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口腔科学 | 72篇 |
临床医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综合类 | 12篇 |
药学 | 3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钛(Ti)及其合金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种植领域.但由于纯钛表面是生物惰性的,细菌易粘附于其表面并形成生物膜,这是导致种植体植入术后感染的主要原因.通过阳极氧化法可在钛表面制备出紧密排列的纳米管状结构,形成的二氧化钛纳米管(TiO2纳米管)具有高比表面积、高亲水性的特点.TiO2纳米管表面可促进成骨细胞粘附增殖并有效减少细... 相似文献
32.
BLB种植体周骨缺损修复的体视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有生物膜覆盖和无生物膜覆盖2种情况下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新骨组织再生修复情况.方法:在犬2侧股骨种植体一侧形成水平宽度3 mm,垂直深度5 mm,水平长度分别为1、2、3、4 mm的标准梯度骨缺损;一侧覆盖生物膜后缝合,另一侧直接拉拢缝合.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取含种植体的骨段进行体视显微镜观察.结果:水平长度为1、2、3 mm骨缺损,缺损区完全被新骨充填,主要为致密的皮质骨.4 mm缺损区新生骨组织主要为小梁骨,在无膜组新生骨处可见较大的腔隙.结论:3 mm以下的骨缺损无论有无生物膜覆盖均获得很好的骨性修复.较大范围的骨缺损应采取适当措施促进骨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33.
种植义齿即刻修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依据即刻修复种植理论,对种植固定义齿进行即刻修复以恢复美观和功能。方法 对单个牙缺失患者植入Replace螺旋型种植体后即刻修复,定期进行临床及X线片观察。结果 20枚种植义齿随访6~36个月,种植体无松动,X线片显示骨一种植体结合良好,种植体颈周骨吸收小于1.0mm。结论 单牙即刻修复近期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4.
电解蚀刻法处理的钛及钛合金表面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初步探讨钛及钛合金微-纳米三维形貌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电解蚀刻法在纯钛及钛合金表面构建出不同尺寸的微-纳米三维形貌,并观察其三维结构表面对成骨细胞黏附、增殖、细胞形态、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成骨细胞的黏附和增殖方面,纯钛组和钛合金组表面均高于纯钛机械抛光组。纯钛组表面细胞胞体饱满,伸出大量伪足,并可见大量功能颗粒。ALP活性显著高于钛合金和纯钛机械抛光组表面。结论通过电解蚀刻法在纯钛和钛合金表面可形成不同直径和深度的碗形巢样及纳米结构;两个表面即30~50 μm和5~8 μm的表面和光滑表面相比,都明显促进了细胞的附着;30~50 μm的纯钛表面更有利于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35.
目的:提高口腔内常用合金与粘结材料粘结强度,修补脱瓷与脱塑,延长修复体使用寿命。方法:选用口腔内常用的四种合金(Ni—Cr,Co—Cr,18—8和Cu合金),对其表面进行电解蚀刻处理,用登士伯和拜耳光固化复合树脂粘结,并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测试抗剪粘结强度。结果:Ni—Cr、Co—Cr、18—8不锈钢用登士伯比用拜耳光固化复合树脂获得的粘结强度高,差异有显著性。而Cu合金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粘结材料对电解蚀刻后金属粘结强度有影响,以上两种粘结材料以登士伯光固化树脂为佳。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通过对不同系统种植体术后1年中种植体周软硬组织的检查,总结出不同系统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稳定性差异。方法:检测BLB,3I及ITI三种系统共75枚种植体术后1年中的骨吸收量,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探诊深度(PD)及种植体周围龈沟液(PICF)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并选取种植部位同颌对侧同名天然牙共32颗作为对照。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实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期中,BLB种植体骨吸收量高于3I及ITI种植体(P〈0.05)。基台连接9个月后,3种系统种植体mBI及PD值均高于天然牙(P〈0.05)。BLB种植体AST水平在基台连接第6、9个月时高于天然牙(P〈0.05),而3I及ITI种植体AST水平与天然牙无显著差异。结论:3I(Osseotite)和ITI(SLA表面)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及软组织稳定性均优于BLB(HA涂层)种植体,3种系统种植体在植入1年中均表现出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制备载甲状旁腺相关肽(rhPTH(1-34))的电纺丝缓释纤维,研究其缓释效果及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制备含rhPTH(1-34)电纺丝缓释纤维(PLLA/rhPTH(1-34)),扫描电镜(SEM)观察其形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释放速率。噻唑蓝法(MTT)测定PLLA/rhPTH(1-34)对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的增值活性, 碱性磷酸酶(ALP)测定其分化。结果:含模型药物的电纺丝缓释纤维体外有效释放21 d,PLLA/rhPTH(1-34)缓释纤维促进细胞的增殖作用明显(P<0.05),并能显著促进细胞的分化(P<0.05)。结论:PLLA/rhPTH(1-34)缓释纤维可以有效缓释药物,并能促进MC3T3-E1DE 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39.
孟维艳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9,14(2):46-47
目的:对电化学处理后的钛合金表面进行性能评价,为进一步的生物学研究提供可信的理论数据.方法:采用电化学腐蚀的方法对钛合金试件进行三次正交设计试验,经综合分析后,按最优工艺参数处理得到均匀的、兼具微米、纳米微结构的钛合金表面形貌.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观测具有二级微结构表面的形貌、元素组成及价态、粗糙度;采用接触角测量仪对磨光表面、一级微米孔表面及二级纳米孔表面进行接触角的测定.结果:扫描电镜显示:经电化学腐蚀后,低倍镜下可见钛合金表面均匀布满了直径5~7μm的、碗状的一级微米孔,在一级孔内壁上均匀布满了二级纳米孔,大小为60~500nm,少部分二级孔相互融合成联孔.表面成分检测: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元素组成及价态的结果显示表面为TiO2、Al2O3、V2O3.粗糙度为1.6569±0.0343μm.湿润性评价: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三种液体在一级微米孔表面的接触角排序为蒸馏水>氯化钠>血浆;在二级纳米孔表面的接触角排序为氯化钠>蒸馏水=血浆.结论:用电化学腐蚀方法处理钛合金表面得到可控的、均匀的、兼具微米、纳米二级微结构的粗糙钛合金表面;获得理想表面性能.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