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建立维甲酸诱导C57BL/6J小鼠腭裂模型,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胎鼠腭突发育期间孕鼠血浆的特征性代谢变化。方法:将孕鼠随机分为维甲酸实验组和植物油对照组,分别在ED12.0予孕鼠以维甲酸和植物油灌胃,在特定孕期收集孕鼠血浆样本和统计胎鼠腭裂发生率。应用核磁共振波谱仪测定一氢核磁共振波谱图和主成分分析法(PCA)描绘胎鼠腭突发育期间维甲酸作用下C57BL/6J孕鼠血浆代谢产物的变化轨迹图。结果:PCA分析结果显示腭发育期间两组孕鼠血浆代谢轨迹不同。结论:维甲酸可以延缓孕鼠胚胎发育期间血浆的代谢轨迹,说明母体环境变化与胚胎发育两者之间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13.
唐璟  宋庆高 《天津医药》2021,49(10):1111-1115
腭裂是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腭部的发育有着严密的规律和精确的时空顺序,对其发育过程的任何微小干扰都可能导致腭裂的发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可从多个层面调控细胞生物学行为,与腭裂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就lncRNA调控细胞分化增殖、自噬和凋亡以及上皮-间充质转化的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初步总结现阶段已知的腭裂中lncRNA-miRNA调控轴,以期为腭裂畸形的病因研究提供新的参考和视角。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母体血清,了解其营养状况,分析唇腭裂发生与母体营养状况的关系,为降低唇腭裂的发生开辟新途径。方法收集唇腭裂患者母亲血液(Ⅰ组)和正常婴儿母亲(Ⅱ组)血液样本各78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分光光度法测量血清中营养物质(锌、钙、镁、铜、铁、总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血糖)的含量,比较分析两组营养物质含量有无差异。结果Ⅰ组血清锌的含量明显低于Ⅱ组,两组间比较P〈0.001,有统计学意义;而Ⅰ组血清铜、铁、镁、钙、总蛋白、胆固醇、血糖及甘油三酯的含量与Ⅱ组比较均见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Ⅰ组中,唇裂伴腭裂者与单纯唇裂者母体血清的各种营养物质含量比较均见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唇腭裂的发生与孕期母体的营养状况有一定关系,其中锌含量的高低与后代唇腭裂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背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证实了唾液腺组织中的确存在一类具有成体干细胞特性的唾液腺细胞,但是这类干细胞的研究多集中在动物的唾液腺,而人类唾液腺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研究较少.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唾液腺干/祖细胞,并观察其生物学特征.方法:从流产胎儿下颌下腺中分离、单克隆培养获得人唾液腺干/祖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上皮细胞标志CK19,Laminin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CD29,CD90.1和 CD117的表达.绘制人唾液腺干/祖细胞生长曲线,评价体外增殖能力.结果与结论:人唾液腺干/祖细胞胞浆表达上皮细胞标志CK19及Laminin;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CD90.1,CD29及CD117的表达率分别为99.69%,98.83%及67.27%;体外培养也表现出高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和较高的传代数等组织干细胞特性.提示人胎儿下颌下腺中能分离出具有组织干细胞特性的细胞.  相似文献   
16.
血管瘤(haemangioma)是由大量增生的血管所构成,为常见的软组织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特别在婴幼儿群体中.目前,仍认为血管瘤是由胚胎血管先天性发育不良所致,具有肿瘤和畸形的双重特性.血管瘤大多为良性,婴幼儿的血管瘤还具有自然消退现象.但血管瘤的破坏性(毁容、破坏功能以及K-M综合征)足可引起致命,是不可忽视的.血管瘤可生长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以头颈部最为常见,但是体积巨大的较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左侧面颊、颞枕、颈部巨大血管瘤(经病理确诊)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硬腭裸露骨面面积对上颌骨及牙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硬腭裸露骨面面积与上颌骨及牙弓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及相关机制,为设计与选择合理的腭裂修复术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3周龄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每组12只.3组实验组大鼠分别被切去硬腭1/4、2/4和3/4面积大小的粘骨膜瓣,大鼠术后每周同期交替注射荧光标记物(对照组同期注射),每2周随机处死每组标记动物3只,解剖出上颌骨,制备成硬组织切片,测量上颌骨和牙弓宽度,观察荧光标记的差异.结果实验表明:①当裸露面积小于硬腭面积1/4时,上颌骨新骨形成和组织学变化不大,并且可获得接近正常的上颌骨和牙弓发育.②随着硬腭裸露面积的增加,上颌骨及牙弓生长发育受限越严重,牙齿内倾更加明显,组间存在着统计学差异.③裸露面积越大,对硬腭新骨形成和腭中缝的结构影响越大,表现为荧光标记线越不规则,标记间距变窄,当裸露面积达硬腭面积的3/4时,甚至产生弥散的荧光标记(即骨坏死)和腭中缝结构的丧失.结论硬腭裸露面积与上颌骨及牙弓发育之间的关系密切,裸露面积越大,上颌骨及牙弓发育受限越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将构建的口腔黏膜异体移植修复腭裂术后遗留的裸露硬腭处,观察其对腭裂术后上颌骨继发畸形的防治效果。方法 分离提取SD乳鼠硬腭黏膜细胞并对其进行培养,以自制藻酸钠薄膜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的口腔黏膜。3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1个正常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无任何处理,实验组均行左侧硬腭黏膜骨膜瓣切除,Ⅰ组切除后任其裸露(裸露组),Ⅱ组、Ⅲ组分别行藻酸钠薄膜修复(材料组)和组织工程化的口腔黏膜修复(黏膜组)。术后9周(12周龄)处死动物,体视显微镜下测量左右侧硬腭骨宽度,比较各组的非对称率。结果 裸露组与材料组左右侧硬腭骨宽度非对称率无差异;黏膜组非对称率小于裸露组和材料组。结论 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移植修复裸露硬腭对腭裂术后上颌骨继发畸形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9.
硬腭裸露对上颌骨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证实腭裂修复术后硬腭裸露骨面是否是导致上颌骨继发畸形的主要原因,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选用3周龄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只。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实验组行左侧硬腭粘骨膜切除。其余8只3周龄雌性SD大鼠以同样方法行左侧硬腭粘骨膜切除,于术后2、5、8、12 d 分别处死动物2只,观察裸露骨的组织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右侧硬腭平均宽度与所有实验组右侧相比无差异;所有实验组左侧硬腭平均宽度明显小于右侧,裸露骨组织有慢性骨髓炎表现存在。结论 腭裂修复术后硬腭骨面裸露是导致上颌骨继发畸形的重要原因。其作用机制除了由于伤口收缩、瘢痕挛缩、局部血供减少及营养缺乏外,硬腭裸露骨的慢性骨髓炎也是其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是常见的先天性颌面部畸形,致病机制与基因及环境因素互相作用有关。目前针对基因研究较多,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新型易感基因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源物B(v?maf musculoapo?neurotic fibrosarcoma oncogene homolog B,MAFB)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发病有关,本文以MAF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相关性进行综述。结果表明,MAFB基因在多种细胞类型中表达分化,对维持脑、胰腺、甲状旁腺等多种器官及组织的发育起重要作用,MAFB基因与亚洲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发生有明显关联。目前研究相对较多的主要致畸单核苷酸位点包括rs13041247、rs11696257、rs17820943等,在不同种族中研究结论有明显差异;MAFB基因与其他易感基因互相作用共同导致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发生,但其相关机制、作用途径等还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