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7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究甲状旁腺激素(1-34) [parathyroid hormone(1-34),PTH(1-34)]联合珊瑚转化型羟基磷灰石(coralline hydroxyapatite,CHA)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处骨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 在8只杂种犬的两侧胫骨各制备两个种植窝,于种植窝的一侧骨壁创造骨缺损.将种植体植入种植窝,CHA植入骨缺损处.术后将8只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只.实验组每周连续3d背部皮下注射40 μg/kg PTH(1-34)溶液,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4和8周两组各处死2只动物获取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X线片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术后4、8周实验组骨缺损处的密度影均高于对照组,种植体与骨接触的界面间未见低密度透射影像;实验组种植体最大拔出力值(199.8、411.5 N)均显著高于同期的对照组(100.1、184.5 N),P<0.05;拔出力值实验组术后4周与对照组术后8周接近.术后4周实验组骨缺损区新生骨小梁较对照组稍粗,连续性较好;种植体表面与新生骨直接接触.术后8周实验组新生骨较对照组致密;种植体表面与新生骨接触较对照组广泛.结论 PTH(1-34)联合CHA可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再生修复,使种植体与骨愈合周期缩短.  相似文献   
72.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口腔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数字化印模已成为越来越多种植医师在印模制取时的选择.数字化印模具有患者体验佳、椅旁时间少、精度高等优势.本文回顾近5年的临床与基础实验研究文献,概述数字化印模精度的影响因素,给临床医师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文献复习结果表明,影响数字化印模精度的根本因素是数字化印模系统的成像方式及其配...  相似文献   
73.
不同载荷下天然牙—种植牙联合桥基牙应力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揭示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支持固定桥在不同载荷下基牙的应力反应规律 ,指导临床优化设计。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模型计算、分析。结果 :斜向载荷下种植体的最大应力值是天然牙的2~2.5倍 ,集中斜向载荷与分散斜向载荷下种植体最大应力值无明显差异 ,是垂直载荷下种值体最大应力值2~2.5倍。集中垂直载荷下天然牙、种植体的最大应力值高于分散垂直载荷下的最大应力值。天然牙集中斜向载荷下最大应力值大于分散斜向载荷下的最大应力值。结论 :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桥承受侧向力的能力弱 ,种值体应具有高强度,天然牙根应粗大 ,减小侧向力 ;集中载荷比分散载荷破坏作用大 ,桥体与基牙的面咬合接触点应分布均匀 ,建立多点咬合接触  相似文献   
74.
75.
良好的骨结合是决定种植成功率和种植体远期留存率的关键.在形成骨结合的过程中,免疫细胞可通过清除种植术区组织碎片及病原菌,调节炎症反应程度,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募集和成骨分化等,在改善局部成骨微环境及形成新生骨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为设计更好的免疫调节策略以在种植体周形成良好的骨结合,本文将针对不同免疫细胞在骨结合过程中发挥的...  相似文献   
76.
理想的上皮组织——种植体屏障能够阻挡口腔内细菌及产物侵入内环境,防止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从而保持种植体长期稳定。近年来关于种植体表面影响上皮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研究不断增加,这些研究对指导种植体穿龈部表面的设计,进而提高种植修复的成功率具有指导性意义。本文就有关牙龈上皮细胞与种植体表面的结合机制及影响上皮组织附着因素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7.
垂直骨增量是口腔种植骨增量手术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当骨缺损较大时,往往需要开辟第二术区进行块状自体骨移植,或应用钛网或钛增强支架联合使用颗粒状自体骨及骨替代材料,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手术创伤较大。本病例患者上颌后牙区连续多牙重度垂直骨缺损,使用骨胶原(Bio-OssCollagen)结合钛钉及可吸收胶原膜进行垂直骨增量,于骨增量后6个月获得了平均6.57mm的骨高度增加,满足了种植体植入需要,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在修复后随访过程中较为稳定。此术式骨增量效果可预期、操作简便、创伤较小,或可为临床垂直骨增量的术式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辅助阿片类药物在治疗晚期肺癌疼痛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中、重度疼痛的肺癌患者53例,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26例,用盐酸吗啡缓释片(美菲康)单药治疗;第二组27例,用甲泼尼龙辅助盐酸吗啡缓释片(美菲康)治疗。采用VAS和PAR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强度和疼痛缓解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等分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疼痛均达到完全或明显缓解,其中单用盐酸吗啡缓释片获得完全缓解8例,占30.7%,明显缓解16例,占61.5%;甲泼尼龙辅助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达到完全缓解11例,占40.74%,明显缓解16例,占59.26%;治疗后2周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进行比较,患者的精神状态、睡眠、食欲等均有明显改善,特别是睡眠和精神状态改善最为明显,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甲泼尼龙辅助阿片类药物能缓解疼痛、不良反应少、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研究D-缬氨酸与L-缬氨酸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生物膜的作用。方法: 通过CCK-8实验获得无细胞毒性的D-缬氨酸浓度;通过生长曲线实验评估D-缬氨酸与L-缬氨酸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细菌活性的作用;通过结晶紫染色实验、胞外多糖实验和扫描电镜评估D-缬氨酸与L-缬氨酸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和对成熟牙龈卟啉单胞菌生物膜的分散作用。结果: D-缬氨酸在浓度为50 mmol/L和75 mmol/L时对成纤维细胞无细胞毒性;D-缬氨酸(75 mmol/L)能有效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细菌活性和生物膜的形成,并分散成熟的生物膜。D-缬氨酸(50 mmol/L)在72 h内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生物活性和生物膜的形成。L-缬氨酸(75 mmol/L和50 mmol/L)促进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细菌活性和生物膜的形成。当D-缬氨酸和L-缬氨酸同时存在时,仅表现出D-缬氨酸的作用。结论: D-缬氨酸具有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细菌活性和生物膜形成,并分散成熟生物膜的作用;L-缬氨酸能促进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细菌活性和生物膜的形成,但其作用与D-缬氨酸不相拮抗。D-缬氨酸可作为治疗菌斑生物膜相关疾病的潜在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80.
牙周炎是口腔中发病率较高,并且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的自身免疫反应,然而对于牙周炎的治疗目前并无统一标准。细胞自噬是机体自身抵抗外来疾病的防御机制,近年来利用细胞自噬在宿主防御牙周炎驱动因素中的作用,为治疗牙周炎提供新思路。本文针对几种具有治疗牙周炎作用的自噬调节物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