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目的:探讨裸露的硬腭用转染γ-IFN基因的羊膜复合组织片修复后的组织形态学特点及其抑制瘢痕形成的机制。方法:对4组(每组20只)3周龄雌性SD大鼠裸露的左侧硬腭骨面分别采取靠肉芽组织自行生长修复、羊膜移植、羊膜负载的羊膜复合组织片移植、转染γ-IFN基因的羊膜复合组织片等不同的方法进行修复,然后通过HE染色、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显微镜及电镜检查的方法观察不同修复法分别在术后3、6、8周时各种纤维成分含量及瘢痕形成的情况。结果:术后3、6、8周,各相同时期相比,用γ-IFN基因转染的羊膜复合组织片和羊膜复合组织片修复组,其Ⅰ、Ⅲ型胶原纤维的含量明显少于其它组。结论:用羊膜负载的羊膜复合组织片及转染γ-IFN基因的羊膜复合组织片修复硬腭裸露的软组织缺损,瘢痕纤维化程度低,减少了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22.
目的 通过对头部模型面部的测量分析,来研究iWitness摄影测量系统在颌面部应用的精确性与准确性。方法 利用iWitness摄影测量系统重复获取头部模型标志点的三维坐标值,来评估在不同状态下系统应用的精确性。通过计算模型三维测量的线性距离值与真实距离值之间的差异及分布情况来检查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与偏倚性。结果 在非缩放状态与缩放状态下操作误差分别为0.20 mm和0.09 mm,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摄像误差为0.283 mm,与同一组图像的测量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次校正的误差为0.251 mm,与仅作一次校正的摄像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距离测量差异集中于±0.4 mm之间,准确性较高,无偏倚。结论iWitness摄影测量系统在颌面部的标志点定位与点距测量上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可应用于面部形态的评估与记录。  相似文献   
23.
唐璟  宋庆高 《天津医药》2021,49(10):1111-1115
腭裂是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腭部的发育有着严密的规律和精确的时空顺序,对其发育过程的任何微小干扰都可能导致腭裂的发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可从多个层面调控细胞生物学行为,与腭裂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就lncRNA调控细胞分化增殖、自噬和凋亡以及上皮-间充质转化的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初步总结现阶段已知的腭裂中lncRNA-miRNA调控轴,以期为腭裂畸形的病因研究提供新的参考和视角。  相似文献   
24.
25.
单侧唇裂鼻畸形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唇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畸形 ,患有唇裂者多半都伴发有鼻的畸形。虽然目前关于唇裂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但在唇裂鼻畸形方面还存在很多分歧。本文就近几年关于在单侧唇裂鼻畸形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论述如下。1 单侧唇裂鼻畸形的解剖1 .1 鼻畸形病理解剖单侧唇裂鼻畸形由于其畸形的严重程度和是否伴有腭裂其病理解剖有所差异 ,但有一些共同点 :1患侧鼻小柱短 ,鼻小柱根部偏向健侧 ;2患者鼻穹窿呈 S型 ;3患侧鼻翼向后下外移位 ;4鼻锥体不对称 ,鼻尖偏向健侧 ,内侧软骨脚分离 ;5鼻翼软骨环状结构破坏中断。1 .2 鼻尖部血液供应对…  相似文献   
26.
腭裂缘骨膜牵张成骨不同阶段的组织学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腭裂裂隙缘的骨膜进行牵张,研究新骨形成的过程及规律,初步探讨骨膜牵张成骨方法修复腭裂的机制.方法 选用健康杂种幼犬8只制作腭裂动物模型,采用安置骨膜牵张器的方法对裂隙缘的一侧骨膜进行牵张,牵张力为(2.45±0.20)N.在牵张器放置后20、30、40、60 d各处死动物2只,未放置一侧为对照侧.结果 裂隙缘骨膜受牵张后,新生成骨细胞数量随时间变化而增多,大量沿牵张方向排列的胶原纤维组织在增生的成骨细胞作用下,钙化沉积成新骨,并逐渐改建成熟.结论 新骨形成是沿牵张方向的膜内成骨方式完成的,在骨膜牵张器放置20d后牵张区已有新骨形成,随着牵张时间的延长,成骨量逐渐增加,40d时的成骨活动最活跃,至60d时新骨钙化程度较成熟,以骨改建和塑形为主.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幼兔鼻翼软骨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鼻畸形修复术式选择奠定一定基础.方法:健康新西兰幼兔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4只,实验组Ⅰ和实验组Ⅱ各12只,实验组Ⅰ、Ⅱ幼兔分别进行鼻翼弧形切口下的潜行剥离及宽度为2 mm×2 mm鼻翼软骨切除.分别于术后4、8、12、16周处死幼兔,完整取出鼻翼软骨,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生长发育各阶段潜性剥离实验侧和对照侧鼻翼软骨细胞生长的各个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侧软骨细胞的增殖活性一致;而鼻翼软骨部分切除组实验侧断端未形成软骨组织修复,甚至在个别切片上见到有鼻腔黏膜组织长入缺损空隙.结论:潜性剥离鼻翼软骨所造成的创伤对幼兔鼻翼软骨的发育没有不良影响,术后可以形成一个发育成熟的完整个体,而早期切断鼻翼软骨对鼻翼软骨的发育有不良影响,潜在的透明软骨修复能力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法完全代偿手术本身的损伤.  相似文献   
28.
东方人与高加索人相比,其鼻下半部的皮肤较厚而鼻翼软骨较薄。在矫正唇裂鼻畸形的对称性方面,鼻翼软骨的移动和悬吊最为适用。所以充分提升塌陷的患侧鼻翼软骨且保持在相对稳定的位置是矫正畸形的关键,作者设计和使用了颅骨移植加鼻翼软骨悬吊的方法,共报告30例用该法整复唇裂鼻畸形的东方人病例,年龄19~37岁,效果满意。其手术方法是在患侧鼻孔内设计倒“U”形切口,行软骨和皮下组织之间广泛分离,形成内外两瓣。在鼻背方向的分离,一直到鼻骨下端,并切开骨膜。在骨膜下继续分离,一直达额鼻角水平,形成一个容纳颅骨瓣的嵌入袋。由于这类患者的鼻翼软骨向前方和侧方分离,往往有纤维脂肪组织堆积于两鼻翼软骨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体外诱导分化为唾液腺腺泡细胞样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分离hAECs并体外培养、鉴定。与8 d龄SD大鼠下颌下腺细胞(SMGCs)在双室共培养系统中共培养。免疫细胞化学、实时荧光定量RT-PCR等方法检测α-淀粉酶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双室共培养1、2周,hAECs中α-淀粉酶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共培养前的3.38倍及6.6倍。结论:hAECs具有向唾液腺腺泡细胞样细胞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30.
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成年期腭咽结构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VPI)患者成年期腭咽结构形态特征与腭咽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3例初期腭成形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年龄16~36岁,平均年龄18.3岁,男10例,女13例,男女=11.3)与20例健康对照组(年龄在16~24岁,平均年龄18.6岁,男女=0.821)分别拍摄静止时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比较2组间软腭长度、咽腔深度、咽腔高度、adequate ratio=软腭长度/咽腔深度的差异;分析咽三角(由翼颅基点,第一颈椎,后鼻棘构成)以及软腭与咽后壁相接触点(PPW)在咽三角的位置关系.结果VPI组患者软腭长度、adequate ratio小于健康对照组,PPW点在咽三角的位置相对于正常组偏上(P<0.05);翼颅基点和第一颈椎位置在2组间并无差异(P>0.05).结论腭裂术后VPI患者在成期表现出软腭长度过短,ratio值<1.0,整个咽三角相对于正常组微呈逆时针偏转,PPW点位置上移的形态特征.提示腭裂修复应选择重建软腭功能长度、保留正常腭咽结构的个体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