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8篇 |
免费 | 65篇 |
国内免费 | 4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篇 |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24篇 |
口腔科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172篇 |
内科学 | 83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26篇 |
特种医学 | 6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70篇 |
综合类 | 395篇 |
预防医学 | 174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226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92篇 |
肿瘤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70篇 |
2020年 | 51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71篇 |
2012年 | 75篇 |
2011年 | 107篇 |
2010年 | 102篇 |
2009年 | 88篇 |
2008年 | 82篇 |
2007年 | 71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59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57篇 |
2000年 | 49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腹腔镜技术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已成熟运用,而手术机器人在腹腔镜的基础上,以前所未有之势将手术的精度、灵活度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近几年,大量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被报道,本文就其在围手术期结果、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学疗效、术后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评价全椎板截骨回植联合"工"型微钛板固定及生物膜覆盖运用于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9例初发椎管内肿瘤切除(髓外硬膜下)+全椎板截取+椎板原位回植"工"型钛板固定术+生物膜覆盖于硬脊膜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48±6)岁。统计术前及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管内肿瘤改良Mccormick评分(modified mccormick scale,MMS)、硬膜外纤维化(epidural fibrosis,EF)、相邻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脑脊液漏并发症发生率、影像学回植椎板愈合率及肿瘤复发率。结果 9例均获1年或1年以上随访,术后末次ODI、VAS、MMS评分显著优于术前(P0.05)。围手术期无一例脑脊液漏发生。回植截骨部CT均显示骨性愈合,未见钛板螺钉的松动及断裂。未发现硬膜外纤维化及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结论全椎板截骨回植联合"工"型钛板固定及生物膜覆盖治疗椎管内肿瘤,对于降低硬膜外纤维化、减少术后脑脊液漏、减少相邻节段退变、维护脊柱稳定性疗效显著,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依从性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预见组和对照组,各40例。预见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模式护理。观察2组患者餐前、餐后2 h平均血糖水平、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评分、依从性评分、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结果预见组的餐前和餐后2 h平均血糖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预见组的健康教育评分、依从性评分、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易发生多种术后并发症,针对性进行贯穿全程、全方位的预见性护理及指导,能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5.
66.
67.
68.
目的:探讨和分析微创刨吸术(TriVex系统)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彩用TriVex系统治疗49例(63条患肢),术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深静脉通畅,术后随访3 d~24月.结果:平均每条腿手术时间为34 min,16条腿出现血肿,经处理治愈.1条腿出现张力性血泡经刺破后治愈.并发症发生率为28.6%(18/63).结论:TriVex系统是治疗曲张血管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熟知其相关并发症并注意防治,将会使这一新技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9.
靶标诱导变构解离SELEX技术筛选皮质醇特异核酸适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获得皮质醇特异性核酸适体,建立高品质、超敏、易用和稳定的皮质醇检测试剂盒。方法人工合成两端固定序列,中间为35 bp随机序列,生成80 bp长度ssDNA文库,捕获序列固定在磁珠上,文库与其退火组装,皮质醇的特异核酸适体通过我们建立的靶标诱导变构解离SELEX(TISSD-SELEX)技术获得。最后一轮的PCR产物经克隆测序,MegAlign和RNAstructure软件分析其一级和二级结构。实时(real-time)apta-PCR方法分析G12的亲和活性。结果经过12轮筛选后,获得10个皮质醇的核酸适体。序列分析显示,特异核酸适体以高G含量核酸序列为主,软件预测其中8个序列主要以G四联体二级结构为主,候选核酸适体G12显示了可以作为生物探针用于皮质醇检测。结论成功建立TISSD-SELEX技术,获得小分子靶标皮质醇核酸适体。小分子靶标无需将其偶联在固相介质或大分子上,对靶分子结构、性质无特殊要求,因而有望成为小分子靶标核酸适体筛选的通用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0.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抗栓和溶栓治疗——《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循证临床指南》摘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公布的<抗栓与溶栓治疗: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循证临床指南>(第8版)对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全面的评论性综述,对得到的临床证据进行分级,对抗栓和溶栓治疗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相对于以前的版本,第8版增加了非美国作者的比例,从而使得整个指南的适用范围更广.该指南证据分级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收益与风险、负担、花费之间的权衡,二是评估这些收益和风险的可信程度.本文选取指南中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治疗相关的部分进行解读,针对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慢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初级和二级预防等3个方面总结和归纳了指南中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