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80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两种塑化剂的离体牙根周渗出物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GP和FR两种酚醛树脂塑化140颗新鲜拔除的完整人牙后,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于不同时间测量塑化剂通过根尖孔及根管壁渗出到模拟根周环境中的量以及渗出物中所含游离醛的量。结果表明,塑化后第1天渗出量最大,随时间延长渗出逐渐减少。到7 ̄60天已基本不能测出树脂的渗出物,而30天以后,游离醛的渗出也维持于极低的水平。经统计学检验,GR渗出物中所含游离醛量明显低于FR。  相似文献   
42.
用GP和FR两种酚醛树脂塑化140颗新鲜拔除的完整人牙后,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于不同时间测量塑化剂通过根尖孔及根管壁渗出到模拟根周环境中的量以及渗出物中所含游离醛的量。结果表明,塑化后第1天渗出量最大,随时间延长渗出逐渐减少。到7~60天已基本不能测出树脂的渗出物.而30天以后,游离醛的渗出也维持于极低的水平。经统计学检验,GR渗出物中所含游离醛量明显低于FR。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牙菌斑固相代谢糖后缓冲容量的变化与龋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成年高龋者(DMFS≥10,DS≥5)及无龋者(DMFS=0)各10名,分别取4种糖消耗情形下的牙菌斑,即基线菌斑、一次漱糖后即刻菌斑、持续耗糖菌斑和漱糖后恢复期菌斑。样本经离心干燥获得菌斑固相成分,以25mmol/LKCl制备10mg/ml的混悬液,用0.1mmol/LHCl滴定以测定初始pH至pH4的缓冲总量和pH5.2~4区段的缓冲容量,同时对各组进行细菌计数。结果消耗糖后菌斑固相的缓冲总量均比基线值(208.793±73.338μmolH /g)低,在pH5.2~4区段,一次耗糖即刻和漱糖前的缓冲容量相同,分别为112.243±28.124μmolH /g和124.773±27.886μmolH /g,持续耗糖后下降至93.358±18.356μmolH /g,恢复期菌斑固相的缓冲容量(144.905±36.857μmolH /g)显著上升。不同龋易感个体缓冲容量间的差异并无显著性。结论糖消耗过程影响菌斑固相的缓冲力,缓冲容量可能不是一个指示龋易感性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4.
菌斑固相、变形链球菌及葡聚糖对酸的缓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代谢后菌斑固相缓冲力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采集40名18~21岁的大学生的饥饿牙菌斑,体外10%蔗糖孵育1h。体外制备无糖培养和2%蔗糖培养的变链菌团。以25mmol/L KCl制备菌斑固相、变链菌团和不溶性葡聚糖混悬液及可溶性葡聚糖溶液,用1mmol/LHCl滴定并计数细菌密度,统计学分析。结果变链菌团代谢蔗糖后的缓冲容量为(0·099±0·047)mmol/L,比无蔗糖培养的变链菌团的缓冲容量(0·609±0·202)mmol/L低,且缓冲力随细菌密度降低直线下降,葡聚糖几乎没有缓冲作用[(0·028~0·032)mmol/L]。人牙菌斑固相缓冲力的变化规律与体外纯菌培养研究结果一致。结论菌斑固相缓冲力与所含细菌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5.
牙体牙髓治疗用材料的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年来牙科材料的迅速发展 ,不断有新型材料和器械问世。虽然它们与机体组织的接触有限 ,但所含成分也存在是否有毒副作用的问题。复合树脂含有高活性的化学成分 ,甚至可引起牙髓反应 ,而一些老材料 ,如银汞合金含有汞 ,也使人们在重新考虑它们的毒性问题。今天 ,牙髓治疗已非常普及 ,所用的治疗药物和材料都要放入根管内与机体组织接触 ,因此 ,人们越来越重视牙科材料的生物安全性问题 ,并开始关注如何对其进行安全性的评价。一、牙科材料生物性能评价的标准从 30年代起西方各国相继将上述范畴的工作纳入本国的国家标准制订中[1] 。美…  相似文献   
46.
龙胆泻肝汤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雅玲  岳林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7):47-48,50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出100例精子表面AsAb阳性的免疫性不育患者。双盲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龙胆泻肝汤+克林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强的松小剂量维持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精液常规、AsAb及精液中的白细胞含量的改变。结果两种疗法均可降低精子表面AsAb阳性率及精液白细胞含量,但观察组精液白细胞含量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的精子密度、活动力、妊娠率两组均有所提高,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联合克林霉素对男性免疫性不育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了解不同种类的甲基丙烯酸酯复合树脂间的粘接效果以及唾液污染界面后对其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用AP-X和P60两种不同种类的甲基丙烯酸复合树脂,用SE-Bond自酸蚀粘接系统进行粘接.将AP-X树脂固化后打磨表面,根据界面处理方式不同分为3个实验组:直接粘接组、唾液污染组和唾液污染后75%乙醇擦拭组.对照组为在固化的AP-X树脂表面即刻分层充填、光固化P60树脂后形成的整块树脂材料.将上述树脂块切成数条1 mm×1 mm×14mm的试样,每组选取15条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试样侧面两种树脂的粘接界面,另取15条测定其微拉伸强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对照组整块树脂材料AP-X与P60紧密地嵌合在一起;3个实验组中,直接粘接组的两种树脂AP-X与P60紧密结合无缝隙,唾液污染组中的两种树脂粘接面存在明显的缝隙和陷窝,唾液污染后经75%乙醇擦拭后两种树脂的粘接面仍有大量间隙存在.各组复合树脂试样微拉伸强度分别为:对照组(84.07±1.57) MPa;实验组中3个亚组:直接粘接组为(76.08±2.42) MPa,唾液污染组为(70.98±2.33) MPa,75%乙醇擦拭污染组为(71.08±2.33) MPa,其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直接粘接组的拉伸强度明显高于唾液污染组和污染后75%乙醇擦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唾液污染组和污染后75%乙醇擦拭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93).结论:不同种类的甲基丙烯酸复合树脂不但可以结合,而且可获得较大的内聚强度;树脂界面打磨后仍可粘接,但微拉伸强度有所降低;唾液污染粘接界面明显降低复合树脂间的粘接强度,75%乙醇擦拭并不能消除其影响.  相似文献   
49.
抗生素在儿科医院中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林  李志红 《吉林医学》2008,29(7):602-603
抗生素是目前我国医院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儿科医院也不例外。但随着抗生素的日益广泛使用,临床上病菌耐药问题也日趋严重。通过对住院及门诊患者进口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则更能确切反映临床用药情况。因此,随机抽查我院100例病例,门诊处方100张,现将结果做简要分析,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对心外ICU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76例心外ICU术后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78例和实验组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使用心外ICU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医源性损伤、ICU谵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气管插管留置时间、留住ICU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可有效提高心外ICU术后患者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节约医疗护理资源,具有良好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