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先天性寰枕融合时椎动脉入颅方式的解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先天性寰枕融合时椎动脉入颅方式的解剖学特征。方法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分析23例寰枕融合患者颅颈交界CT数据。患者经CT增强扫描后,CT数据传送至由Amira软件和UNIX操作系统构成的三维可视化工作站,于工作站虚拟环境下分析椎动脉走行的解剖学特点。结果23例患者的46支椎动脉中44支三维影像重建满意,其中43支的解剖学特点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Ⅰ型:经融合的枕骨髁与寰椎侧块之间的独立骨孔入颅;Ⅱ型:经融合或未融合的枕骨大孔后缘与寰椎后弓之间入颅;Ⅲ型:于融合后的枕骨大孔结构与枢椎关节间部之间入颅,同侧寰椎后半弓未发育或无明显残余后弓结构。另外1例特殊者,未经枢椎横突孔,于枢椎与C_3之间入椎管。结论寰枕融合时椎动脉多以几种有规律的方式入颅,入颅方式的不同与患者间骨性畸形的细节差别有一定关系,并且提示了寰枕融合胚胎期的病理变化过程差异。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总结移动磁体双室高场强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系统在经蝶窦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初步经验.方法 共有28例垂体腺瘤患者行经蝶窦入路iMRI辅助下的手术.肿瘤大小1.60~7.27 cm,平均(3.37±0.65)cm.应用1.5T移动磁体双室设计的iMRI,其中14例联合使用神经导航系统,16例联合使用神经内镜.结果 27例经鼻蝶窦手术,1例经口鼻蝶安手术.28例经蝶窦垂体腺瘤手术中,13例iMRI发现肿瘤残留,其中3例巨大垂体腺瘤患者,由于肿瘤侵犯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虽经iMRI证实海绵窦内有肿瘤残留,但未勉强进一步切除.其余10例经iMRI证实垂体腺瘤均完全切除.未发生与iMRI相关的并发症或安全事故.结论 移动磁体双室高场强iMRI系统能够在术中获得高质量的影像,为术中实时判断垂体腺瘤切除程度提供了客观依据,提高了垂体腺瘤的全切率.  相似文献   
53.
目的评估反麦氏点入路对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腹腔端堵管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自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1例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引流管腹腔端堵管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重新开腹将引流管腹腔端从反麦氏点放置至腹腔,观察术后患者引流管腹腔端通畅情况。 结果11例患者均临床症状缓解,复查头CT显示脑室系统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腹部X光片显示引流管位于盆腔。6个月复查均无临床症状复发。 结论反麦氏点入路使分流管固定位于盆腔,避免大网膜结构包裹,未再发生堵管。反麦氏点入路可以作为腹腔端堵管调整引流管的腹腔位置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54.
颅底中央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颅底中央区脑膜瘤治疗策略和手术的一些原则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自1990年至2002年收治的生长于颅底中央区的脑膜瘤103例。结果 病变切除达到Simpson1、2级病例所占百分比为:鞍结节及鞍隔脑膜瘤94%(16/17),前床突及蝶骨嵴内侧脑膜瘤78%(28/36),岩斜区及蝶岩斜区脑膜瘤68%(26/38),海绵窦脑膜瘤58%(7/12)。死亡率约4%,术后早期严重井发症发生率16%。结论 对于颅底中央区难治性脑膜瘤,采取积极的外科手术态度和小心谨慎的操作,可使2/3或更多的病例获得全切除,而其中2/3以上病人获得良好生存。  相似文献   
55.
采用CT成像和图像分析技术,在尸体研究的基础上,对50例女性样本(18~23岁)进行全身CT横断层扫描、图像分析和测算以及建立数学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获得了人体的质量分布、质心位置和转动惯量等惯性参数。据此,建立了直接计算中国女性青年人体各环节惯性参数的二元回归方程。为中国人体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运动员的选材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抗感染药物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浅黄假单胞菌血流感染合并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药学实践,探讨如何为感染合并肾病患者制定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方案。结果 临床药师积极参与药物治疗,依据指南评价抗感染治疗方案,根据药敏结果和患者既往史,给予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方案的修改建议,最终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感染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药师协助医师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用法用量、正确联合用药,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保障感染合并肾病患者有效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对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血管内皮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NSE、TGF-β1、血管内皮功能及免疫功能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血清NSE、TGF-β1、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GF-β1、NO、CD4+、CD4 +/CD8+水平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治疗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SE、ET-1、CD8+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有效降低血清NSE水平,升高TGF-β1水平,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分析原始性神经外胚瘤(PNET)在全身各系统特别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法 结合有关文献,回顾解放军总医院近10年来通过手术治疗的89例PNET,对不同系统发生的PNET进行比较,并总结了同期90例髓母细胞瘤的病例作为对比.结果 89例PNET中,中枢神经系统21例占24%(大脑半球9例,椎管内8例,脑干4例);其他系统68例(76%).21例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PNET病人共接受手术27次,肿瘤全切18次,次全切9次.15例成功随访的病人有12例复发,占80%;转移4例,占27%;随访病人中已死亡10例.中枢神经系统的PNET平均发病年龄22.0岁,其他系统的PNET平均发病年龄29.2岁,髓母细胞瘤平均发病年龄13.9岁.结论 发生在全身各系统的PNET临床表现相似,病理形态和免疫标记物相同,复发率和转移率很高,手术全切结合化疗有一定疗效.中枢神经系统的PNET与其他系统的PNET虽为同一种疾病,但也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59.
60.
海绵窦和床突周围段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海绵窦和床突周围段动脉瘤的特点、分类及手术适应证和方法。方法全部采用直视手术处理动脉瘤和暴露控制载瘤动脉近远端,磨除前床突和视神经管上壁及外侧嵴,经内侧三角进入海绵窦,夹闭动脉瘤后视神经充分减压。出院时按GO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18例动脉瘤全部得以夹闭,其中15例术后复查造影动脉瘤完全消失。视力视野障碍明显改善。疗效好16例,疗效差和死亡各1例。结论海绵窦动脉瘤在不适合栓塞的情况下应采取手术,而床突周围段动脉瘤则应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