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9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108篇
临床医学   155篇
内科学   88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391篇
预防医学   97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157篇
  3篇
中国医学   181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31.
目的探讨分析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0例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选择患者的第11肋骨间进行切口,将游肾脏及肾动静脉游离。4例患者进行了肿瘤切除,另外6例患者行部分肾切除。结果经过治疗后,1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93.2±1.5)min。平均输血量为(457.1±250.8)ml。生存时间方面1例患者超过8年,4例患者超过5年,5例患者超过3年。结论保留肾单位的手术因为其操作简单、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较快等优势可作为早期局限性肾癌治疗的有效方法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2.
<正>在劳动者申请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用人单位虽然能够为劳动者出具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但往往只出具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忽略或不提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于能否正确做出诊断与鉴定结论十分重要。现介绍1例壹期石棉肺病例的诊断鉴定经过,供同仁借鉴。1病例诊断鉴定经过1.1患者基本情况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患者,男,1956年参加工作,先后从事给煤工、锅炉工  相似文献   
33.
牙齿固定矫治术后牙釉质脱矿的预防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观察发现 ,牙齿固定矫形治疗后常出现牙釉质脱矿的现象。1996~ 2 0 0 1年 ,我们对 5 0例固定正畸患者在固定矫治期间采用了一定的预防措施 ,并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牙齿正畸患者 10 0例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男 2 2例、女 2 8例 ,年龄 11~ 3 5岁、平均 14.5岁 ;实验组男 2 5例、女 2 5例 ,年龄 11~ 3 3岁、平均 14.8岁。研究方法 :所有病例在接受固定矫治前均检查牙面釉质情况 ,如有缺损 ,给予适当修复治疗。使用相同的京津釉质粘合剂、酸蚀材料 ,两组均使用标准方丝弓矫治器。对照组粘接前使用 3 7%正磷酸常规酸…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用T7噬菌体筛选系统筛选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3的相互作用蛋白。方法 应用T7噬菌体展示技术,以通过原核表达的方式得到的丙型肝炎病毒NS3为靶分子,对噬菌体人肝细胞cDNA文库进行筛选,对筛选到的克隆进行DNA序列分析及同源性研究。结果 经鉴定得到2个阳性克隆,并确定能与丙型肝炎病毒NS3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为serine peptidase inhibitor,cladeA,member 1(SERPINA1)和cyclophilin-LC。结论 T7噬菌体筛选系统是筛选相互作用蛋白的一种简单、快速和有效的手段,筛选到的相互作用蛋白为进一步探讨NS3的致病、致癌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5.
已知缺氧、营养物质缺乏、氧化应激、异常糖基化反应、钙代谢紊乱等都能引起内质网应激反应,并表现为3个步骤:蛋白质合成暂停、内质网应激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等,每一过程的分子机制现已逐步被揭示.当细胞内质网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小能正确合成蛋白质,也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甚至会出现细胞凋亡.掌握内质网应激过程对进一步理解糖尿病、心脑组织缺血性梗死、神经退行性病变等多种疾病的发生机制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以测定人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浓度,并应用于两种对乙酰氨基酚制剂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 以替硝唑为内标,200μL血浆样品经5倍于其体积的乙酸乙酯液液萃取,再经Waters XBridge? C18柱等度洗脱分离后导入串联质谱,以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对乙酰氨基酚和内标的选择性反应离子对分别是m/z 152→110和248→121。方法经验证后应用于19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空腹口服两种对乙酰氨基酚制剂500mg后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的研究。结果 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在0.1~8.0 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2 > 0.99),最低检测限为 0.1 μg·mL-1,提取回收率为91.0%~98.7%,日内和日间准确度分别为98.8%~111.3% (精密度:CV ? 9.03%)和94.9%~102.6% (精密度:CV ? 10.68%)。生物等效性试验中,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AUC0-t和AUC0-∞ 几何均值比的90%置信区间分别为83.50%~105.79%,94.25%~101.54%和93.24%~101.02%,均落在生物等效可接受标准80.00%~125.00%范围内。结论 所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浓度的HPLC-MS/MS法具有快速灵敏、回收率高、选择性好的特点,适用于对乙酰氨基酚片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在人体内吸收速度和程度相似,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麻杏二三汤对哮喘小鼠肺组织气道黏蛋白(MUC)5ac m RNA的影响,探讨其抑制哮喘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强的松组及麻杏二三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另五组以腹腔注射0.1%卵白蛋白(OVA)与10%氢氧化铝混悬溶液致敏,以1%OVA雾化液雾化攻击制作哮喘小鼠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生理盐水、强的松(10.0mg/kg)、麻杏二三汤高剂量(30g/kg)、中剂量(15g/kg)、低剂量(7.5g/kg)灌胃,R-T PCR测定各组MUC5ac m RNA表达。结果麻杏二三汤高、中、低剂量组MUC5ac m RNA荧光定量△Ct值分别为(12.80±0.84)、(12.15±0.49)、(11.41±1.49),均高于哮喘模型组的(9.82±0.84)(P0.01)。结论麻杏二三汤能够有效抑制哮喘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支气管肺组织中MUC5ac m 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基因IL-1β-511、IL-1 RN VNTR位点多态性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加重健康中年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中的作用。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227名健康中年人IL-1β-511、IL-1 RN VNTR位点多态性,ELISA法检测HP IgG及CagA、VacA抗体,通过臂踝指数(ABI)评估受试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IL-1β-511多态性分别为CT(64.8%)、TT(22.3%),IL-1RN VNTR片段倍数多态性分别为IL-1RN*1(68.7%)、2倍重复(IL-1RN*2)(29.2%)。不同IL-1基因多态性受试者的A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受试者ABI明显低于阴性者(P < 0.01)。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抽烟状态、BMI、高脂血症及IL-1基因多态性后,ABI在HP阴性组及阳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 CagA抗体阳性是低ABI的危险因素(P < 0.01)。结论HP感染,尤其是CagA抗体阳性HP感染,可能是中国南方汉族中年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危险因素,与2种IL-1基因位点多态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0.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primary pulmonary artery sar-coma,PPAS)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肺动脉内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肺动脉肉瘤也在肺动脉瓣和右心室流出道上形成。这种疾病首次报道于1923年,大多数PAS是高度恶性的,并且在没有典型临床症状的情况下迅速发展。因此PAS极易被误诊为肺血栓栓塞性疾病(pulmonary thromboembolic disease,PTD),例如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