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09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肿瘤及瘤样病变致颜面部畸形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以及术后美容及对术后咬合功能的影响。方法总结82例颞下颌关节肿瘤及瘤样病变,其中良性肿瘤54例(骨瘤17例,骨软骨瘤8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21例,成釉细胞瘤3例,软骨瘤和骨巨细胞瘤各2例,软骨母细胞瘤1例);瘤样病变25例(髁状突增生或肥大23例,髁状突囊性变2例);恶性肿瘤3例。61例以面部畸形而就诊。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方法治疗,21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行滑膜软骨瘤病变摘除术;以面部畸形而就诊的61例病例手术方式包括:①单纯施行肿瘤或瘤样病变切除34例;②肿瘤切除加即刻肋骨肋软骨移植9例;③患侧下颌升支垂直截骨、体外切除髁状突肿瘤后升支再植入3例;④髁状突下升支后缘“L”形截骨术3例;⑤双侧下颌升支垂直截骨术4例;⑥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3例;⑦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加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术摆正平面术3例;⑧部分或半侧下颌骨切除2例。术后随访6个月~10年。结果以面部畸形而就诊的61例病例,58例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病例均无复发;53例患者术后面容恢复基本对称,咬合关系正常,开口度正常,咬合功能得到恢复。但是,单纯行髁状突切除患者中,2例手术后咬合不稳定而出现一系列症状,3例面容改善不理想。3例恶性肿瘤,2例情况稳定,1例死亡。结论单纯切除颞下颌关节肿瘤与瘤样病变是主要的手术方式,但少量病例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多手段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以恢复正常的面形、咬合关系和颞下颌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2.
目的:将转染bFGF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珊瑚骨的复合培养,观察转染bFGF基因的BMSCs在珊瑚支架材料上生长状况。材料和方法:穿刺抽取新西兰大白兔胫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BMSCs,采用贴壁筛选法对分离出的BMSCs进行纯化,利用脂质体转染bFGF-pcDNA3到BMSCs。取生长良好的转染bFGF基因BMSCs和未转染的BMSCs,分别接种于不同珊瑚表面,采用MTT法观察细胞-支架联合培养BMSCs的增殖情况和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珊瑚支架上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MTT法检测显示细胞-支架联合培养转染组细胞与联合培养未转染组细胞增殖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培养转染组细胞生长增殖强于未转染组细胞。而联合培养的转染组细胞同单纯培养转染组细胞增殖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复合BMSCs细胞贴附在珊瑚上,并在材料上完全铺展,形态多样,细胞向孔内长入或跨越微孔表面,部分区域有细胞外基质形成。 结论:转染bFGF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珊瑚支架材料上生长状况较未转染组好,珊瑚人工骨不影响BMSCs的增殖,可以作为BMSCs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  相似文献   
63.
干槽症是拔牙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多见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其发生率据国外报道在10%-30%之间(国内报道为14.1%)[1],本文作者采用低功率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疗干槽症,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997年10月...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实施坐姿旋转复位手法、整脊理筋放松手法治疗。结果132例病人,治愈率达38.64%,有效率达94.70%。结论坐姿旋转复位手法复位错位腰椎及小关节,改变突出物、周围组织和神经根的关系,以解除神经根压迫。再通过整脊理筋手法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缓解患者局部肌肉痉挛,加强病变部位血液循环,促进炎性病理产物的吸收和排泄,促进炎症消退,解除水肿及有害物质对神经根的刺激,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5.
骨碎补超微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李顺祥  张志光  龙勉  蔡光先 《中草药》2005,36(11):1634-1637
目的研究骨碎补超微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考察其有效成分,为骨碎补超微饮片的质控提供可靠方法。方法色谱柱为大连依利特公司Hypersil BDS C18(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为25℃;体积流量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83nm。结果初步建立了骨碎补超微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8个共有峰。结论利用HPLC指纹图谱可以比较全面的控制骨碎补超微饮片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机械压力对体外培养兔下颌髁状突软骨细胞基质中蛋白多糖合成的影响.[方法]利用自制压力装置对体外培养兔下颌髁状突软骨细胞施以不同压力,收集细胞基质中的蛋白多糖,以硫酸咔唑法测定蛋白多糖代谢产物葡萄糖醛酸的含量,间接反映软骨细胞基质中蛋白多糖合成变化情况.[结果]-0.05 MPa组中葡萄糖醛酸含量高于其余各组(P<0.05),持续作用10 min后,葡萄糖醛酸含量最高;而0.1 MPa组葡萄糖醛酸含量低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0.05 MPa 的压力持续作用10 min,能促进兔下颌髁状突软骨细胞蛋白多糖的合成代谢,可用于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培养.  相似文献   
67.
鹅膏菌多肽毒素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鹅膏菌多肽毒素是野生毒磨菇产生的主要毒素,常引起人和动物的中毒与死亡。由于鹅膏毒肽对真核细胞的RNA聚合酶Ⅱ具有专一性抑制作用以及鬼笔毒肽对肌动蛋白具有束缚作用,它们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对生命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拟综述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在生命科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8.
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价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部各类病变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 998年 5月~2 0 0 3年 1 0月我科应用胸大肌肌皮瓣对 4 7例病人头颈部病变术后组织缺损进行Ⅰ期修复 ,皮瓣面积为5cm× 6cm~ 1 5cm× 30cm。结果  4 4例 (93.6 %)胸大肌肌皮瓣完全存活 ,3例 (6 .4 %)胸大肌肌皮瓣部分坏死。结论 胸大肌肌皮瓣血供可靠、组织量多、修复操作简单 ,能满足头颈部各类病变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分离获取大鼠耻骨联合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并进行形态学观察。方法;采用机械及胰蛋白酶、胶原酶序贯消化法,从大鼠耻骨联合软骨组织中分离出软骨细胞,用含15?S的DMEM/F12培养液原代和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阿尔辛蓝组织化学、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鉴定,通过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培养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体外培养的大鼠耻骨联合软骨细胞呈短梭形、三角形,有短细胞突起,细胞浆内质网发达,线粒体丰富,富含分泌颗粒。细胞胞浆糖胺聚糖、Ⅱ型胶原染色均阳性。结论:耻骨联合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较好地保持了生长期软骨细胞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70.
为研究单纯用膜及膜结合BMP修复与种植体有关的骨缺损的愈合速度及界面情况,应用HA喷涂钛种植体植入伴有裂状缺损的拔牙窝内。实验分两组进行,一组用聚四氟己烯膜(PETE膜)结合BMP,另一组单纯用聚四氟己烯膜。术后2、4、8、12周分别行大体,X线,光镜观察。结果发现:单纯用膜能促进种植体周围新骨生成,而膜结合BMP处理的种植体骨修复启动早,骨界面愈合速度较单纯用膜可提前约4~6周。两种方法为扩大种植体的适应证范围,解决植床质和量问题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