)过程中遗传学机制. 方法 采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从保存的石蜡包埋组织中获取基因组DNA;利用6个位于染色体8p12-21、8p22、17q21上的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25例患者原发癌及相应转移灶中等位基因的缺失或保留进行分析. 结果 在24例可供信息的病例中,14例(58%)在原发癌及相应转移灶中所有位点均表现为相同的等位基因缺失或保留模式,而另外10例(42%)则显示不一致的等位基因缺失.这10例中有5例原发癌表现为等位基因保留而在相应转移灶则为缺失,另外5例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位点表现为原发癌等位基因缺失而在相应转移灶保留. 结论 前列腺癌在原发癌及相应转移灶遗传组成上的差异可能与其内在异质性、整体遗传不稳定性及克隆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60.
膀胱癌等位基因缺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膀胱癌克隆演变(clonal evolution)过程中的遗传学机制。方法分别利用4个位于染色体9p21区和17p13区上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物,分析了18位膀胱癌病人原发癌及相应转移灶中等位基因的缺失或保留方式。利用显微切割技术在保存的石蜡包埋组织中获取基因组DNA。结果在原发癌和转移灶中总的等位基因缺失频率均为89%(16/18),而在原发癌中D9S161的缺失频率为86%,D9S171为67%,IFNA71%,TP5380%;在转移灶中各位点缺失频率分别为100%(D9S161),67%(D9S171),71%(IFNA),80%(TP53)。18例病例中,16例(89%)在原发癌及相应转移灶中所有位点均表现为相同的等位基因缺失或保留模式,而另外2例(11%)则显示不一致的等位基因缺失。这2例在原发癌灶表现为等位基因保留而在相应转移灶则为缺失。结论膀胱癌在原发癌及相应转移灶遗传组成上有相当一致性;当转移癌的原发癌不能确定来源时,这些位点的杂合性缺失(LOH)可作为膀胱癌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